器材问题请教

Equipment (Cameras & Imaging Accessories) - 相機、冷凍CCD、攝像頭、鏡頭、濾鏡及其他攝影配件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

Nebulas » 2014-06-19, 14:04

funoooo 寫:
Nebulas 寫:
funoooo 寫:
好堵又堵 寫: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形成的器材清单,大家看下导星镜用啥,其他的配合还有问题吗?


RH200 是一個好選擇。我都對此怪物有興趣。當看過數十秒已拍到M13, M20, M8就知此怪物利害。但相片質數就等社長出圖就一清二楚了。(-_^)


:D 一般玩器材有个恶性循环和良性循环,入门->进阶会想着 18般武器全部都用上,往后器材应该会越来越精简。

请问下 TEC 110 这个镜子 funoooo 兄有没有接触或者用过?


tec 我未玩過,不清楚啦。
知啦~ 我是惡性循環表表者。=_="


Funoooo 是敢于吃螃蟹的,让我想起了国内某论坛极少数尝遍天下美味的同好,在我看来,器材折腾远不及思想折腾要折磨人,该玩什么器材和能玩什么器材需要自知。 就像我一直怀疑自己玩不动150mm口径以上的 APO, 看社长玩 203 我就觉得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总体来说 高桥 在摄影这块还是比较适合入门-中阶段-高阶的爱好者,人家做摄星镜从 FCT 算起也近30年了,而且看 月刊天文 上日本的摄星高手还是很多的。 高桥不好用的原因或许更多是爱好者苛求 Write once, running anywhere ! 的想法,比如长时间使用轴心偏了的时候,自己也找不到原因。 玩 高桥 TOA, FSQ 的人里面高手、没用好的也很多,比如很多爱好者都认为 Or 光学结构的 TOA-130 上有问题,而台湾的 RogerRao 用的就很好。

作为一个买家也好,卖家也好,我觉得多相互听听对方的声音都很重要,在天文器材和圈子里面的确经常因为某些产品上的不同理解产生非黑即白的人际关系。作为一个卖家考虑到买家的实际使用能力推荐这点也是社长过去几年的经营准则,作为一个买家,如果你的镜子给一个技术精进的人用好了,那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作为一个卖家也应该考虑到买家的实际情况。

高桥FSQ的镜子现在的暗角,就我身边看过几支 106N, 106ED 没有仔细发现过, 如 Ben88 所述的意义,f5下不容易察觉, 我还专门给 FSQ 的镜子做过计算来做CCD延长接环,请看我用高桥小口径老镜子+Reducer f5.9 和D7000相机下2分钟 ISO 800 下 M13 测试原片(未有校准北极和导星),变焦失光的效果都还行。不过 Ricarddi 的那个减焦镜配合 105 的效果,社长拍那个玫瑰星云、M31和 California 星云的确有点镇过我。

rts.jpg
rts.jpg (85.54 KiB) 被瀏覽 16749 次


Ruis 兄刚刚入门天文摄影不就,按照他的想法,几天前我也推荐过几样,在我看来这里推荐3个镜子是比较合乎他入门使用的, TMB105 (Riccardi 减焦镜), FSQ106, TEC 110(+减焦镜). 赤道仪方面我也推荐过 DDM 60 和 论坛二手区的 EM-400(价格也不比新货的 EM-200 一套贵多少),考虑到 Ruis兄 要驱车爬山,山上的抗风性问题。

RH200 的折反式望远镜用起来终归觉得难度大些, 就我自己认为玩深空摄影到后面越来越考验一个人对光电器材和科学知识的领悟,不知道大家如何看。

说说我对财力方面有决心的爱好者一般推荐的方法,大致的预算里面,看看侧重点方向,如果是动手能力我怀疑的,我会推荐目视 f>7 以上的APO让他目视, 动手能力好的,我会推荐 1/16λ 精度以上,6寸以上的牛反, 知识技术方面感觉可行的就推荐摄影的东西了,当然这个里面的器材多,洋洋洒洒写一本新华字典都没啥问题。

