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以下5寸镜的特点

高桥toa130
apmtmb130/780
tec140
tv np127
目前只知道这几个
ap的买不到不考虑了
准备选一个作为五年目标
apmtmb130/780
tec140
tv np127
目前只知道这几个
ap的买不到不考虑了
准备选一个作为五年目标
neodeemer 寫:高桥toa130
apmtmb130/780
tec140
tv np127
目前只知道这几个
ap的买不到不考虑了
准备选一个作为五年目标
neodeemer 寫:问个比较菜的问题
1、各种3片空气分离式的镜头结构都类似么?
2、4片式的镜子(FSQ,TV NP)不适合观星么?
社長 寫:我個人來說,因為不是科研的,所以認為無必要這樣鑽牛角尖的。
以折射鏡來說,不管是FSQ或NP類的攝星優化望遠鏡,或是配合平場鏡的,軸上15um、像場邊沿25um的成像大小,已很完美。以這樣的像質下,焦距在600、800以上的,視寧度的影響已越來越大,其他如調焦、溫度影響焦準、追蹤等問題也不可忽視。所以無謂吹毛求疵了。
若用反射系,例如RC攝星儀,又或者攝星專用的RH攝星儀,Spot size指標可以做到6um,甚至1um水平,但反射鏡比折射鏡受更多的因素影響像質,所以正如Massimo Riccardi說,如何優秀的攝星鏡,spot size只是一個參考指標,但永遠不要期望把拍出來的星點限制在一個像素之內。
viewtopic.php?f=13&t=92
你看高橋Epsilon 180ED的設計像質指標是高於同焦距的FSQ106,但我印象郤從來沒看過前者能拍出優於後者的照片必知道 (我也擁有過Epsilon 180ED)。
亦因此,我一直所說,買一台頂級目視APO看星,可以享受無可取代的目視觀感,但攝星時加上匹配的平場鏡便可以。
Nebulas 寫:ε-180确实没必要做2.8的光圈,F4就很不错了。 天文圈里面还是有很多富勒效应的做法,事实上改善反射镜来拍摄深空,我认为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话题。
neodeemer 寫:高桥toa130
apmtmb130/780
tec140
tv np127
目前只知道这几个
ap的买不到不考虑了
准备选一个作为五年目标
neodeemer 寫:意思是在某个焦比下采用ed玻璃就足够好了,如果要更快速或者更大口径,就可能需要使用萤石。好像是这样?
neodeemer 寫:意思是在某个焦比下采用ed玻璃就足够好了,如果要更快速或者更大口径,就可能需要使用萤石。好像是这样?
社長 寫:此前略去1000字... :p 在土路上是分不出超級跑車及普通房車的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