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Equipment (Cameras & Imaging Accessories) - 相機、冷凍CCD、攝像頭、鏡頭、濾鏡及其他攝影配件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

Alex37241 » 2012-12-27, 13:12

个人认为OAG导星,安装方便,快捷;导星精度更高(因为与主镜同轴,且没有导星焦距的不同)
独立导星镜导星,安装麻烦,存在于主镜的同轴问题,焦距还需要与主镜配合。
以上观点是否有问题?
大家都使用什么导星装置啊?那种方式使用的更多?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7, 14:14

若以單反拍攝計,我有一段時間用導星鏡,因為曝光通常不會超過10分鐘:

viewtopic.php?f=23&t=427

不過在西藏建了遙控天文台,用上了冷凍相機,要以電腦操作,曝光時間又長,我開始用離軸導星器。我的個人意見,若有可能用離軸導星器,還是比導星鏡有明顯優勢的,但離軸導星器對後焦點及成像圈都有要求,導星器的選擇也很有限制,SBIG STi 別無他選。

給你一個最近的例子,以前兩三年計,潘少愛好者算是國內水平比較高的攝星者,用的也是高橋赤道儀及FSQ106,但仍有導星拉線的問題:

http://www.hkastroforum.net/viewtopic.p ... sc&start=0

我的焦段比他長23% (兩部相機都是9um像素),16803相機連外置Centerline濾鏡盤比他的STL11K重一倍,拍窄帶時通常是單幀30分鐘、L是20分鐘,又比他常用的單幀曝光長兩三倍,但未經人工修飾也沒有他所見的拉線問題:

viewtopic.php?f=17&t=3445#p21964

我看最關鍵性的因素,是自己花數十元買了片直角菱鏡,放在相機接環裡採光做離軸導星器而已:

viewtopic.php?f=29&t=2884#p19718

因為用這焦段拍的深空差不多了,到明年4月,相機開光約10個月,應已拍夠100多個以上,是時候升級了,到時我會用台內現有的300 f5牛反去拍,但會解決現時常見,安裝離軸導星器的限制,在那55mm後焦點內裝上單反及離軸導星器,亦即以後用T接環的攝星系統,也可以用離軸導星器了。

不過現時SBIG STi及LVI仍不可互相取代對方,前者靈敏度極高,後者可以不用電腦導星,亦可跟相機連動實現Dithering。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universe24 » 2012-12-27, 14:31

我也开始想,像社长那样自制OAG系统。
顺便提一个问题,在过去看见社长一系列的拍摄成果,是否都是使用自制的OAG去导星?
据我了解,社长的OAG是固定的,而市面上有些OAG是可以做90度旋转,以便找到亮点的星星...在社长看来,这有必要吗?
P.S: SBIG的OAG也是固定式的,从这点看来,OAG无需有旋转功能?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7, 15:34

去年花了10分鐘在香港測試,便知道STi是好東西,也驗證了Alan Holmes所說,在正常的天空下,無必要做旋轉功能,免得多一個剛性問題源:

viewtopic.php?f=23&t=1348&start=20#p12688

我剛在西藏建好天文台後,的確遇上導星問題,後來發現是當時給ST8300M用的離軸導器後面用了SBIG單反接環,那東西用來接鏡頭還可以,但郤支撐不了相機本身重量,困擾了我好些時間。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Alex37241 » 2012-12-27, 16:16

SBIG的OAG可以使用其他厂家的导星CCD么?比如QHY5-II MONO.
以前我一直担心OAG可能不好找被导星,也可能会在滤镜切换,主镜重新对焦后需要调整导星CCD的对焦。现在看到社长的帖子,发现RGB滤镜切换后,基本主镜无需重新对焦(滤镜镜片的厚度一样)。
这么看来,个人认为OAG是更便捷,精确的导星方案。

对于平场减焦镜的成像圈问题,只要满足平场减焦镜的Back Focus距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吧?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7, 17:31