新入门的话,财力上若不是问题,我就推荐上面3个镜子(105, 106, 110)了,抛砖引玉请上面资深的人评价下了。
最後由 Nebulas 於 2014-06-19, 15:11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6-19, 14:05

funoooo 寫:
ben, 你支130 有什麼問題? 我那支沒有此情況。要塗油~~要花時間去對透鏡。唔好嚇我吧。我買回來時四邊 sharp, 就算加 reducer 都無問題。。。。
106 目視? 未試過,不清楚。你知我不是目視派。
106 未加 reducer 時四角都有輕微變形,加reducer 後就極其嚴重。我支130 就沒有這情況。而106 暗角是死癥。ben, 能否詳細點情況?以便大家了解了解一下。


APM的鏡,在物鏡方面是市場上最優秀的了,目視成像方面,短焦型號如f6-f7的,高對比度目標如土星光環上的細節,每毫米口徑可以推上接近3x,低對比度的如木星表面,每毫米口徑可以推上接近2.5x,若是長焦如f9型號,後者也可推上3x,你看Cloudynights上203 f9 APO是可以推上600x看木星的。這是因為色球差方面控制得十分高水平,不會讓影像在高倍下柔化甚至崩潰。

拍攝方面,後鏡組最好的選擇是TMB 3.5"平場,我這裡也解釋了一些:

viewtopic.php?f=29&t=2884&start=60#p25685

你也有用其中一款William Optics FLT平場鏡,我幫你做接環及調好的,那德國愛好者都認為表現很好,平宜一點及跟TMB 3.5"表現相若。

因為Thomas Back堅持不設計減焦鏡的緣故,APM之前一段時間都只有這款,其中較理想的減焦鏡是Borg 7704,在APM-LZOS 130/780上有效光圈是f3.7,但漸暈會明顯些,也是日本的風格,不應省的地方郤省,我後來讓了給Willis。

後來Thomas Back過身後,開始請Massimo Riccardi設計了一個多用途的Ricardi 0.75x減焦鏡,是三片式同一鏡組適用在全線APO上,甚至RC卡反鏡也可以。當然這個代工生產的減焦鏡,有機會跟設計有些許差距,及要試一下才成 (Willis那個是特例,因為那個是APM的Prototype,我廉價讓給他的)。但總的來說,三片空氣頭物鏡給使用者最理想的目視成像,而後置的平場或減焦鏡組,彈性大些及讓使用者有需要時可以調節一下,若你買一台FSQ85,在其號稱的全片幅成像圈,例如5DII的角上,不時會看到明顯的變型及不對稱星點,但就調無可調了。現時很多FSQ85的使用者,拍攝片幅都比較少,而那情況下,其實一台常規ED80加個配套的平場鏡,又或者像Willis那樣APM-LOMO 80/480 + TS2沒分別,但後者目視表現一定較佳。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好堵又堵 » 2014-06-19, 14:07

嗯,多谢你的推荐,才知道这么个好地方,这边真是高手挺多。

Nebulas 寫:你是 Ruis 兄吧? :D

应该是我前几天给你的意见,这边的专家很多,等着他们也给我解惑。
好堵又堵
 
文章: 5
註冊時間: 2014-06-17, 14:10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6-19, 14:25

Nebulas 寫: 玩 高桥 TOA, FSQ 的人里面高手、没用好的也很多,比如很多爱好者都认为 Or 光学结构的 TOA-130 上有问题,而台湾的 RogerRao 用的就很好。


6年前那次測試,讓很多高橋迷不滿,因為我是絶少數站出來說話的人,但現在陸續有類似的說法,Cloudynights也有這些說法,大家開始接受了這事實:

viewtopic.php?f=22&t=3530

Nebulas 寫:高桥FSQ的镜子现在的暗角,就我身边看过几支 106N, 106ED 没有仔细发现过, 如 Ben88 所述的意义,f5下不容易察觉, 我还专门给 FSQ 的镜子做过计算来做CCD延长接环,


FSQ Petzval 設計,其中要求後鏡組相當大,若成像圈真要有80mm以上,後鏡組便要接近物鏡大小,但高橋郤省這點錢 (或其他改善像質的考慮....),所以第一代失光的很明顯的,修正度也特別差,後來的好些。

Nebulas 寫:请看我用高桥小口径老镜子+Reducer f5.9 的给您看看D7000相机,2分钟 ISO 800 下 M13原片(未有校准北极和导星),变焦失光的效果都还行。不过 Ricarddi 的那个减焦镜配合 105 的效果,社长拍那个玫瑰星云、M31和 California 星云的确有点镇过我。


我用的是TMB 3.5"平場鏡,沒減焦的,從九十年代末APM推出TMB系列折射鏡就是這設計。

若要400多焦距,我用一台Borg或APM-LOMO 80/480加TS2算了。

你的照片貎似有很多"雙星",放大點看看才知道,可能拍攝時有震盪?

