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了

回顧過去,放眼將來,分享各地愛好者及團體的發展及心路歷程

一年了

文章

mwtse » 2012-04-28, 23:19

去年差不在這個時候,開始預備新高中的天文課程,心想,基於在中學時曾經做過天文學會,大學也有修天體物理學,這一門課應該難不到我的,現在才知是相當無知。

事情應該要算到三十幾年前,當時家兄讀理工學院(即現在的理工大學),他參加了天文學會,帶回了一本叫做「波霎」(pulsar 的音譯)油印會訊,記得內容講述的就是脈衝星,不計小學的自然科,這就是我最早的天文知識。後來在中學便參加了天文學會,當時中學每年都會有開放日,所有攤位都是由學生負責的,在初中的某一年,由我負責展出一塊主題為黑洞的展板,70 年代黑洞是熱門話題,不過印像最深的是因為趕不及,在開放日前一天叫同班的女同學幫忙畫插圖。

中學的天文學會沒有甚麼活動,主要是每年兩次的觀星及一些天文知識講座,不過差不多每次觀星都遇上有雲,而且當時沒有望遠鏡,連雙筒都沒有,只是拿著星圖認星座,由於光害的關係,認來認去只有最容易的,如北斗、仙后、獅子、天蠍、金牛、獵戶等。當時有一本書,書名就叫「星座」的,書中的插畫很美,神話故事也很吸引,不過印像中沒有提及深空。

在初中的時候也興起過一陣磨鏡熱,天文學會的師兄師姊弄來了兩片六吋玻璃,去九倉買了礦砂回來便開始磨,我也有份推幾下,但對甚麼W磨法不大了了,不過對他們用瀝青做一個模然後用刀界開,加入拋光紅粉再「磨」的做法覺得很懷疑,在黑房中拿著蠟燭在主鏡前左右搖晃簡直是一種魔法儀式,其實不過是用無視差法測量焦距吧了,那時候好像是跟當時的香港業餘天文學會編製的一本油印磨鏡手冊來做的。可惜,費了好些工夫,連鏡筒也用鐵皮捲好了,但最後還是放棄了,師兄告訴我們,因為有粗的礦沙混入幼沙中,所以鏡上有花痕,而他認為污染的源頭是因為我們散買礦砂時,店子用同一隻勺子盛砂,因此再買砂也是枉然。

當時未有互聯網,所以天文知識都是來自市面上僅有的幾本中文天文書籍,學校圖書館有 Sky & Telescope,但由於是英文,我好像沒有翻閱過,只記得彩色的照片很精美。另一個知識來源是香港業餘天文學會的會訊,當時剛轉用柯式速印,我還買了一份新推出的 6.5 等星圖,只不過一直都沒有機會用,也不知放到那裏去了,只記得郵購的時候,由於沒有劃線支票,所以是把等值郵票寄去天文學會的。

在整個中學中,唯一一次成功的觀星是在某年的冬天,那一晚氣溫只有 10 度,我身上只穿大地牌的校褸,但天卻很清,而且當時的副校長有隨隊出發,還帶著他的新玩具,那是一台手抱的折反,即有個大圓肚的那種,回想大概是四吋吧,那是第一次用望遠鏡,看的是金星,完全沒料到見到金星的相位,雖然金星沒有甚麼細節,但這一眼就夠了,這就是社長常說的,讓學生親眼看的重要。不過,第一次用望遠鏡也使我體會到目標在視場內是會移動的,而且移得相當快,所以去年第一次去星河買鏡時,我堅持要 Goto 的,沒辦法,那是童年陰影。

之後中學畢業了,心中雖然有天文的種子,但除了在選修時有選讀相關課程外,並沒有再提起興趣了,因為一直認為望遠鏡是貴玩意,而且香港的光害太嚴重,天文不可為。二十年過去了,在一年多之前帶隊參加一次校際比賽中遇到大學的舊同學,他說最近用三千元買了一支電動望遠鏡,只要對準兩顆星,之後便能完全自動。他說的望遠鏡我在寄到學校的宣傳單張中見過,不過卻一直以為那價錢只會是玩具,沒有詳細瞭解,看來是重新出發的時機了。

