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5 分拆主題自:天文圈雜談 (眾生相) - 續集 viewtopic.php?f=8&t=1683&start=20#p19375)
沒上來好幾天,想不到看到了這麼有趣的討論,
之前我好像都沒甚麼可以分享,儘管天文年資仍是尚輕,但現在也獲得了不少"有趣"的經驗值,
我想我玩過的天文器材有限,對比David和社長你們這類特別的愛好者而言更說不着邊(我覺得你們已是發燒友的級別了),但作為學生而已,我想我也算是願意投入以及嘗鮮的一群(群嗎?哈哈~),留個位抽空也分享點東西~
StevenTam 寫:我想我玩過的天文器材有限,對比David和社長你們這類特別的愛好者而言更說不着邊(我覺得你們已是發燒友的級別了),但作為學生而已,我想我也算是願意投入以及嘗鮮的一群(群嗎?哈哈~)
PaulNg 寫:中學時玩天文是很簡單的事. 三五知己四處找地方觀星, 對著天交雜誌裡的高檔器材流口水, 儲蓄買一些價性比很高的器權材, 謹此而已。
PaulNg 寫:經過多年後, 現在我也在做同樣的事, 不過是找更黑的天空, 對更高檔的器材流口水, 和嘗試用有限的器材發揮出極限而已. 對此我非常感恩.
PaulNg 寫:其實對我來說什麼高橋, astrophysics, APM根本不重要. 香港的愛好者能發揮出手上的東西有多少實力? 事實上那一堆堆的光學精度數字的不同在大氣, 透明度, 操作, 和圖像處理的誤差下早已消滅得一乾二淨。
器材只有最合適的, 沒有最好的.
PaulNg 寫:近來家裡的事告一段落, 能騰出更多的時間玩天文(前三年可以說是真空)未來會走的是目標為本路線, 想拍什麼樣的作品便用什麼儀器, 拍完便賣掉.
PaulNg 寫:中學時代的天文朋友來自不同的會社。 現在大家都淡出了,但有聯誼活動或觀星便會再走到一起.
我真的十分珍惜這些非常簡單而深厚的情誼.
PaulNg 寫:嗯, 我反而對“得到最好的”沒有興趣, 反而對“做到最好”興趣大一點。
老實說, 我還沒能把手上的“天花狗”揸乾揸淨。 如不是它裡面的黑色防反光油變成粉狀脫掉, 及FF上角落有問題, 我跟本不打算換或用新的. 當年菲林年代的Mizar AR mount, 單軸馬達, 人肉導星,也是因為數碼的大潮流及日漸老舊而被迫放棄.
話說回來, 如果社長在暑假打算入藏, 時間又許可的話可以考慮帶我一下
PaulNg 寫:我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流程比其他人有什麼分別... 自動導星也是從頭學起, 加上脫節了一段時間技術反而生疏了., 所以可能我也會是其他人的圍觀者XD
學校假期比較麻煩, 秋天是一定沒有的, 冬天入藏卻會脫鼻子; 那只得復活節假期比較適合了.... 但那裡的緯度有多高? 如太高的話春天也沒什麼好拍的...難道要來個Makarian's Chain Ultra-deep Mosaic?
universe24 寫:难道是极光?这就要看看去年11月是否有活跃的太阳活动了。
社長 寫:PaulNg 寫:我不認為自己的工作流程比其他人有什麼分別... 自動導星也是從頭學起, 加上脫節了一段時間技術反而生疏了., 所以可能我也會是其他人的圍觀者XD
學校假期比較麻煩, 秋天是一定沒有的, 冬天入藏卻會脫鼻子; 那只得復活節假期比較適合了.... 但那裡的緯度有多高? 如太高的話春天也沒什麼好拍的...難道要來個Makarian's Chain Ultra-deep Mosaic?
東經90度,北緯30度。
剛剛和一間學校協調過,復活節我不用到台灣,所以可以到西藏,但月相不太理想。冬天入藏不會有多大問題,這些年來,我大多是冬天入藏的,去年11月時零下12度,我趟在地上用魚眼拍全天星空也是這樣,下週我又去了,剛剛這幾天突破零下廿度:
viewtopic.php?f=17&t=1487
對我來說,最不好受是濕度太低,好處是不用防露帶,不好處是鼻裡持續形成血塊,另外指頭會痛,每天用熱水泡一下促進血液循環會好些。
我或許未能定論,因為我的天文台是在羊八井鎮旁,附近總有一兩顆燈,目視上不像澳洲沙漠或後藏無人區那種感覺,也沒有高美古那種四週圍著樹木的自然感,但在我天文台後的走數百米,又是另一番景象,而因為相機不受這些影響,照片出來的確跟台灣武嶺等有分別。
去年Xiaoer提到一張照片,我倒很想實現,她想拍納木錯湖面的銀河倒影,但肯定冷得要命。我的天文台後十數公里便是7100海拔的唸青唐古拉山,今年也打算走上6000多看看。
有一點很奇怪的,剛跟人家談過,他們在11月時到我去年為台灣大學建台的後藏阿里5100海拔山上拍照,但到了一定時間還是會過曝的,天空不知那裡來的一片紅色,按理那裡空氣稀薄,水氣更少,沒有污染,也沒有光害....
PaulNg 寫:看來我今年是與西藏無緣了. 看看未來一兩年吧!
PaulNg 寫:看來我今年是與西藏無緣了. 看看未來一兩年吧!
社長 寫:不計你個光害帳篷,相中真的好像看到湖面的銀心倒影?![]()
我唯一怕,是前往納木錯途中,上山那段不時冰封的路,開車要非常小心才成。
在那地方,我想會同時多做些目視,現在也在構思,是否應在西藏放這樣的車,裡面有Pier Tech升降台,可放派拉蒙及大鏡,本身有太陽能發電及氣象儀,固定不動時,接條網線及電線便可成為遙控天文台。
這是兩年前進的時候,在葵涌貨櫃碼頭的情況:
http://www.mobile-observatories.com/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