Alex37241 寫:现在看到社长的帖子,发现RGB滤镜切换后,基本主镜无需重新对焦


跟你交流很有意思,我們雙方都喜歡深入探討問題,亦很高興我過去分享的帖子默默地幫助了一些同好。

首先要界定兩個東西,以免我們雙方誤會。

Autoguider = 自動導星器,例如STi、SG4、LVI

OAG = Off axis guider = 離軸導星器,這只是一個機械採光部件,SBIG現時給8300那個用的,因為後焦點、連接方式關係,也只適用於STF或ST402類別的機身上。其他自動導星器能否用上去,要看本身體積是否過大頂著相機,但我最關心還是敏感度。另外STi本身的機械快門對提升導星的靈敏度及精確度也是很重要的,沒有機械快門就只能人手做暗場,那就很討厭了。

至於所謂Parfocal的濾鏡,其實只是故事的一半,因為就算用在頂級APO折射鏡上,還是要重新調焦的,特別是Ha及SII波段。我的經驗是STi就算在濾鏡前導星而不被這個影響,是因為其靈敏度高,星點有些許失焦問題也不大,當然若你要實踐的話,前題也是要用台色差不太離譜的攝星鏡。

成像圈這個是要考慮的,因為APM的3.5" TMB平場鏡成像圈夠大,那超過70mm的全照明成像圈,減去16803片幅的36.8x36.8面積以及入射光錐的擴大範圍外,餘下來的全照明邊緣部份仍夠我放入一顆採光菱鏡,以接收比f6略大從物鏡而來的入射光錐。但若你用的是30mm成像圈小平場鏡,相機又是APS片幅的,那採光菱鏡便很受限制,收到的光線及星點銳利度也會下降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Alex37241 » 2012-12-27, 17:45

明白了。

下面是DKING的OAG,相机端接口M42*0.75外螺纹,望远镜端M48*0.75内螺纹。
木有社长的DIY功夫,找个现成的替代一下。
DKING OAG.jpg
DKING OAG.jpg (73.69 KiB) 被瀏覽 10717 次


这个DKING的oag跟SBIG的FW5(M42*0.75内螺纹)可以直接互联。考虑整个Back Focus的长度问题,做个从平场镜到OAG的转接环,应该可以互联吧?

方社长给个建议啊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7, 17:48

你用什麼攝星鏡? 若是FSQ、Pentax、Televue NP之類的或者可以,否則後焦點算好了沒有?

SBIG那個有內置鏡片以調整後焦點及增大像場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Alex37241 » 2012-12-27, 20:57

主镜是APM 107 PH,F6.5,就这个http://www.apm-telescopes.de/en/APM-APM-Telescope-Apo-Astrograph-107/700mm-f/65-with-3-focuser.html
平场镜是TS - 2.5'' Field Flattner - Universal Field Flattening Lens,就这个http://www.apm-telescopes.de/en/Optical-Accessories/Flattner/Reducer/Correctors/25-Field-Flattner-Universal-Field-Flattening-Lens-1948.html
平场镜的技术数据是:
Technical Data:
- for f/5 up to f/9 refractors
- open aperture: 62mm
- M68 male- and M63 female-thread at telescope-side
- M69 female-thread at camera-side
- distance between flattner and camera sensor: 91.5mm
平场镜的Back Focus是91.5mm,那个open aperture是平场镜的成像圈的大小么?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Alex37241 » 2012-12-27, 21:25

我考虑,用这个OAG的话:接环可以这么做,2.5寸螺口平场的后焦点是91.5mm,ST8300的back foucus是17.5mm,FW5是20mm,假设这个OAG的厚度(Back Focus)是20mm

接环参数:
1.一端是M69*0.75 外螺纹,接望远镜
2.另一端是为M48*0.75 外螺纹,接这个OAG
3.长度:91.5-17.5-20-20=34mm
有问题么?
就是不知道是否收那个平场镜的成像圈的影响。
使用螺纹拧紧的连接方式,是否存在刚性不够的问题,或者会在赤道仪旋转角度后,有松动的可能性?
社长自制的那个OAG,连接相机的滤镜轮和望远镜也是通过螺纹连接的么?还是有卡口啊?