由於打算在暑期中補課教天文,於是便著手找現貨望遠鏡,第一支買的是 5" 的折反,在家中露台測試,看到月球表面和 M44, 那是另外一次震撼,原來香港天上還有星。那支折反在機械設計上有嚴重的問題,所以不久之後,找到星河有現貨,便買下一支 8" 反射,到最近的 16"。

一年以來看到的天體不算多,但也不算少,現在的心願是先目視一次全年香港可以看的深空物體,不過看來春季星空相當不容易。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一年了

文章David » 2012-04-29, 10:22

很豐富真情的分享,當中也有一些自己當年的點滴,也許我也寫一篇「十年了」 :P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一年了

文章benben88 » 2012-04-29, 11:57

謝謝分享,數星期前天開了時,我用16"在光害嚴重的我家天台,用v4及古老的mizar mu filter 看到了超過廿個春天的星系,其中m51 竟可看到兩個頗光的核心,其他目標大部分是確認位置而已,但已令小弟很滿足了。
benben88
 
文章: 299
註冊時間: 2010-03-01, 18:50

Re: 一年了

文章mwtse » 2012-04-29, 13:26

benben88 寫:謝謝分享,數星期前天開了時,我用16"在光害嚴重的我家天台,用v4及古老的mizar mu filter 看到了超過廿個春天的星系,其中m51 竟可看到兩個頗光的核心,其他目標大部分是確認位置而已,但已令小弟很滿足了。


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一年了

文章社長 » 2012-04-29, 16:15

David 寫:很豐富真情的分享,當中也有一些自己當年的點滴,也許我也寫一篇「十年了」 :P


我看把大家的一年、十年、廿年、三十年分享結集起來,足已讓香港或不同地區的愛好者瞭解,我們是如何走過來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一年了

文章社長 » 2012-04-29, 16:27

mwtse 寫:
benben88 寫:謝謝分享,數星期前天開了時,我用16"在光害嚴重的我家天台,用v4及古老的mizar mu filter 看到了超過廿個春天的星系,其中m51 竟可看到兩個頗光的核心,其他目標大部分是確認位置而已,但已令小弟很滿足了。


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若問我印象比較深的兩次目視深空經驗,一次是在Markus Ludes家用他的Starmaster 24" 牛反及APM 10" APO看M57及M27,他家後園天文台的光害情況可能跟現在萬宜水庫東壩差不多吧,我看到的細節,及那圈星雲的層次感,不是天文書內照片能表達出來的,M1的情況也會類近:

viewtopic.php?f=13&t=85

另一次最震撼的是在Yerkes用全球最大的40寸折射鏡推上500x目視M5,加上現場那古典的圓頂內,我的感覺是翻開一本百年老書,看裡面的照片,那裡的環境也和萬宜水庫東壩差不多:

viewtopic.php?f=13&t=97

10年冬我在西藏阿里,僅用Nikon 10x25雙筒已看到不少M Object的型態,我很期待,能於今秋首次在西藏搞5000海拔星空派對,用Dob 16 GOTO會看到什麼,有機會幾位Astrocafers會在那裡聚一下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一年了

文章社長 » 2012-04-29, 16:57

mwtse 寫:事情應該要算到三十幾年前,當時家兄讀理工學院(即現在的理工大學),他參加了天文學會,帶回了一本叫做「波霎」(pulsar 的音譯)油印會訊,記得內容講述的就是脈衝星,不計小學的自然科,這就是我最早的天文知識。


原來Tse sir的天文史也追溯到那個年代... :lol:

mwtse 寫:中學的天文學會沒有甚麼活動,主要是每年兩次的觀星及一些天文知識講座,不過差不多每次觀星都遇上有雲,而且當時沒有望遠鏡,連雙筒都沒有,只是拿著星圖認星座


那本叫行星的書,特別是裡面提到的世界級大鏡,一直讓我神往,最後1997年親身上了柏洛瑪山朝聖,隔著玻璃看到那台Hale 5米反射鏡,又於2008年到了Yerkes用那台40寸折射目視。Lunt Solar Party時NEAF主席Alan告訴我,他們是可以用Hale望遠鏡目視的。

mwtse 寫:在初中的時候也興起過一陣磨鏡熱。


我一直有個疑問,究竟將來香港能否再引發新一輪天文製作浪潮?

