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 Astrophysics 130mm f6.3 StarFire EDF Gran Turismo 折射鏡

我一直很留意Astrophysics的產品,自老闆Roland Christen於80年代,自製其首枝5吋三片式油頭折射鏡一鳴驚人後,我便一直留意他的文章,收集他的產品目錄。甚至一直登記輪候購買他的產品,但往往獲得名額後又要放棄,因為當時根本負擔不起。其中最讓我震撼的一幕,是十多年前和老師在赤柱聖士提反灣碼頭架起他的Astrophyics 130 f8觀看木星情景,一台常規8吋牛頓鏡或C8能有此表現的,機會微乎其微。
2000年前後,我登記了訂購一台130折射鏡,直到08年底才收到通知可以付款,可以想像,若不是美國金融風暴,可能輪不到我,隨著老闆年近70,而又大概後繼無人,可以想像現時才訂購的同好,能拿到鏡的機會有多高。實際上,過去一年經我購入的Astrophysics產品,包括一台130mm f6.3折射鏡、2台AP900、1台AP1200、1台Mach1赤道儀,以及一大批各式各樣的配件。
130mm f6.3 StarFire EDF Gran Turismo望遠鏡的規格不多介紹,可以看這裡:
http://www.astro-physics.com/products/t ... 130-gt.htm
考慮到個人需要,我目前已集中使用APM-TMB的折射鏡,當我獲知可以購買這台望遠鏡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不要浪費,乾脆把名額免費轉贈給圈內同好(在外國通常這個名額是可以用約1萬元轉手的)。早上八時多,在網上張貼出來後,沒數分鐘就有三份同好示意收下,為公平起見,我讓第一位同好有一天時間決定,怎知他二話不說30分鐘不夠就把錢匯過來。
兩個月後收到這台Astrophysics折射鏡,致電新主人,他歡迎我開箱認識一下,綜合幾點如下,可以我最熟悉的APM-TMB折射鏡對比一下,圖中是快遞派過來的包箱,後面是我本人的Paramount ME派拉蒙赤道儀:
鏡片 – Astrophysics的典型油頭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Oil-spaced triplet),配合現代化鍍膜,鏡片非常通透。油頭鏡在國外溫差大的地點很有優勢,因為可以加快鏡片熱平衡,達至理想成像。而APM-TMB則全部採用空氣分離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Air-spaced triplet),在香港等日夜溫差少的地點,其較理想的色差及色球差更容易完全發揮,亦較適合在大口徑折射鏡上,以及不用担心長年使用後鏡頭漏油或油質變化等問題,鍍膜方面,APM-TMB採用的LZOS/LOMO鍍膜是較老款的,唯一好處是耐用,若鏡面積聚了塵埃露水等,日後清潔也不容易出現破損。
鏡筒 – 很欣賞Astrophysic在鏡筒的造工,堅固漆面不會像高橋那麼容易掉漆,而且重量也特別輕,只有6.8Kg,跟一般100級折射鏡相若。整台鏡可以放進一個輕巧的手提箱,又可拆成三截放進手提包上機,以130折射鏡來說,堪稱一絶。APM鏡筒採用德國Kruppax物料,比鋁筒更能抵消鏡頭溫差下的焦距差,在攝星上有特別優勢,但上漆的質量也是很一般,很容易像高橋鏡一樣掉漆,有心理準備自己不時補一下,而APM的送貨標準是沒有包裝,一台數十萬元的254APO也只是用一個紙箱內塞各式各樣的填充物發過來,甚至會在鏡頭蓋上看到一個鞋印!各項部件一如德國人風格 – 粗獷!我身邊一些買了百多萬平治汽車的車主也有些同感…..
