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定焦在555NM上的strehl,有两台不同的TMB130F/9,其中有一台TMB在555nm的shrehl“仅是”0.97,而TOA的达到0.99,也就是一般的TMBvs万中挑一的TOA
显然,TMB130F/9有更好的矫正,尤其是在紫光上,430nmTOA130已经0.6了,而TMB坚挺在0.8以上

Zefram 寫:用TMB的一个原因是搜索的时候一般都搜TMB,因为搜APM的话结果会很少,我为了容易让需要的人搜到用了TMB。
Zefram 寫:TOA用了两块S-FPL3,短焦比应该不是理由了。
社長 寫:Zefram 寫:TOA用了两块S-FPL3,短焦比应该不是理由了。
304APO的f/7.5也用上了兩片OK4,以提高實用度,但本質上這舉動只是補救短焦所產生的問題,還是長焦304及單片OK4組合更有優勢,特別在色球差這限制高倍觀測的因素上。
當然我沒有兩台130的設計數據,也很久沒有碰光學設計軟件了,f/7.7用兩片S-FPL3 vs f/9.2用一片OK4,然後加上其相應mating element,其理論上的表現如何,我真的說不上。我只能很概括的說在這些短焦比即f/10以下,焦比的影響很大的。
Zefram 寫:304的可是f12比7.5长多了,而TOA130是7.7,tmb130仅是9.2。
Zefram 寫:TAL真会玩,上面那支是6片结构。有3片在中间
社長 寫:Zefram 寫:TAL真会玩,上面那支是6片结构。有3片在中间
其實目視計,三片的話已經足夠,只要符合以下條件,已足夠推上每毫米口徑3X實效觀測,已是物理極限了。
1. 玻璃質量好
2. 優秀設計
3. 良好施工
4. 中焦比以上
5. 合理的機械配套(鏡框、鏡筒、設焦等)
6. 觀測地點視寧度高
7. 觀測前有合理時間作熱平衡
所以若非流動用,我會選APM-LZOS 203 f/9而非203 f/7 APO,前者看木星推上600x還可以,後者500x多點便到頭了。
若#1-#5的條件不理想,三片隨時比兩片差,再加玻璃只會更差。
社長 寫:Zefram 寫:304的可是f12比7.5长多了,而TOA130是7.7,tmb130仅是9.2。
f/7.7跟f/9.2之間,光學設計的優化空間分別還是很大的。
Zefram 寫:算上不仔细看的因素,304f/7.5也至少有和TOA130持平的星点测试结果,同是2ED,304口径更大,焦比更小,却有更相平的结果,应该是高桥设计或生产和LZOS有差距。社長 寫:Zefram 寫:304的可是f12比7.5长多了,而TOA130是7.7,tmb130仅是9.2。
f/7.7跟f/9.2之間,光學設計的優化空間分別還是很大的。
社長 寫:Zefram 寫:算上不仔细看的因素,304f/7.5也至少有和TOA130持平的星点测试结果,同是2ED,304口径更大,焦比更小,却有更相平的结果,应该是高桥设计或生产和LZOS有差距。社長 寫:Zefram 寫:304的可是f12比7.5长多了,而TOA130是7.7,tmb130仅是9.2。
f/7.7跟f/9.2之間,光學設計的優化空間分別還是很大的。
APM 304 f7.5,對LZOS來說就算有自己的光學玻璃生產能力,這鏡頭也不是隨便可以造出來的,所以下單後都隨時要兩三年才出貨,何況高橋是外包。
以前我是活在一口井裡,不管本地或外國的論壇如Cloudynights,都把150APO定為上限,再大的已不敢想,誰有台不管品牌的180或203APO已被奉為神明。高橋的FCT200根本拿不出來,FCT250、FET300不知生產過多少台。要知道有很多東西,在設計圖上可以很好看,但執行(生產)時能否實現,那才是關鍵,或被視為讓厰家的核心競爭力。題外話一下,我這兩台800口徑反射鏡的性能,連評審的專家組包括天光所專家,都說水平極高(viewtopic.php?f=12&t=4343),而我能提供在瑞士及智利山上的實例作支持。
我是到後來環遊世界一圈,有機會跟真正世界級的高水平愛好者交往,才知道對有夢想的愛好者來說,大APO、西藏天文台才是正道。
再看一次照片,203APO其實機動性很高的,可以上飛機到境外參加活動,甚至一個人架起來,
viewtopic.php?f=13&t=3341#p21728
Zefram 寫:那两台800是LZOS生产的吗?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