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Skywatcher 馬克蘇托夫牛頓鏡

文章發表於 : 2013-07-02, 14:51
社長
好幾位Astrocafers都會有印象,跟我諮詢購買教育用天文望遠鏡時,我都會按其預算許可,推薦Skywatcher 120ED折射鏡或190馬克蘇托夫牛頓鏡,前者已在全球享負盛名,在Cloudynights上隨意搜索一下帖子便知道,不同的測試報告也評為最優級別(也可看到國內其他品牌的造工):

http://www.astro.hk/P0010.jpg

http://www.astro.hk/P0011.jpg

Maksutov Newtonian 馬克蘇托夫牛頓不多人理解,郤本身是一台很好實用性很高的鏡,

http://www.astro.hk/services_6.html

http://www.astro.hk/84.html

簡述其優點:

- 同焦比下彗差等比牛頓鏡小4倍、施密特牛頓少2倍,例如這台Skywatcher 190/1000型號,口徑190mm,光圈是f5.2,修正度郤類近f8的牛頓鏡,而軸上則跟牛頓鏡一樣完美。坦白說,香港現今已沒有太多愛好者真正用過中大口徑f8長焦的拋物面物頓鏡,而剛好我白鷺湖天文台的主力鏡就是逾一公頓重,300口徑 f8.5牛頓鏡。

- 其修正鏡較容易造至極高精度,副鏡附在修正鏡上,沒有副鏡架造成的衍射問題。密封鏡筒對鏡片保護護性也高,在香港這日夜温差少的地方,馬克蘇托夫系望遠鏡可以很好發揮。因為是固定光學組件,可用一般牛頓鏡用激光校正器調光軸又同時比牛頓鏡光軸穏定,用過C8、M8等施密特卡反的愛好者都知道其光軸是很難調好及維持的。

- 鏡筒長度與其焦點相若,即f5左右,可用視場遠比C8、M8等施密特卡反大,這個在深空目視或攝影時尤為明顯, 馬克蘇托夫牛頓的1000mm焦距配合2" Ethos目鏡目視深空、全片幅單反拍深空也能應付,施密特卡反成像圈則在1.25"目鏡水平,小成像圈加上慢光圈長焦距,可謂深空的致命傷,個別高端攝星者例外。而馬克蘇托夫牛頓的1000mm焦距配合短焦目鏡,又能輕易推至口徑及視寧度限制的400x水平作月面行星目視。

剛收到澳門一所合作學校的謝老師 (Kelvin Tse)來郵,最近帶學生活動時拍的用這鏡拍的一些照片,當然這些照片尚有不少改善空間,但在澳門缺乏完善的配套下,推動天文教育工作及學習天文攝影,門檻比我們都要高,所以成績十分值得欣賞。

P.S. 星河科研社也供應不同器材予澳門不同個人、學校、政府部門,亦建立了首個Scopedome天文台及APM-TMB 152 f8 APO 折射鏡,又每年接待澳門來港研習天文的學生團,剛上週才有一團3日2夜的研習活動完結 viewtopic.php?f=12&t=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