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透明度低下的 Dob 16 GOTO 月面

昨日早上因為慢條斯理而錯失了大好拍攝時機:
viewtopic.php?f=27&t=3151
因為月相跟天氣不能經常配合,而我本月底要到美國10天出席國際天文館會議,八月初要到德國一星期驗收全球最大的APM 304APO雙筒鏡,八月下旬要到自己的西藏天文台接待首次在中國舉行的IAU國際天文會議的來賓,所以在香港的時間並不多,
viewtopic.php?f=12&t=2148
加上入秋後視寧度一般惡化,所以這收天可能是我今天用這鏡拍攝下弦月的最後時機,隨著月出已延至午夜後,天亮前的拍攝空間已逐漸減少,今早決定最後一次出擊。
有了昨天的教訓,今早不敢放慢手腳,一共拍了三十多段從4500mm至9000mm有效焦距的月面,先隨便處理一張7200mm焦距的粗,由於影像比例稍大而大氣透明度明顯較昨天差,我在維持略短的曝光時間下只能稍推高增益至600左右。由於DMK51的訊噪不算高,我也是用老方法,只拍攝600幀及疊加最好的30幀,因為疊加主要是為減噪,或減少影像細節在視寧度下的不確定性,所以在壓低訊噪比之後,便應同時減少疊加數量,以免影像柔化。
當然低大氣透明度及加大影像比例1.6x後,增益無可避免要推上600水平,跟昨天的142的訊噪是不同水平了,所以同樣疊加30張後,影像明顯粗糙一些,稍後會處理全部影像及按情況逐一,在這分享最後出圖。
到目前為止這鏡的拍攝表現,加上台灣同好用Skywatcher Dob 10 GOTO拍出土星一整圈的恩克縫 ,我已看到Dob GOTO這個望遠鏡架構,對一般業餘愛好者及教育工作而言,是完全取代施密特卡反望遠鏡的存在價值。一來台架架設簡單,拍攝性能強悍,另外行星月面目視本身比施卡優秀之餘,大視場目視深空更是施卡這類長焦距窄小視場的致命傷,而且一台Dob 16 GOTO望遠鏡連台架才HK$28000,一個成年男性可輕鬆自行架起來,這是Meade 16或Celestron 14做不到的。
viewtopic.php?f=27&t=3151
因為月相跟天氣不能經常配合,而我本月底要到美國10天出席國際天文館會議,八月初要到德國一星期驗收全球最大的APM 304APO雙筒鏡,八月下旬要到自己的西藏天文台接待首次在中國舉行的IAU國際天文會議的來賓,所以在香港的時間並不多,
viewtopic.php?f=12&t=2148
加上入秋後視寧度一般惡化,所以這收天可能是我今天用這鏡拍攝下弦月的最後時機,隨著月出已延至午夜後,天亮前的拍攝空間已逐漸減少,今早決定最後一次出擊。
有了昨天的教訓,今早不敢放慢手腳,一共拍了三十多段從4500mm至9000mm有效焦距的月面,先隨便處理一張7200mm焦距的粗,由於影像比例稍大而大氣透明度明顯較昨天差,我在維持略短的曝光時間下只能稍推高增益至600左右。由於DMK51的訊噪不算高,我也是用老方法,只拍攝600幀及疊加最好的30幀,因為疊加主要是為減噪,或減少影像細節在視寧度下的不確定性,所以在壓低訊噪比之後,便應同時減少疊加數量,以免影像柔化。
當然低大氣透明度及加大影像比例1.6x後,增益無可避免要推上600水平,跟昨天的142的訊噪是不同水平了,所以同樣疊加30張後,影像明顯粗糙一些,稍後會處理全部影像及按情況逐一,在這分享最後出圖。
到目前為止這鏡的拍攝表現,加上台灣同好用Skywatcher Dob 10 GOTO拍出土星一整圈的恩克縫 ,我已看到Dob GOTO這個望遠鏡架構,對一般業餘愛好者及教育工作而言,是完全取代施密特卡反望遠鏡的存在價值。一來台架架設簡單,拍攝性能強悍,另外行星月面目視本身比施卡優秀之餘,大視場目視深空更是施卡這類長焦距窄小視場的致命傷,而且一台Dob 16 GOTO望遠鏡連台架才HK$28000,一個成年男性可輕鬆自行架起來,這是Meade 16或Celestron 14做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