Nebulas 寫:在我看来这里推荐3个镜子是比较合乎他入门使用的, TMB105 (Riccardi 减焦镜), FSQ106, TEC 110(+减焦镜). 赤道仪方面我也推荐过 DDM 60 和 论坛二手区的 EM-400(价格也不比新货的 EM-200 一套贵)

新入门的话,财力不是问题,我就推荐上面3个镜子了,抛砖引玉请上面资深的人评价下了。


我建議想用TEC或Astrophysics的,多考究一下油頭折射鏡,先假設你買一台鏡回來是用一段時間的,那要在兩片玻璃中加一層有機物,好處及代價如何。要求不高,先不說西藏,乘飛機到高美古或合歡山後,萬一出現變化的處理如何。

我樓上問了一個問題,樓主想拍什麼,另外我的意見是高橋在光學上沒特別優勢,再加上油頭折射鏡的情況,若用折射鏡(目視加拍攝),餘下來就是APM。至少目視成像優秀,羽毛調焦可用,Kruppax物料鏡筒相對鋁管較有效應對温度變化。

當然純拍攝不目視的,折射鏡也有其他選擇,但要準備在調焦及鏡筒等方面改造優化一下了。

論赤道儀,EM400或DDM 60來承10公分小鏡,我看是過頭了。我有機會花時間考察Software Bisque的Paramount生產線,及ASA赤道儀的生產,下月也要和國家天文台人員去一趟,我的個人意見,Direct Drive vs Gear Drive,兩者的優劣勢、好處與代價,相對望遠鏡的口徑臨界線,比一般人想像的要高:

viewtopic.php?f=13&t=3522

viewtopic.php?f=13&t=313

看我另一極端例子,雖然我不建議:

viewtopic.php?f=23&t=427

有多預算的,不如用3nm OIII及SII,比5nm好些,但Ha維持5nm,這是我在西藏的配搭。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funoooo » 2014-06-19, 15:19

Nebulas 寫:Funoooo 是敢于吃螃蟹的,让我想起了国内某论坛极少数尝遍天下美味的同好,在我看来,器材折腾远不及思想折腾要折磨人,该玩什么器材和能玩什么器材需要自知。 就像我一直怀疑自己玩不动150mm口径以上的 APO, 看社长玩 203 我就觉得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知道知道, 我真是一位白痴低手而又是收藏家, 希望將來有點改善自己習損. :oops:

Nebulas 寫:总体来说 在摄影这块还是比较适合入门-中阶段-高阶的爱好者,人家做镜子几十年了,而且看 月刊天文 上日本的摄星高手还是很多的。 高桥不好用的原因或许更多是爱好者苛求Write once, running anywhere ! 的想法,比如长时间使用轴心偏了的时候,自己也找不到原因。 玩 高桥 TOA, FSQ 的人里面高手、没用好的也很多,比如很多爱好者都认为 Or 光学结构的 TOA-130 上有问题,而台湾的 RogerRao 用的就很好。

這明白, 所以你包容它缺點, 發揮出它的優勢。亦可拍出優勝作品。

Nebulas 寫:高桥FSQ的镜子现在的暗角,就我身边看过几支 106N, 106ED 没有仔细发现过, 如 Ben88 所述的意义,f5下不容易察觉, 我还专门给 FSQ 的镜子做过计算来做CCD延长接环,请看我用高桥小口径老镜子+Reducer f5.9 的给您看看D7000相机,2分钟 ISO 800 下 M13原片(未有校准北极和导星),变焦失光的效果都还行。不过 Ricarddi 的那个减焦镜配合 105 的效果,社长拍那个玫瑰星云、M31和 California 星云的确有点镇过我。


