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ywatcher 16" GOTO DOBS 開箱文

昨天太累,睡了一整天,現在才寫這開箱文。
星期四好在找了幾個學生來幫手,否則一個人實在搞不定這個龐然大物。
鏡座整箱根本不能上天台,結果要在地下開箱,逐件搬上來,鏡筒還好,但上到天台才發覺差一寸入不了門,結果又是要在樓梯口開箱。
雖然說明書實在很廢,但組裝過程還算順利,只是一不小心,在鏡子上已留下了兩個指模,和數十點口水。
砌鏡之時明明還算有點青天,但裝好之後又密雲了。整晚就只能在雲來雲去中看了木星、M42和天狼星。不過大口徑就是大口徑,隔了一層雲之下,M42和小木木的細節還是輕易可見。有同學與前些日子非常好天時用80/600看的比較,也明顯看到差別。因為天空質素實在太差,未有機會做嚴謹的star test。
至於這DOBS的賣點GOTO,很方便易用,目視下追星不錯,至於能不能作行星月球拍攝,還有待測試。
因為焦距有1800 mm, 鏡子總高度近2 m,我們這些矮人不得不用椅子或梯子。打算今天就去買個小梯子。
當晚跟學生研究了很久,還是未想好只有我一人時如何搬運。鏡筒試過可以一個人抱起,但那鏡座實在重得過份,若不解體,抬起一丁點也不行。若解體,一來費時,二來那螺絲有兩個小配件,太容易弄掉了。現在整支鏡放在天台的陰棚下,要一個人搬出露天地方觀察已經不行。我們想過在鏡座下裝滾輪,或者被迫長期放在露天地方,但那就一定要買雨衣了。其實,那鏡座真的要這樣重才能做到負重和平衡嗎?所以別指望帶出街玩了。
另外,那包裝也有點令人失望。記得willis學校那支12寸是有蓋子,主鏡又有一個蓋子保護的。但這支理應較高級的16寸GOTO居然只在主鏡筒有蓋,主鏡沒有保護蓋,副鏡筒也只有一個浴帽蓋著,好像不太像樣吧。
最後一個投訴是調焦筒,說是dual speed但左右兩邊似乎分別不大,而且不順滑,非常緊,最要命的是travel 太短,最初找地面遠物教準尋星鏡時,根本不能對焦。
總括之言,要用好這支鏡子,尚有一些技術問題有待解決。但若有固定的觀測點,16寸的大口徑,有GOTO,實在很方便很爽。
星期四好在找了幾個學生來幫手,否則一個人實在搞不定這個龐然大物。
鏡座整箱根本不能上天台,結果要在地下開箱,逐件搬上來,鏡筒還好,但上到天台才發覺差一寸入不了門,結果又是要在樓梯口開箱。
雖然說明書實在很廢,但組裝過程還算順利,只是一不小心,在鏡子上已留下了兩個指模,和數十點口水。
砌鏡之時明明還算有點青天,但裝好之後又密雲了。整晚就只能在雲來雲去中看了木星、M42和天狼星。不過大口徑就是大口徑,隔了一層雲之下,M42和小木木的細節還是輕易可見。有同學與前些日子非常好天時用80/600看的比較,也明顯看到差別。因為天空質素實在太差,未有機會做嚴謹的star test。
至於這DOBS的賣點GOTO,很方便易用,目視下追星不錯,至於能不能作行星月球拍攝,還有待測試。
因為焦距有1800 mm, 鏡子總高度近2 m,我們這些矮人不得不用椅子或梯子。打算今天就去買個小梯子。
當晚跟學生研究了很久,還是未想好只有我一人時如何搬運。鏡筒試過可以一個人抱起,但那鏡座實在重得過份,若不解體,抬起一丁點也不行。若解體,一來費時,二來那螺絲有兩個小配件,太容易弄掉了。現在整支鏡放在天台的陰棚下,要一個人搬出露天地方觀察已經不行。我們想過在鏡座下裝滾輪,或者被迫長期放在露天地方,但那就一定要買雨衣了。其實,那鏡座真的要這樣重才能做到負重和平衡嗎?所以別指望帶出街玩了。
另外,那包裝也有點令人失望。記得willis學校那支12寸是有蓋子,主鏡又有一個蓋子保護的。但這支理應較高級的16寸GOTO居然只在主鏡筒有蓋,主鏡沒有保護蓋,副鏡筒也只有一個浴帽蓋著,好像不太像樣吧。
最後一個投訴是調焦筒,說是dual speed但左右兩邊似乎分別不大,而且不順滑,非常緊,最要命的是travel 太短,最初找地面遠物教準尋星鏡時,根本不能對焦。
總括之言,要用好這支鏡子,尚有一些技術問題有待解決。但若有固定的觀測點,16寸的大口徑,有GOTO,實在很方便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