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號
這個良辰吉日
我讓我的望遠鏡正式開光了!!
我的新望遠鏡是114mm反射鏡
900mm焦距
分享我拍的一些月面照
這是我用這支望遠鏡拍的第一張照片
做了一些後期處理(拉了level)
這是當晚我覺得拍得最好的一張
這張是用5mm目鏡后拍攝
因爲在這樣的倍數下
月面移動速度很快
所以有些失焦了
更新在http://www.astrocafe.hk/viewtopic.php?f=16&t=531#p5096
kwlim 寫:謝謝社長的鼓勵~
小比例的那幾張是用目鏡投影的
因爲我沒有單反相機
只好用傻瓜相機搭配目鏡投影~
當天我目視木星
對這望遠鏡的能力相當震撼
我意識到我買對望遠鏡了~
社長 寫:
那月亮的邊緣成像也受相機鏡頭影響了。
若要拍木星,較好的方法是找個最平宜的攝像頭,在香港就是數十元那種,拆去鏡頭後用目鏡投影拍,效果都會比單反好。
我很同意你買對了望遠鏡,在有限預算下,牛反是最好的望遠鏡。
universe24 寫:牛反在f/8的程度下本来就不会差到哪里去,虽然无论怎样都比不上顶级折射,但胜在性价比足够的高,对钱包比较友善。
很高兴kwlim对此镜满意,当时你买的时候,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主要是牛反的观测方式与折射不同,怕你觉得麻烦、不习惯,还要担心光轴问题。
你应该有看见我家及实验室里也摆放了一支类似的牛反吧,我钟情于它因为那是我第一支望远镜,当年陪我看了许多的天体,也为我做过Messier Marathon,一晚上就观测了50%的Messier天体。
universe24 寫:同样价位,相信很难得到一支比得上牛反的折射镜了,这点主要是看口径及解像度,如果是同样口径的,那就是折射胜出(以ED APO为准)。
当然,牛反随着口径的增大,副镜与主镜的比例就会更小,从而反差也不会输到哪里去。
折射主要优胜的地方是其没有副镜阻挡光行径,使得反差好,成像素质优越,但却局限于自身重量及造工。
Nebulas 寫:在我看来认为反射率远高于折射的效率,一个面的修差工作如果能做得好或许会胜过多个面的修差!
6寸以上口径的望远镜,让我选择,我势必会选择牛反!
从几何学的角度的直观上看,牛反更具有几何美感!
universe24 寫:同样价位,相信很难得到一支比得上牛反的折射镜了,这点主要是看口径及解像度,如果是同样口径的,那就是折射胜出(以ED APO为准)。
当然,牛反随着口径的增大,副镜与主镜的比例就会更小,从而反差也不会输到哪里去。
折射主要优胜的地方是其没有副镜阻挡光行径,使得反差好,成像素质优越,但却局限于自身重量及造工。
社長 寫:Nebulas 寫:在我看来认为反射率远高于折射的效率,一个面的修差工作如果能做得好或许会胜过多个面的修差!
6寸以上口径的望远镜,让我选择,我势必会选择牛反!
从几何学的角度的直观上看,牛反更具有几何美感!
幾點分享:
- 人眼對亮度變化的反應並非線性的,所以白天晚上都能適應自如,但對色彩層次感郤是十分敏感的,所以人眼可以分辨出色彩萬千、豐富的層次感。要知道用望遠鏡看一個天體,是高度加反差兩個因素的相互效應,對深空天體這個特別重要,所以你用一台203APO看深空天體會比Obsession 450牛反暗,但因為前者的對比度高,所以又拉近了兩者的距離。我08年到德國用Markus的Starmaster 600 F4.2牛反看M57,再用254APO對比,前者看來來較亮,但背景也亮,後者較暗,但背景郤被壓至漆黑,讓M57從天空背景中跳脫出來。
viewtopic.php?f=13&t=85
- 按理用同樣功夫,造同樣精度的反射鏡會比APO容易得多,就算大如Sky Watcher,已是全球最大的望遠鏡生產商了,老闆也跟我說三枚玉很難調得好,量產不易的。當然我也要修正小熊一點說法,若要達至同樣的波前精度(wave front error),反射鏡要造到要求精度的一倍,但折射光學面則可能是一半(視乎玻璃折射率)。
- 另外折射鏡的好處是性能穏定,例如拍攝行星月面,若折射鏡配同樣的相機,給予適當的時間熱平衡,就算是初學者只花數分鐘就會上手,拍出同樣的照片,對我來說,一件不會對我製造干擾,永遠保持高水平的觀測工具,才是好工具,因為我買工具是用是玩的,要求它性能穏定地服務我,而不是被它玩的 (例如之前放掉的Epsilon 180ED)。
- 論反射跟折射的比較,從個人目視比較,折射至少在9寸口徑前每一寸都有增益,10寸則用的機會不多,不可作準,以美國同好來說,他們的視寧度比香港差,所以10寸不一定每晚都比8寸有明顯增益。但反射我會說是4、6、8、12、18這樣上,但經歷過8寸APO跟 Obsession 18寸UC的比較,在9/10的視寧度下看行星,能清晰看到木衛三地貎的那種晚上,18寸牛反比8寸APO在解像度上是沒有增益的,我有理由相信那台18 寸牛反未在最佳狀態,但那也是牛反的正常局限,而8寸APO則尚未窄取大氣的最後一滴解像度,所以若以每寸口徑50倍的指標下,香港的大氣是不時可支撐 600倍實效觀測的,即這情況下可能提供終極的解像度及色彩飽和度口徑應是304APO。
- 我對卡反、馬卡、施卡也很有意見,我最近收了一台Mewlon 250,曾擁有七年的C8,早幾年為香港進了一台APM 600 F8卡反,這幾天又為一台Meade 16改了Paramount,用它來做了些觀測,上月又剛進了7公噸Sky Watcher望遠鏡,有不少150、180馬卡,論行星月面觀測,這類鏡跟本不可能跟牛反比,論深空觀測更是可憐,2寸目鏡也用不到,再配合長焦,可用視場就是那麼小,若有機會用Ethos 21放在203APO上看一次雙星團,就不會對這類鏡再有任合遐想了。當然我的長焦300 F8.5牛反,配個Ethos 21還是很好看的,至少Ethos在F4.2的Obsession 18上沒有受多少彗差干擾,買回來的Parcorr也沒用。
universe24 寫:BTW,社长比我对望远镜的看法还要透彻。
Nebulas 寫:恩,我也这样看,看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的VLT,设计上中间都是有个过十寸的大孔!有时候一想是否和副镜遮盖有关?[/b]
Nebulas 寫:恩,受益了,很多结论还是要根据实际的案例来!
过去很多爱好者问我买折反,我一直都说:初学的时候不要玩折反!很多朋友可能更看重它美丽短小的外观和设计复杂性!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