這個就不清楚了. 像我這樣低手不懂 DIY, 只會全部買原廠配件來拍. 但我支FSQ106暗角真的很利害, 所以決心放棄支 FSQ106, 上支 APM/TMB 130. 基本 TMB 130 我非常之滿意. 如果說後悔買了此鏡是此鏡太大太重, 不方便出外使用. 所以追加了 TMB 80 及 TMB115. 而 TMB 130 變成我珍藏供奉中. :mrgreen:
funoooo
 
文章: 926
註冊時間: 2010-02-04, 11:13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Nebulas » 2014-06-19, 15:34

器材的评价都能不伤和气,不伤情感最好,我没有目视过 TMB 的镜子的时候也很难去觉得目视上如何提升。

不过在器材取舍方面不可能做到你理解我,我懂你这步,就像我过去一直不解方社长不用 TMB 130f9.2, 152 f7.9 的去求 203 一步到位!

武汉某位也用到 TMB 152, astrocafe 的那个 TOA150 如果早点出,他都可能买那个 了。2年前买入,当时我断定他 NEQ6 扛不住去拍精度要求高的天体,结果今年也是 PARAMOUNT MX 配齐才出深空片子,现在却也考虑出掉这支 152,考虑 RC 200mm 的摄星镜,这边拍摄是需要经常爬山区去的,一起去实践拍摄的同好认为大的拍摄设备在山上很很招风(他的下半身用的 派拉蒙MX),看看我刚才那个片子我都怀疑那天的风还是什么。

理性地说,TMB 走的是目视光学上的一个主方向,你有台的时候,口径越大越彪悍,焦距越长越锐利,玩TMB 如同重型坦克、远程轰炸机,你没有台的时候大镜子就像是在热带雨林和沼泽里面开卡车和坦克,那种赶时间的痛苦还要配合天气的焦急,只有深空重型骑兵们能体会!


Sky-Watcher 的 120ED 肖特玻璃的那款也是我通过社长测试后在2012年下半年给武汉某高中推荐的,实话实说,目视上去比较镜子水准很难,真的很难,对于学生用 2台 黑色的信达 100ED 比一台 120ED 在市内看天体不会有什么明显的差异,特别在大陆现在处于一个 房地产的大生产、大跃进的阶段,到处雾霾严重。

120ED镜子在武汉的看似晴朗却灰尘重的天气下拍出的原片:

rts.jpg
rts.jpg (51.82 KiB) 被瀏覽 16733 次


我认真严谨也就比较过 TMB 100 vs 高桥FC-100, TMB 80 vs FC-76 (以及TeleVue 85)(前面的焦距均为 800mm ,后面的焦距均为 600mm, 480mm 的我也看过),当时就是为了看看萤石和三片隔离空气头是不是真如多数人说的那么牛,萤石vsLzos玻璃比较突显的细微差异结果不是太精彩,普通镜子和高端镜子比较就像考试里面60分往90分进步,而高端镜子90分往95分比较,一般人不会找特定目标真的很难去分辨. 我一直认为是否是口径小而不足的缘故,所以 TEC 140 f7 的镜子我一直都想试试和 TMB 130 f6 看看目视效果。

天文 131.jpg
天文 131.jpg (136 KiB) 被瀏覽 16733 次


那之后我推荐新人镜子就只看市场价和焦比作为最重要的购入衡量!

我之前也苛求 99% Strehl 的 TMB 130/F9.2,后来觉得镜子到了这个层面,大气给你的机会或许更重要,多数人是没有台的,所以一个方便使用,马上能启动去执行军事任务的Jeep肯定远比一个40T重的主战坦克更能完成任务。

搞深空摄影方面,真的不要把赤道仪负重的存油量用到底,也不能随便认为40%的负重环境就不会给你意外的烦恼,特别是你没有台需要爬山情况,山上容易起5级+风的同好肯定是有经验的。 开车一个 DDM60, EM-400 去这样的环境负一个 10kg 的摄星整套设备,真的不奢侈! 国内我还真看过 有 爱好者 用数千块钱成本去切科技感十足的抱箍就为了包 FS-60C 摄星和体现漂亮导星走线(我觉得确实有点过了)!

