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星镜: Vixen 60S,焦距=420mm
摄星镜: SkyWatcher Mak90mm,焦距=1250mm
我的目标在5分钟内不拉线。测试结果还算满意的,但依然可以看见星点还是不怎么圆,但总比以前摄星来得方便...。

universe24 寫:希望日后就此Mak90可以有所作为...但那vignetting现在看起来还真大呢...![]()
![]()
社长,不要犹豫了,就开一台150/1800Mak来玩吧!![]()
其实昨晚不只作了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我把望远镜指向M7,导星镜的指向其实和摄星镜是不同的,但幸运的是在2秒曝光下可以看见星星在导星CCD上,所以便用2秒曝光的导星做测试了。
这次的测试明显看出导星曝光的时间也颇重要的,如果可以找到更亮的星星,那么就可以用更好的速率去guide,星点可以更圆些了。
社長 寫:universe24 寫:希望日后就此Mak90可以有所作为...但那vignetting现在看起来还真大呢...![]()
![]()
社长,不要犹豫了,就开一台150/1800Mak来玩吧!![]()
其实昨晚不只作了一次测试,第二次测试,我把望远镜指向M7,导星镜的指向其实和摄星镜是不同的,但幸运的是在2秒曝光下可以看见星星在导星CCD上,所以便用2秒曝光的导星做测试了。
这次的测试明显看出导星曝光的时间也颇重要的,如果可以找到更亮的星星,那么就可以用更好的速率去guide,星点可以更圆些了。
Mak 90的週邊減光是可以預期了,不過用來拍拍星系也是可以的。論到Mak 150/1800,那是可以的,但也有另一方案,因為最近看過7月號的Sky & Telescope後,對這個NGC6888有些遐想,看看ST8300M配APM/TMB 203 F7 APO倒是很匹配的,用Ha窄頻濾鏡,一個晚上應可把它拿下來
說到導星曝光時間,也帶出另一個問題,以LVI為例,我一向都建議導星鏡應有一個XY架,但可以讓我尋找拍攝天區+/-10度範圍內的1、2等或更亮的星,讓導星器高速修正赤道儀誤差,拍攝效果特別好的,所以談導星器的感光度及最暗導星能力是捉錯用神的。
看我去年以參宿七作導星時的高速修正狀況,我試過以天狼星去導,速度更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0Z_V8CziAc
所以拍出來的M42追蹤精度很高的,
viewtopic.php?f=9&t=31
下圖的導星鏡以50mm尋星鏡改裝,XY支架是一截2吋長的3吋鋁角,鑽兩個1/4吋孔及配兩個手擰縲絲而成,造價10元左右,但經實際測試,已比一般的XY微動雲台、雙環六點支撐等要穏固,也可讓導星鏡在大範圍天區內找導星,我純用赤道儀內置極軸鏡對軸,及以單反一般曝光不超過10分鐘為例,未見有場旋問題。
Nebulas 寫:感谢 universe 兄的测试结果
5分钟不拉线,universe 兄的印象分能打到多少?
社長 寫:Willis, feel free come to my home and have a test when ever weather permits, I guarantee you will get very nice deep sky imaging results in the first night (or with the first 15mins). Because everything is so repeatable. David & Henry share the same experience. You know me well, nowadays I can't endure out of focus and elongated stars, so these are failed from my standard, and I am sure you will get better results as long as the weather permits.
viewtopic.php?f=17&t=124
viewtopic.php?f=17&t=126
These 2 days I also received pre-order from Korea and Malaysia. LVI told me last Friday that they are going to ship the world's first batch of LVI II including serial #1 to me in a dozen day, so we will have LVI II users all around the region.
universe24 寫:社长的“can't endure out of focus and elongated stars, so these are failed from my standard”令我觉得自己很惭愧,才曝光那5分钟、10分钟,星点拉线一点便觉得很满足了...![]()
![]()
请问社长,LVI是否可以做单轴导星?
Lewis 寫:
Can you all count me in? I also want to. Thank 社長.
Lewis
社長 寫:William 抱歉讓你誤會了,不要介意,那是我對自己而言,因為工作需要,始終要給自己較高的標準,但以愛好者而言,不應有一種壓力。
很多人也在問 LVI 同樣問題,或許,只是或許,稍後會有機會。現時不提供這樣的功能,主要是意大利開發人堅持完美....
universe24 寫:Nebulas 寫:感谢 universe 兄的测试结果
5分钟不拉线,universe 兄的印象分能打到多少?
Nebulas兄指的“印象分”是指什么呢?不好意思,还没看得懂...![]()
![]()
社长的“can't endure out of focus and elongated stars, so these are failed from my standard”令我觉得自己很惭愧,才曝光那5分钟、10分钟,星点拉线一点便觉得很满足了...![]()
![]()
请问社长,LVI是否可以做单轴导星?
universe24 寫:由于所使用的电机并不是高桥原装的,而是一个原本供给120齿的电机,内部的IC已被更改成供144齿使用,再加上马达的接驳方式并不是很好,所以5分钟拉线这种情况已经是预计在内的了。
以前使用HD-2电机的时候,追踪相当稳定,但在600mm焦距下,只可做到3分钟不拉线,而HD-2的接驳方式也需要一定的调整才可以有如此好的追踪。
听说HD-5的追踪并没有HD-4的马达来得好,而最新的TG-HD电机则没有试过。
无论如何,我对P2的印象还是很深的,10分里可以打至9分了,现在的同级赤道仪中,依然没有一个可以和P2媲比。
universe24 寫:Nebulas兄不防有话直说,大家探讨一下,感觉您也应该对P2这个赤道仪有点意见及印象分,可否分享一下?
我对P2情有独钟,所以有些事情或许我是看不见。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