配件 – 其他部件如調焦筒等,兩者都是採用Starlight Instrument的Feather Touch調焦座(或配件),都算是業界最高水平了。值得一提的是目視及攝影等配件,Astrophysics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那位新鏡主購入這台鏡後,隨手又訂購了近一半價錢的平場鏡、配件等。而APM的配件則乏善可陳,除了一個TMB設計的3.5”平場場外,基本上都沒有了。
順道一提是天頂鏡,因為這是每一位擁有折射或折反射鏡的愛好者都要擁有。我的個人取向是選最好的。因為本身價格有限,但不會因應望遠鏡而改動,可期使用,而且我的確從不同水平的天頂鏡上看到明顯的像質分別。市場上最優秀的有四個品牌,任選一款不會有錯:
- Tele Vue Everbrite系列
- Vernonscope
- Astrophyics
- Stellarvue
我選Televue Everbrite的唯一原因,是其2”接筒沒有斜位,較少機會在調焦座內傾側,而且整個天頂是由一整塊鋁料CNC加工出來,負重能力較高。
總結:
Astrophysics的折射鏡從外觀、造工上都讓人賞心悅目,而且本身產量少,名氣大,而且老闆Roland Christen已年近70,其少量生產的手作坊模式或許會讓這個品牌後繼無人,所以很多Astrophysics的折射鏡都很有保值甚至升值能力,而其光學表現也是世界頂級的水平。
Astrophysics的主流設計是油頭三片式主鏡(Oil Spaced Triplet),按光學表現,由於減少了設計自由,例如R2、R3,以及R4、R5必須一致,中間沒有空間,所以在色差及色球差修正度會較弱,而且其色差修正較為針對攝影優化,個別型號的Strehl 可能只有80多的水平 (Rutten & Venrooij, Telescope Optics, 1988, pp. 133, 311 / R. Christen. "An Apochromatic Triplet Objective." Sky and Telescope, Oct 81, pp. 377-381)。但由於油頭有先天的優勢是內裡四個光學面沒有內反射問題,對比度可以提升,論造工也容易得多,而且因為三片玻璃合成為一,沒有空氣在中間,在外國日夜溫差大的地區,很快可以達至熱平衡,有明顯優勢。
而在香港情況,APM-TMB空氣分離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Air-spaced triplet) 則較容易發揮高水平表現,因為日夜溫差通常只有5度以內,例如我的8吋APO折射鏡,一般一小時已可達至溫平衡,若日間儲存妥當,甚至半小時已可以。實際上早前拍攝的木星照,當晚架起不夠一小時已開始拍攝,
viewtopic.php?f=3&t=43
APM-TMB的折射鏡那種粗獷而不拘小節,有著濃厚的德國風格,老闆Markus Ludes 的造鏡取向是,把專注力放進最重要的地方,如鏡頭製作或鏡筒物料,其他地方從簡,讓大口徑折射鏡售價較低廉。所以一台APM 80小鏡叫價要16000港元,比常規的如Sky Watcher ED80要貴4倍,105也在30000港元級數,但在130或以上的口徑,優勢才顯露出來。與Astrophysics的取向有點不同,TMB當年的設計是要出品一台頂級目視鏡,所以空氣分離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Air-spaced triplet)是其不二之選,再配合德國APM監製,俄國LOMO/LZOS等光學及玻璃鉅子的生產能力,才終於成真,現時每台APM出品的望遠鏡都附以測試報告,Strehl都達95%以上 (diffraction limited的望遠鏡Strehl則只有80%,即Airy Disk的光量只有物理極限的80%,影像對比度會明顯降低)。
Thomas Back (TMB)及Astrophysics的Roland Christen的故事,與法拉尼及林寶堅尼的故事的確實有點巧合。
APM-TMB的拍攝配件,原厰TMB 3.5”平場鏡要近萬元,可照顧6x7中片幅,若用廉價一半的TMB-William Optics 68mm平場鏡,可照顧135片幅。今年稍後則會推出著名光學設計師,意大利Massimo Riccardi (也是Astrophysics的RH攝星儀設計師) 設計的0.75x平場減焦鏡,只要調節鏡間距離,便可通於全系列APM折射鏡,可照顧135片幅,視場中央點像為15微米直徑,邊緣則為25微米水平。
2000年前後,我登記了訂購一台130折射鏡,直到08年底才收到通知可以付款,可以想像,若不是美國金融風暴,可能輪不到我,隨著老闆年近70,而又大概後繼無人,可以想像現時才訂購的同好,能拿到鏡的機會有多高。實際上,過去一年經我購入的Astrophysics產品,包括一台130mm f6.3折射鏡、2台AP900、1台AP1200、1台Mach1赤道儀,以及一大批各式各樣的配件。
130mm f6.3 StarFire EDF Gran Turismo望遠鏡的規格不多介紹,可以看這裡:
http://www.astro-physics.com/products/t ... 130-gt.htm
考慮到個人需要,我目前已集中使用APM-TMB的折射鏡,當我獲知可以購買這台望遠鏡時,第一時間的反應是不要浪費,乾脆把名額免費轉贈給圈內同好(在外國通常這個名額是可以用約1萬元轉手的)。早上八時多,在網上張貼出來後,沒數分鐘就有三份同好示意收下,為公平起見,我讓第一位同好有一天時間決定,怎知他二話不說30分鐘不夠就把錢匯過來。
兩個月後收到這台Astrophysics折射鏡,致電新主人,他歡迎我開箱認識一下,綜合幾點如下,可以我最熟悉的APM-TMB折射鏡對比一下,圖中是快遞派過來的包箱,後面是我本人的Paramount ME派拉蒙赤道儀:
鏡片 – Astrophysics的典型油頭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Oil-spaced triplet),配合現代化鍍膜,鏡片非常通透。油頭鏡在國外溫差大的地點很有優勢,因為可以加快鏡片熱平衡,達至理想成像。而APM-TMB則全部採用空氣分離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Air-spaced triplet),在香港等日夜溫差少的地點,其較理想的色差及色球差更容易完全發揮,亦較適合在大口徑折射鏡上,以及不用担心長年使用後鏡頭漏油或油質變化等問題,鍍膜方面,APM-TMB採用的LZOS/LOMO鍍膜是較老款的,唯一好處是耐用,若鏡面積聚了塵埃露水等,日後清潔也不容易出現破損。
鏡筒 – 很欣賞Astrophysic在鏡筒的造工,堅固漆面不會像高橋那麼容易掉漆,而且重量也特別輕,只有6.8Kg,跟一般100級折射鏡相若。整台鏡可以放進一個輕巧的手提箱,又可拆成三截放進手提包上機,以130折射鏡來說,堪稱一絶。APM鏡筒採用德國Kruppax物料,比鋁筒更能抵消鏡頭溫差下的焦距差,在攝星上有特別優勢,但上漆的質量也是很一般,很容易像高橋鏡一樣掉漆,有心理準備自己不時補一下,而APM的送貨標準是沒有包裝,一台數十萬元的254APO也只是用一個紙箱內塞各式各樣的填充物發過來,甚至會在鏡頭蓋上看到一個鞋印!各項部件一如德國人風格 – 粗獷!我身邊一些買了百多萬平治汽車的車主也有些同感…..