天文市场上易手率高的东西往往好伺候,好满足入门者, 而你登堂入室的东西肯定玩的人需要在里面翻腾几年,成像问题、像场如何优化广告上都不会简单描述。借武汉1个几年玩一个镜子的同好的经历,别人让他升级镜子时候说的——问普通人用的什么镜子是最好的,就是你常年经常用却都不考虑出掉的镜子是最好的镜子!
最後由 Nebulas 於 2014-06-19, 16:37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6-19, 15:53

funoooo 寫:這個就不清楚了. 像我這樣低手不懂 DIY, 只會全部買原廠配件來拍. 但我支FSQ106暗角真的很利害, 所以決心放棄支 FSQ106, 上支 APM/TMB 130. 基本 TMB 130 我非常之滿意. 如果說後悔買了此鏡是此鏡太大太重, 不方便出外使用. 所以追加了 TMB 80 及 TMB115. 而 TMB 130 變成我珍藏供奉中. :mrgreen:


funoooo,這是TEC200配APM-Riccardi 0.75x 減焦鏡  :mrgreen:

http://www.astrobin.com/gear/7950/ricca ... flattener/

你的130配這個減焦鏡,有效焦距585mm,光圈f4.5,在全片幅的四角失光只有9%,16803四角失光為25%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Nebulas » 2014-06-19, 16:06

funoooo 寫:
Nebulas 寫:Funoooo 是敢于吃螃蟹的,让我想起了国内某论坛极少数尝遍天下美味的同好,在我看来,器材折腾远不及思想折腾要折磨人,该玩什么器材和能玩什么器材需要自知。 就像我一直怀疑自己玩不动150mm口径以上的 APO, 看社长玩 203 我就觉得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知道知道, 我真是一位白痴低手而又是收藏家, 希望將來有點改善自己習損. :oops:

Nebulas 寫:总体来说 在摄影这块还是比较适合入门-中阶段-高阶的爱好者,人家做镜子几十年了,而且看 月刊天文 上日本的摄星高手还是很多的。 高桥不好用的原因或许更多是爱好者苛求Write once, running anywhere ! 的想法,比如长时间使用轴心偏了的时候,自己也找不到原因。 玩 高桥 TOA, FSQ 的人里面高手、没用好的也很多,比如很多爱好者都认为 Or 光学结构的 TOA-130 上有问题,而台湾的 RogerRao 用的就很好。

這明白, 所以你包容它缺點, 發揮出它的優勢。亦可拍出優勝作品。

Nebulas 寫:高桥FSQ的镜子现在的暗角,就我身边看过几支 106N, 106ED 没有仔细发现过, 如 Ben88 所述的意义,f5下不容易察觉, 我还专门给 FSQ 的镜子做过计算来做CCD延长接环,请看我用高桥小口径老镜子+Reducer f5.9 的给您看看D7000相机,2分钟 ISO 800 下 M13原片(未有校准北极和导星),变焦失光的效果都还行。不过 Ricarddi 的那个减焦镜配合 105 的效果,社长拍那个玫瑰星云、M31和 California 星云的确有点镇过我。


這個就不清楚了. 像我這樣低手不懂 DIY, 只會全部買原廠配件來拍. 但我支FSQ106暗角真的很利害, 所以決心放棄支 FSQ106, 上支 APM/TMB 130. 基本 TMB 130 我非常之滿意. 如果說後悔買了此鏡是此鏡太大太重, 不方便出外使用. 所以追加了 TMB 80 及 TMB115. 而 TMB 130 變成我珍藏供奉中. :mrgreen:


我看过 TMB 80, 100, 的确是好镜子,115 没见过,可惜 TMB 80 停产了,如果没停产我基本上都会给预算充足的人推荐这个。

镜子太多人容易太累,的确是这样,如小说里的 西门庆 就是妻妾成群却无后!所以一个器材没有发挥出9成功力,不要考虑去出它了, 好的东西都是给有历练的人准备, Zeiss 的 APQ 如是, TMB MonoCentric, Nikon 的 目镜如是。