又或許當年的經驗,能否應用到推廣天文的其他方面去?

的確,至在對香港不少六十七十後的男孩子來說,或磨鏡就像養巴西龜一樣,或多或少是童年的一部份。所以現在我進行的西藏500 f4牛反射鏡計劃,國家天文台首席科學家也說很好奇,因為他沒有香港這面的經歷,郤想知道同樣的事情能否在西藏發生。

mwtse 寫:當時未有互聯網,所以天文知識都是來自市面上僅有的幾本中文天文書籍,學校圖書館有 Sky & Telescope,但由於是英文,我好像沒有翻閱過,只記得彩色的照片很精美。


當年我尚在小學時,有好一段時間,每週末的節目是從南區乘巴士到大會堂圖書館找天文書  :lol:

mwtse 寫:另一個知識來源是香港業餘天文學會的會訊,當時剛轉用柯式速印,我還買了一份新推出的 6.5 等星圖,只不過一直都沒有機會用,也不知放到那裏去了,只記得郵購的時候,由於沒有劃線支票,所以是把等值郵票寄去天文學會的。


當年大家都沒有什麼版權意識,我因為沒有錢加入學會,只能做二次翻印,忘了在那裡找到這份星圖,然後到書局影印,一用便到入讀大學畢業,出來工作才有能力買Uranometric及Altas 2000。

那時去英國工幹,到倫敦Leicester Square舊書店,也是毫不手軟的一箱箱書買回來。對,因為是乘公司買的商務倉,當年又沒什麼行李超重費等概念,問題不大。

mwtse 寫:那是第一次用望遠鏡,看的是金星,完全沒料到見到金星的相位,雖然金星沒有甚麼細節,但這一眼就夠了,這就是社長常說的,讓學生親眼看的重要。


就是當年用同學的50 f5普消折射,看到的七大行星、明亮深空天體,月亮位相等,讓我體會到這點的。而用我老師KC Pau的C90在長洲墳場,推上120x看木星,那血紅色的大紅斑也夠震撼。

因為大部份老師其實純為教育用途,攝影不會做得很深入,觀測天體也只集中太陽系及極少數的深空,我個人認為有很多學校採購時,在選型號(如折反射)及台架(太強調GOTO甚至GPS),都是進了誤區。

我的個人取向,為老師建議器材時,是要盡量降低操作的技術門檻,而非要花費不少人力物力去服務那鏡,否則很大機會那鏡最後只會在儲存室內渡過餘生。

mwtse 寫:之後中學畢業了,心中雖然有天文的種子,但除了在選修時有選讀相關課程外,並沒有再提起興趣了,因為一直認為望遠鏡是貴玩意,而且香港的光害太嚴重,天文不可為。


我相信不少學生來說,能看上幾眼月亮已夠震撼,若看過月亮不能提高他對天文興趣的話,或許不用勉強太多時間在這事上,人生中還有很多不同的選擇,藝術、文學、攝影、旅遊、政治.....

所以我看光害並不妨礙天文教育工作,晴天率或才是大問題。

mwtse 寫:第一支買的是 5" 的折反,在家中露台測試,看到月球表面和 M44, 那是另外一次震撼,原來香港天上還有星。那支折反在機械設計上有嚴重的問題,所以不久之後,找到星河有現貨,便買下一支 8" 反射,到最近的 16"。


5 > 8 > 16,那下一步會是..... :lol:

mwtse 寫:一年以來看到的天體不算多,但也不算少,現在的心願是先目視一次全年香港可以看的深空物體,不過看來春季星空相當不容易。


Welcome to Tibet :mrgreen: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一年了

文章Subaru » 2012-04-29, 18:19

mwtse 寫:
benben88 寫:謝謝分享,數星期前天開了時,我用16"在光害嚴重的我家天台,用v4及古老的mizar mu filter 看到了超過廿個春天的星系,其中m51 竟可看到兩個頗光的核心,其他目標大部分是確認位置而已,但已令小弟很滿足了。


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M1是我中學用那些細鏡(5"左右)時比較難觀測到的深空天體.

