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使用心得 - Equinox 66ED】(待更新)

我投入天文的時間很短,也有很多未曾親身接觸過且不同類型的器材,因此以下的分享並不是甚麼評測,只是我個人的一些使用心得而已。

~尋找小鏡的故事~
說到精巧的短焦折射鏡,我想在天文觀測上並不是甚麼受歡迎的產品,原因可能是細尺寸鏡子的天文指數很低(集光力低),觀測很多天體時也無法獲得理想效果,甚至看不到很多深空天體,這個情況也許在香港就更為明顯,幾乎找不同任何相關的討論,或者這裡應該是比較多的了,特別是關於這支Equinox 66ED,Willis曾寫過一些很具價值的評測。
而自己最終選擇這支已停產的Equinox 66ED,主要目的是找一支便攜,能日夜兩用,兼容觀鳥和賞月的多用途鏡,而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其便攜性。其實在選擇過程中也考慮過很多地方,不幸的是天文望遠鏡本來就不是熱門的產品,不像相機鏡頭隨街可見和試玩,同時很難找到機會同場A/B比較,所以一方面是仔細瞭解產品的規格,另一方面就是也只能依靠網上的評測了~
在尋找選項時,由於把預算設定成$5K以下,在網上一輪資料蒐集後,我就開始把注意力放上以下幾支精品上:
﹣ William Optics Megrez 72 FD Doublet APO (DDG Version)
﹣ SKY ROVER 70mm F6 ED CF (Stellarvue SV70ED!?)
﹣ Astro-Tech 66ED/Astro-Tech 72ED
﹣ Sky-Watcher Equinox 66ED
由於價格相差不是很大(不如Televue或Takahashi),在沒有親身看過之下,我認為是很難準確推測出實際光學水平的,因此我就把注意力放上產品規格上,本來William Optics的是我的首選,而網上基本都是推薦WO的,在擁有72mm口徑同時又是APO規格,加上DDG在功能上更是其餘兩款無可比擬,當初我想這個不會錯了~ 可是當接觸過實物後,發現加上天頂後應該就要超過3KG,由於我希望找一副便攜鏡,這裡使它扣減了一些分數。
而SKY ROVER 70mm F6 ED則是曾經擁有的鏡子,當初出掉的原因某程度上也就是因為重量上還是偏重了些,現在我仍覺得這是一副幾不錯的鏡子,據悉SKY ROVER還是Stellarvue SV70ED以及多個國外流行品牌的代工,而且也定位不低,屬中價產品,我認為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國內新興造鏡勢力。我之前用過的70ED,儘管在使用的鏡物料上可能並不如其他品牌,可是卻輕易得到相當不錯的銳利度, 加上新版採用碳纖物料,採用2"調焦系統而能維持2KG內的重量,相信可進一步增加其便攜性和多用性;種種設計不就是很好嗎? 確實有點使人心動,放棄這個的原因也比較特別,一來我覺得它的光學水平雖然很不錯,但距離我理想還是存在差距,另外我個人喜歡嘗鮮,現在再次投入的意欲也有所下降,最後在購物習慣上我還是喜歡選方便且完善的途徑呢~ 所以我很快就說服了自己,向其他鏡看。
關注Astro-Tech 66ED/Astro-Tech 72ED,我發現這個不論在外國的天文雜誌或是Cloudynight都是很"HOT"的產品,更被說成是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的望遠鏡,真是厲害,不過在香港和國內就成了另一個故事,同類的討論或評價非常少見,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Astro-Tech 66ED和Equinox 66ED不輪在外觀或規格上也極為相似,而且也同樣已經停產了~ 至於是不是一樣的東西,我仍未找到有關的資料,但還是有一處差異是幾為明顯的,就是Astro-Tech 66ED的價格比起Equinox 66ED要便宜,而且也不像Equinox 66ED以ED APO標注,所以估計還是Equinox 66ED要高一點,不過這一點就不是多少了。