另外,我发现,这个Dking的OAG有CAA旋转的功能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7, 23:01

Alex37241 寫:主镜是APM 107 PH,F6.5,就这个http://www.apm-telescopes.de/en/APM-APM-Telescope-Apo-Astrograph-107/700mm-f/65-with-3-focuser.html
平场镜是TS - 2.5'' Field Flattner - Universal Field Flattening Lens,就这个http://www.apm-telescopes.de/en/Optical-Accessories/Flattner/Reducer/Correctors/25-Field-Flattner-Universal-Field-Flattening-Lens-1948.html
平场镜的技术数据是:
Technical Data:
- for f/5 up to f/9 refractors
- open aperture: 62mm
- M68 male- and M63 female-thread at telescope-side
- M69 female-thread at camera-side
- distance between flattner and camera sensor: 91.5mm
平场镜的Back Focus是91.5mm,那个open aperture是平场镜的成像圈的大小么?


若是這光學組合沒問題,攝影比目視優秀。

Open aperture 是指向物鏡端鏡片的通光徑,不過這數字沒太大代表性,因為你不知道光線是如何跑的。正如我有客戶收到他的APM-Riccardi 0.75x減焦鏡,也奇怪Open Aperture只有68mm,如何覆蓋新買的16803相機,後來我給他看光路圖,及照明度數據他才明白。

http://www.apm-telescopes.de/de/Optisch ... 7/700.html

以你的望遠鏡計,在52mm成像圈上,角上失光才20%,和高橋FSQ106加0.73x減焦鏡後的80%相若。但APM-TMB系列配TMB 3.5"平場鏡,例如我的105/650,則比FSQ106直焦在同樣的成像圈上要好十多百份點。究其原因,Petzval的設計可以少用一片玻璃,但圈內的共識是,目視不及三片空氣頭高修正度APO,攝影時跟前三後二的光學鋪排,Petzval的後鏡組通光徑要大得多,差不多要接近物鏡大小才成,但不明白為何高橋要在這旗艦攝星鏡上省那丁點成本。FSQ85宣稱可以覆蓋全片幅,但那情況下角上失光已50%,而你的107加了APM-Riccardi 0.75x後,角上才失光2%。
附加檔案
Apo-107_700075x-reducer.jpg
Apo-107_700075x-reducer.jpg (63.25 KiB) 被瀏覽 10702 次
副本Ray diagram.jpg
副本Ray diagram.jpg (91.83 KiB) 被瀏覽 10702 次
FSQ106EDRelativeRadianceCha-L.jpg
FSQ106EDRelativeRadianceCha-L.jpg (12.91 KiB) 被瀏覽 10702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7, 23:10

Alex37241 寫:我考虑,用这个OAG的话:接环可以这么做,2.5寸螺口平场的后焦点是91.5mm,ST8300的back foucus是17.5mm,FW5是20mm,假设这个OAG的厚度(Back Focus)是20mm

接环参数:
1.一端是M69*0.75 外螺纹,接望远镜
2.另一端是为M48*0.75 外螺纹,接这个OAG
3.长度:91.5-17.5-20-20=34mm
有问题么?
就是不知道是否收那个平场镜的成像圈的影响。
使用螺纹拧紧的连接方式,是否存在刚性不够的问题,或者会在赤道仪旋转角度后,有松动的可能性?
社长自制的那个OAG,连接相机的滤镜轮和望远镜也是通过螺纹连接的么?还是有卡口啊?