:D 你拍深空少,估计也就闲着放深闺里面,能否可以发下实际问题片子,我们可以帮你看看那个镜子的实际光学问题,现在身边的同好 106N, 106ED 都有(他们都说106这数字比梁山好汉的108数字还烂大街了),应该可以有个好的比较,一般人不是很执着于摄影的决心,我也不推荐 106ED。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benben88 » 2014-06-19, 16:14

funoooo 寫:
benben88 寫:
我也想补充一下. 我有APM 間30 及FSQ 106ED ,目视拍摄也很常用, Funnoo 提出FSQ 的边位成像不好是用reducer 的时候吧. 直焦点(F5) 时侯Full Frame 表现优良. APM 130 + reducer 也是一样, 只是买回来后要花时间去把内部的铁圈子塗上更好的不反光油,并且要把透镜慢慢对好.对于目视, 两支也是很好. 看木星,106 到两百多倍. 130 三百多倍也非常好. 130 会更结实. 但是130 可以用binoview,


ben, 你支130 有什麼問題? 我那支沒有此情況。要塗油~~要花時間去對透鏡。唔好嚇我吧。我買回來時四邊 sharp, 就算加 reducer 都無問題。。。。
106 目視? 未試過,不清楚。你知我不是目視派。
106 未加 reducer 時四角都有輕微變形,加reducer 後就極其嚴重。我支130 就沒有這情況。而106 暗角是死癥。ben, 能否詳細點情況?以便大家了解了解一下。


我是指出 APM 的 reducer 要塗上不反光油 . 我的106 是有 暗角, 但可接受. APM+reducer也有暗角, 但比较少而已.我的106 及130 只角有輕微變形, 应是接環的问题.
benben88
 
文章: 299
註冊時間: 2010-03-01, 18:50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Nebulas » 2014-06-19, 16:31

benben88 寫:
funoooo 寫:
benben88 寫:
我也想补充一下. 我有APM 間30 及FSQ 106ED ,目视拍摄也很常用, Funnoo 提出FSQ 的边位成像不好是用reducer 的时候吧. 直焦点(F5) 时侯Full Frame 表现优良. APM 130 + reducer 也是一样, 只是买回来后要花时间去把内部的铁圈子塗上更好的不反光油,并且要把透镜慢慢对好.对于目视, 两支也是很好. 看木星,106 到两百多倍. 130 三百多倍也非常好. 130 会更结实. 但是130 可以用binoview,


ben, 你支130 有什麼問題? 我那支沒有此情況。要塗油~~要花時間去對透鏡。唔好嚇我吧。我買回來時四邊 sharp, 就算加 reducer 都無問題。。。。
106 目視? 未試過,不清楚。你知我不是目視派。
106 未加 reducer 時四角都有輕微變形,加reducer 後就極其嚴重。我支130 就沒有這情況。而106 暗角是死癥。ben, 能否詳細點情況?以便大家了解了解一下。


我是指出 APM 的 reducer 要塗上不反光油 . 我的106 是有 暗角, 但可接受. APM+reducer也有暗角, 但比较少而已.我的106 及130 只角有輕微變形, 应是接環的问题.


关于平场的问题, 我最开始看的时候越是觉得严重,后来反而越看越舒服了。

用消光漆应该也可以解决吧? 市面上有这个卖也不贵,喷罐型的,最近有人托我做 马卡的镜筒 就考虑用这种做内壁消光。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Nebulas » 2014-06-19, 16:49

社長 寫:
6年前那次測試,讓很多高橋迷不滿,因為我是絶少數站出來說話的人,但現在陸續有類似的說法,Cloudynights也有這些說法,大家開始接受了這事實:

viewtopic.php?f=22&t=3530

FSQ Petzval 設計,其中要求後鏡組相當大,若成像圈真要有80mm以上,後鏡組便要接近物鏡大小,但高橋郤省這點錢 (或其他改善像質的考慮....),所以第一代失光的很明顯的,修正度也特別差,後來的好些。

我用的是TMB 3.5"平場鏡,沒減焦的,從九十年代末APM推出TMB系列折射鏡就是這設計。

若要400多焦距,我用一台Borg或APM-LOMO 80/480加TS2算了。

你的照片貎似有很多"雙星",放大點看看才知道,可能拍攝時有震盪?