配件 – 其他部件如調焦筒等,兩者都是採用Starlight Instrument的Feather Touch調焦座(或配件),都算是業界最高水平了。值得一提的是目視及攝影等配件,Astrophysics在這方面做得特別好,那位新鏡主購入這台鏡後,隨手又訂購了近一半價錢的平場鏡、配件等。而APM的配件則乏善可陳,除了一個TMB設計的3.5”平場場外,基本上都沒有了。
順道一提是天頂鏡,因為這是每一位擁有折射或折反射鏡的愛好者都要擁有。我的個人取向是選最好的。因為本身價格有限,但不會因應望遠鏡而改動,可期使用,而且我的確從不同水平的天頂鏡上看到明顯的像質分別。市場上最優秀的有四個品牌,任選一款不會有錯:
- Tele Vue Everbrite系列
- Vernonscope
- Astrophyics
- Stellarvue
我選Televue Everbrite的唯一原因,是其2”接筒沒有斜位,較少機會在調焦座內傾側,而且整個天頂是由一整塊鋁料CNC加工出來,負重能力較高。
總結:
Astrophysics的折射鏡從外觀、造工上都讓人賞心悅目,而且本身產量少,名氣大,而且老闆Roland Christen已年近70,其少量生產的手作坊模式或許會讓這個品牌後繼無人,所以很多Astrophysics的折射鏡都很有保值甚至升值能力,而其光學表現也是世界頂級的水平。
Astrophysics的主流設計是油頭三片式主鏡(Oil Spaced Triplet),按光學表現,由於減少了設計自由,例如R2、R3,以及R4、R5必須一致,中間沒有空間,所以在色差及色球差修正度會較弱,而且其色差修正較為針對攝影優化,個別型號的Strehl 可能只有80多的水平 (Rutten & Venrooij, Telescope Optics, 1988, pp. 133, 311 / R. Christen. "An Apochromatic Triplet Objective." Sky and Telescope, Oct 81, pp. 377-381)。但由於油頭有先天的優勢是內裡四個光學面沒有內反射問題,對比度可以提升,論造工也容易得多,而且因為三片玻璃合成為一,沒有空氣在中間,在外國日夜溫差大的地區,很快可以達至熱平衡,有明顯優勢。
而在香港情況,APM-TMB空氣分離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Air-spaced triplet) 則較容易發揮高水平表現,因為日夜溫差通常只有5度以內,例如我的8吋APO折射鏡,一般一小時已可達至溫平衡,若日間儲存妥當,甚至半小時已可以。實際上早前拍攝的木星照,當晚架起不夠一小時已開始拍攝,
viewtopic.php?f=3&t=43
APM-TMB的折射鏡那種粗獷而不拘小節,有著濃厚的德國風格,老闆Markus Ludes 的造鏡取向是,把專注力放進最重要的地方,如鏡頭製作或鏡筒物料,其他地方從簡,讓大口徑折射鏡售價較低廉。所以一台APM 80小鏡叫價要16000港元,比常規的如Sky Watcher ED80要貴4倍,105也在30000港元級數,但在130或以上的口徑,優勢才顯露出來。與Astrophysics的取向有點不同,TMB當年的設計是要出品一台頂級目視鏡,所以空氣分離三片式複消色差鏡頭 (Air-spaced triplet)是其不二之選,再配合德國APM監製,俄國LOMO/LZOS等光學及玻璃鉅子的生產能力,才終於成真,現時每台APM出品的望遠鏡都附以測試報告,Strehl都達95%以上 (diffraction limited的望遠鏡Strehl則只有80%,即Airy Disk的光量只有物理極限的80%,影像對比度會明顯降低)。
Thomas Back (TMB)及Astrophysics的Roland Christen的故事,與法拉尼及林寶堅尼的故事的確實有點巧合。
APM-TMB的拍攝配件,原厰TMB 3.5”平場鏡要近萬元,可照顧6x7中片幅,若用廉價一半的TMB-William Optics 68mm平場鏡,可照顧135片幅。今年稍後則會推出著名光學設計師,意大利Massimo Riccardi (也是Astrophysics的RH攝星儀設計師) 設計的0.75x平場減焦鏡,只要調節鏡間距離,便可通於全系列APM折射鏡,可照顧135片幅,視場中央點像為15微米直徑,邊緣則為25微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