九年前在PTC用支C8看, 可以見到蟹蓋及像被咬去的一個部份. 現在香港的光害比九年前更嚴重, 相信會更難睇到.

幾年前的興隆用支20"看, 也是見到蟹蓋的形狀, 那些蟹抓就唔係好明顯, 相信是人眼對Ha不敏感所致.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一年了

文章mwtse » 2012-04-29, 19:50

Subaru 寫:
mwtse 寫:
benben88 寫:謝謝分享,數星期前天開了時,我用16"在光害嚴重的我家天台,用v4及古老的mizar mu filter 看到了超過廿個春天的星系,其中m51 竟可看到兩個頗光的核心,其他目標大部分是確認位置而已,但已令小弟很滿足了。


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M1是我中學用那些細鏡(5"左右)時比較難觀測到的深空天體.

九年前在PTC用支C8看, 可以見到蟹蓋及像被咬去的一個部份. 現在香港的光害比九年前更嚴重, 相信會更難睇到.

幾年前的興隆用支20"看, 也是見到蟹蓋的形狀, 那些蟹抓就唔係好明顯, 相信是人眼對Ha不敏感所致.


去年冬季用 8" 反射,知道 8" 是看不到 M1 的了,今年看看 16" 成不成吧。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Re: 一年了

文章benben88 » 2012-04-29, 21:36

mwtse 寫:
Subaru 寫:
mwtse 寫:
benben88 寫:謝謝分享,數星期前天開了時,我用16"在光害嚴重的我家天台,用v4及古老的mizar mu filter 看到了超過廿個春天的星系,其中m51 竟可看到兩個頗光的核心,其他目標大部分是確認位置而已,但已令小弟很滿足了。


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M1是我中學用那些細鏡(5"左右)時比較難觀測到的深空天體.

九年前在PTC用支C8看, 可以見到蟹蓋及像被咬去的一個部份. 現在香港的光害比九年前更嚴重, 相信會更難睇到.

幾年前的興隆用支20"看, 也是見到蟹蓋的形狀, 那些蟹抓就唔係好明顯, 相信是人眼對Ha不敏感所致.

:roll:
去年冬季用 8" 反射,知道 8" 是看不到 M1 的了,今年看看 16" 成不成吧。

上㳄16"在PTC 開光時看不見,在家試了一次又不成功,應可以看到的 :roll:
記得廿年前在PTC 用75Ed 可以看到s 型的m1
benben88
 
文章: 299
註冊時間: 2010-03-01, 18:50

Re: 一年了

文章willis » 2012-04-29, 22:01

What a history! I guess what u guys experienced can never be achieved nowaday in HK. :cry: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一年了

文章Subaru » 2012-04-29, 22:48

willis 寫:What a history! I guess what u guys experienced can never be achieved nowaday in HK. :cry:

It mainly depends on transparency.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一年了

文章David » 2012-04-30, 18:47

2007年於北潭涌用Epsilon 180影M1時,影前曾看過一眼。2009年用12吋Dobs在同一地方看過一次,之後用18吋在石澳和學生看過數次。

的確,最重要是大氣透明度,而且要對這目標的外貌沒有任何期望。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一年了

文章David » 2014-01-06, 22:38

mwtse 寫: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在西藏,謝Sir終於看過M1 :P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一年了

文章mwtse » 2014-01-07, 00:10

David 寫:
mwtse 寫:我一直有個情意結是想目視看看 M1,那是中學階段少數認識的深空天體。


在西藏,謝Sir終於看過M1 :P


在西藏看得比較急,我比較喜歡每個目標看一段長時間,直至完全看夠才轉至下一個目標。今年比較忙,所以沒有出動過觀星,或者明年我會在香港再試試,因為器材還要花一點時間整理。
mwtse
 
文章: 483
註冊時間: 2011-05-01, 20:09


回到 歷史歲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