新入门的话,财力不是问题,我就推荐上面3个镜子了,抛砖引玉请上面资深的人评价下了。

我建議想用TEC或Astrophysics的,多考究一下油頭折射鏡,先假設你買一台鏡回來是用一段時間的,那要在兩片玻璃中加一層有機物,好處及代價如何。要求不高,先不說西藏,乘飛機到高美古或合歡山後,萬一出現變化的處理如何。

我樓上問了一個問題,樓主想拍什麼,另外我的意見是高橋在光學上沒特別優勢,再加上油頭折射鏡的情況,若用折射鏡(目視加拍攝),餘下來就是APM。至少目視成像優秀,羽毛調焦可用,Kruppax物料鏡筒相對鋁管較有效應對温度變化。

當然純拍攝不目視的,折射鏡也有其他選擇,但要準備在調焦及鏡筒等方面改造優化一下了。

論赤道儀,EM400或DDM 60來承10公分小鏡,我看是過頭了。我有機會花時間考察Software Bisque的Paramount生產線,及ASA赤道儀的生產,下月也要和國家天文台人員去一趟,我的個人意見,Direct Drive vs Gear Drive,兩者的優劣勢、好處與代價,相對望遠鏡的口徑臨界線,比一般人想像的要高:

viewtopic.php?f=13&t=3522

viewtopic.php?f=13&t=313

看我另一極端例子,雖然我不建議:

viewtopic.php?f=23&t=427

有多預算的,不如用3nm OIII及SII,比5nm好些,但Ha維持5nm,這是我在西藏的配搭。


上面那幅片子也体现出来问题了,包括色散方面,单纯从成像上看,我也在考虑到底是物镜还是减焦镜带来的色散问题。 AstroPhysics 的镜子就目视过 130 starfire f8.35 的,摄影方面效果似乎就不是 AstroPhysics 的责任方向,他们每年处理数年前 Order List 都还是问题。

看过之前拍的那个彗星了,那个边角的呈现的失光才叫严重:
http://www.astrocafe.hk/viewtopic.php?f=16&t=3820

我们能否类比目视镜和摄星镜为 常规步枪 vs 狙击步枪? 优秀摄星镜的选择面的确比常规目视的镜子要少太多,早期Film时代,业余能够用到的摄星镜也就只有 斯密特-折反 是最有效的,F能够<2!

在我的理解里,滤镜上 3nm 的时间会比 5nm 的时间要的多,看导星的实际效果了。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6-20, 08:42

Nebulas 寫:在我的理解里,滤镜上 3nm 的时间会比 5nm 的时间要的多,看导星的实际效果了。


3nm 跟 5nm的峰值通光率都在90%以上,即你要拍的目標訊息並沒有減弱,都一樣強。

我的廉價自製離軸導星器,菱鏡才數美元一塊,我不時單張曝光一小時:

viewtopic.php?f=29&t=2884#p19718

說導星限制的人,大多數是對器材理解不足或操作錯誤造成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6-21, 09:56

好堵又堵 寫: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形成新的器材清单,大家看下导星镜用啥,其他的配合还有问题吗?


- RH200 本身不是設計給16803用的,但不少國外高端攝星者已用這組合,要知道其限制及優勢所在,同時有些機械優化要做,以及最好改用Atlas調焦

- 任合情況若有可能我都會用離軸導星器,STi 的敏感度高體積又小,讓這更容易實現。

- 若你喜歡用高端赤道儀的,無論從精度、負載力、裝拆的便利程度,都應選Paramount MX。有機會你跟有經驗人士,把 Paramount MX、EM200、NEQ6 / AZ EQ6放在一起拍一晚星,高下立見。下圖是我和David各用自己的鏡拍木星。

有沒有想過拍彗星時用彗星速,用10000mm有效焦距拍木星時用木星速是多麼爽的?我每一次裝拆203APO及Paramount ME都比EM200 + Mewlon 250快很多的,我一個人用8顆手擰縲絲,花數分鐘便用這100公斤重的203APO+Paramount ME裝起來用,2009年國際天文年路邊天文很多人都看過那情景了。而赤道儀的穏定性及精度,渦輪大小扮演著決定性的因素,高級別鋁材CNC製作部件,比鋁鑄件強度精度高,也是基本事實。