另外,我发现,这个Dking的OAG有CAA旋转的功能


你的光學組合是用較平價的2.5“平場鏡,但跟107是配套設計的,在攝影上成像十分優秀,看下圖全片幅下的表現,亦即在42mm圈上,扣除中央給4/3片幅的8300相機外,還有很大的良像範圍放採光菱鏡。

你的數字是正確的,當然要計及加了濾鏡後縮短約1mm後焦點。

我接平場那端是縲紋,但相機那端是卡口,因為那是FLI的設計。
附加檔案
副本APM 107 mm Spot_mit_Flat.jpg
副本APM 107 mm Spot_mit_Flat.jpg (172.42 KiB) 被瀏覽 10701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Alex37241 » 2012-12-27, 23:50

感谢社长释疑!
當然要計及加了濾鏡後縮短約1mm後焦點。
,就是说考虑到加滤镜的话,是TS - 2.5'' Field Flattner的后焦点就只有90.5mm了。
这个减少的后焦点跟使用的滤镜的厚度有关系么?
如果接环的加工有误差,导致最后相机+滤镜轮+OAG+接环的总计的长度与90.5mm有偏差,这个偏差允许有多大?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8, 10:11

Alex37241 寫:感谢社长释疑!
當然要計及加了濾鏡後縮短約1mm後焦點。
,就是说考虑到加滤镜的话,是TS - 2.5'' Field Flattner的后焦点就只有90.5mm了。
这个减少的后焦点跟使用的滤镜的厚度有关系么?
如果接环的加工有误差,导致最后相机+滤镜轮+OAG+接环的总计的长度与90.5mm有偏差,这个偏差允许有多大?


不是這意思,後焦點仍是一樣,不過接環要造長一點以抵消光路中有其他介質例如玻璃造成的光路變化,在你的情況下大既要造長1mm,準確來說還是看什麼品牌的什麼型號,最好是拿實物來測一下。

一般我會建議造短一些,例如0.5mm,然後加墊片優化。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Alex37241 » 2012-12-29, 00:56

一般我會建議造短一些,例如0.5mm,然後加墊片優化。


如果接环造的不合适,比如短了,或长了,会造成什么后果?无法合焦么?
最近在看The New CCD Astronomy,其中提到,合焦的Critical Focus Zone,见下图:
critical focus zone.jpg
critical focus zone.jpg (75 KiB) 被瀏覽 10662 次

其中CFZ(Critical Focus Zone)=focal _ ratio*focal _ ratio2 * 2.2*1.3/1000,计量单位是millimeters毫米
F6.5的话,就是6.5*6.5*2.2*1.3/1000=0.12mm。
这个误差的要求很高啊,看来得仔细些 :roll:

感谢社长分享经验!
Alex37241
 
文章: 41
註冊時間: 2012-12-13, 16:08

Re: OAG导星与独立导星镜导星的比较

文章社長 » 2012-12-29, 19:24

Alex37241 寫:
一般我會建議造短一些,例如0.5mm,然後加墊片優化。


如果接环造的不合适,比如短了,或长了,会造成什么后果?无法合焦么?
最近在看The New CCD Astronomy,其中提到,合焦的Critical Focus Zone,见下图:
critical focus zone.jpg

其中CFZ(Critical Focus Zone)=focal _ ratio*focal _ ratio2 * 2.2*1.3/1000,计量单位是millimeters毫米
F6.5的话,就是6.5*6.5*2.2*1.3/1000=0.12mm。
这个误差的要求很高啊,看来得仔细些 :roll:

感谢社长分享经验!


Alex 客氣,也希望日後看到你的精采深空照。

合焦與後焦點是否優化是完全的兩碼事,合焦是一定沒問題的,問題是合焦後那成像是否在最優化。

一般來說若後焦點超出+/-0.5mm範圍,已會看到有些像差出現,若在+/-0.1mm範圍內會最好,前題是望遠鏡有沒有較明顯的球差色球差,你的跟我在西藏的APM 105/650都沒問題。

若用魚骨板配合羽毛電子調焦,在大多數正常視寧度的情況下,焦準一格的變化已看出分別,亦即7.2um,比你說的0.12mm或120um低十多倍,就算我用Borg小鏡配合它的手動調焦環,也可以精準的調至25um範圍內,我月初時請西藏站上小伙子幫我調也可以,完全沒有技術可言:

viewtopic.php?f=17&t=1759

viewtopic.php?f=17&t=3432

viewtopic.php?f=17&t=3342#p21526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儀器 - 相機及攝影配件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