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David » 2013-09-21, 22:06
2. 第谷坑
叫觀察者找尋月球最明顯的隕石坑,並留意濺射物去到有多遠 (另一半球的寧靜海),想想為何可以去到那麼遠的地方。(因為月球的地心吸力較小,而且沒有空氣阻力。)
這個是第谷坑,是月球其中一個最年輕的隕石坑,科學家探測到這裡的溫度仍較周圍高。哪時形成?距今「只是」約一億年。由於一般人難以想像一億年有多久,更加不會形容這坑為「年輕」,我會用以下比喻 - 如果月球在24小時前形成,第谷隕擊約半小時前發生。那時,恐龍稱霸地球,可能有恐龍目擊這隕擊發生!
留意第谷的輻射紋並非均勻地向四方八面輻射出去,例如它的西部幾乎完全沒有輻射紋,這顯示第谷坑是由斜撞擊產生。研究發現,斜撞擊很容易產生離開月球的濺射物。
第谷隕擊發生時,可能有恐龍目擊部份濺射物落到地球!
3. 卡西尼光點 (Cassini's Bright Spot)
這是一個眼力測試:問問觀察者第谷是否滿月最光的一點,然後叫他再小心觀察。
用肉眼可見最光的地方其實是在第谷的東北方,這個地方稱為卡西尼光點。(事實上,卡西尼光點只是一個毫不顯眼的小隕石坑,輻射紋延伸數十公里。)
4. 梅西爾孖寶 - 月球上的「片石」遊戲
如果有望遠鏡,可指向Messier和Messier A斜撞擊坑。
這兩個隕石坑可算是月球表面其中一對最奇怪的隕石坑。Messier (14km x 6km) 是位於東面的坑,明顯呈橢圓形。西面的坑是Messier A (直徑為13km),向西面伸展出一雙既獨特又非常容易觀察到的輻射紋。
研究顯示這對是由非常低角度的斜撞擊產生的隕石坑:一顆隕石由極低角度 (1度至5度) 撞擊月面,形成東面較長形的Messier,然後彈起,再落下形成Messier A,如同在海面玩「片石」一樣。濺射物則繼續向前飛,形成向西伸展的長輻射紋。
- 附加檔案
-

- full moon.jpg (544.83 KiB) 被瀏覽 10109 次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