論機械造工,ASA及Astrophysics根本不在Paramount的同一檔次上,用手摸摸配重 (Paramount 那個孔內側有些奇怪東西的 ;) ),以及鳩尾槽已說明一些東西 (一套十多萬元的DDM85,鳩尾板可以割到我的手皮破血流,望遠鏡裝在上面也沒有保險鎖的),Astrophysics的赤道儀我也賣過好幾台,那跟Paramount是源自同一設計師手筆,但機械生產可謂差了一個年代,ASA則注意力不在機械上追求極致。當然你要看過實物,又或者像我一樣考察過厰房,又或者用不同品牌赤道儀裝過十來廿個天文台,才會更容易看清一些東西的,所以我看到一些論壇上對某些品牌赤道儀,以第一身專家口吻的追捧,不以為然。
附加檔案
2.jpg
2.jpg (63.43 KiB) 被瀏覽 16680 次
P1040678.JPG
P1040678.JPG (146.5 KiB) 被瀏覽 16680 次
最後由 社長 於 2014-06-21, 10:17 編輯,總共編輯了 5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6-21, 09:58

funoooo 寫:
Nebulas 寫:Funoooo 是敢于吃螃蟹的,让我想起了国内某论坛极少数尝遍天下美味的同好,在我看来,器材折腾远不及思想折腾要折磨人,该玩什么器材和能玩什么器材需要自知。 就像我一直怀疑自己玩不动150mm口径以上的 APO, 看社长玩 203 我就觉得还是自己能力不足


知道知道, 我真是一位白痴低手而又是收藏家, 希望將來有點改善自己習損. :oops:

Nebulas 寫:总体来说 在摄影这块还是比较适合入门-中阶段-高阶的爱好者,人家做镜子几十年了,而且看 月刊天文 上日本的摄星高手还是很多的。 高桥不好用的原因或许更多是爱好者苛求Write once, running anywhere ! 的想法,比如长时间使用轴心偏了的时候,自己也找不到原因。 玩 高桥 TOA, FSQ 的人里面高手、没用好的也很多,比如很多爱好者都认为 Or 光学结构的 TOA-130 上有问题,而台湾的 RogerRao 用的就很好。

這明白, 所以你包容它缺點, 發揮出它的優勢。亦可拍出優勝作品。

Nebulas 寫:高桥FSQ的镜子现在的暗角,就我身边看过几支 106N, 106ED 没有仔细发现过, 如 Ben88 所述的意义,f5下不容易察觉, 我还专门给 FSQ 的镜子做过计算来做CCD延长接环,请看我用高桥小口径老镜子+Reducer f5.9 的给您看看D7000相机,2分钟 ISO 800 下 M13原片(未有校准北极和导星),变焦失光的效果都还行。不过 Ricarddi 的那个减焦镜配合 105 的效果,社长拍那个玫瑰星云、M31和 California 星云的确有点镇过我。


這個就不清楚了. 像我這樣低手不懂 DIY, 只會全部買原廠配件來拍. 但我支FSQ106暗角真的很利害, 所以決心放棄支 FSQ106, 上支 APM/TMB 130. 基本 TMB 130 我非常之滿意. 如果說後悔買了此鏡是此鏡太大太重, 不方便出外使用. 所以追加了 TMB 80 及 TMB115. 而 TMB 130 變成我珍藏供奉中. :mrgreen:



我總覺得可以跟funoooo做個交易,你給我服務費,幫你去蕪存菁,同時包生仔輔導你用好手上器材流水作業的出天文相。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社長 » 2014-07-08, 21:23

RH200 配 FLI Proline 16803拍的 IC1396,可點擊右側3800x3800檢視全圖:

http://www.astrogb.com/ic1396rh.htm

以下為3800x3800檢視全圖
http://www.astrogb.com/hires/ic1396rhj.htm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器材问题请教

文章Nebulas » 2014-07-08, 21:58

社長 寫:RH200 配 FLI Proline 16803拍的 IC1396,可點擊右側3800x3800檢視全圖:

http://www.astrogb.com/ic1396rh.htm

以下為3800x3800檢視全圖
http://www.astrogb.com/hires/ic1396rhj.htm


恒星的亮度对比星云的浓稠度在 RH200 下为何如此大了,不过我比较喜欢 淡淡的星云。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上一頁

回到 儀器 - 相機及攝影配件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