那為甚麼選Equinox 66ED(已停產)? 我想不是因為它的優點很多,也不是沒能從它找出缺點,因為這個價位的鏡子確實隨便也可說到兩三缺失,購買它也許是因為Equinox 66ED缺點比較少吧~ 我想大概就是如此,沒很特別的理由,最後我認為選擇這類小鏡子,不是要找最好的,而是要找出最能適合的(用途上),是一種妥協的藝術。
現在很多的66ED都停產了~ 很多廠商都改出成70mm或72mm的,轉換成2"的調焦系統,方便接駁DSLR或CCD,雖然理論上多了近20﹪的集光力和擁有更高的解晰力,成為新一代的萬用鏡象徵,但這個變化確使到整體性變笨重了不少,與80mm的相比起來也有點尷尬,所以若非偏重攝影,我個人仍會更偏向於66mm的。

~尋找小鏡的故事~
說到精巧的短焦折射鏡,我想在天文觀測上並不是甚麼受歡迎的產品,原因可能是細尺寸鏡子的天文指數很低(集光力低),觀測很多天體時也無法獲得理想效果,甚至看不到很多深空天體,這個情況也許在香港就更為明顯,幾乎找不同任何相關的討論,或者這裡應該是比較多的了,特別是關於這支Equinox 66ED,Willis曾寫過一些很具價值的評測。
而自己最終選擇這支已停產的Equinox 66ED,主要目的是找一支便攜,能日夜兩用,兼容觀鳥和賞月的多用途鏡,而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其便攜性。其實在選擇過程中也考慮過很多地方,不幸的是天文望遠鏡本來就不是熱門的產品,不像相機鏡頭隨街可見和試玩,同時很難找到機會同場A/B比較,所以一方面是仔細瞭解產品的規格,另一方面就是也只能依靠網上的評測了~
在尋找選項時,由於把預算設定成$5K以下,在網上一輪資料蒐集後,我就開始把注意力放上以下幾支精品上:
﹣ William Optics Megrez 72 FD Doublet APO (DDG Version)
﹣ SKY ROVER 70mm F6 ED CF (Stellarvue SV70ED!?)
﹣ Astro-Tech 66ED/Astro-Tech 72ED
﹣ Sky-Watcher Equinox 66ED
由於價格相差不是很大(不如Televue或Takahashi),在沒有親身看過之下,我認為是很難準確推測出實際光學水平的,因此我就把注意力放上產品規格上,本來William Optics的是我的首選,而網上基本都是推薦WO的,在擁有72mm口徑同時又是APO規格,加上DDG在功能上更是其餘兩款無可比擬,當初我想這個不會錯了~ 可是當接觸過實物後,發現加上天頂後應該就要超過3KG,由於我希望找一副便攜鏡,這裡使它扣減了一些分數。
而SKY ROVER 70mm F6 ED則是曾經擁有的鏡子,當初出掉的原因某程度上也就是因為重量上還是偏重了些,現在我仍覺得這是一副幾不錯的鏡子,據悉SKY ROVER還是Stellarvue SV70ED以及多個國外流行品牌的代工,而且也定位不低,屬中價產品,我認為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國內新興造鏡勢力。我之前用過的70ED,儘管在使用的鏡物料上可能並不如其他品牌,可是卻輕易得到相當不錯的銳利度, 加上新版採用碳纖物料,採用2"調焦系統而能維持2KG內的重量,相信可進一步增加其便攜性和多用性;種種設計不就是很好嗎? 確實有點使人心動,放棄這個的原因也比較特別,一來我覺得它的光學水平雖然很不錯,但距離我理想還是存在差距,另外我個人喜歡嘗鮮,現在再次投入的意欲也有所下降,最後在購物習慣上我還是喜歡選方便且完善的途徑呢~ 所以我很快就說服了自己,向其他鏡看。
關注Astro-Tech 66ED/Astro-Tech 72ED,我發現這個不論在外國的天文雜誌或是Cloudynight都是很"HOT"的產品,更被說成是每個人都值得擁有的望遠鏡,真是厲害,不過在香港和國內就成了另一個故事,同類的討論或評價非常少見,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Astro-Tech 66ED和Equinox 66ED不輪在外觀或規格上也極為相似,而且也同樣已經停產了~ 至於是不是一樣的東西,我仍未找到有關的資料,但還是有一處差異是幾為明顯的,就是Astro-Tech 66ED的價格比起Equinox 66ED要便宜,而且也不像Equinox 66ED以ED APO標注,所以估計還是Equinox 66ED要高一點,不過這一點就不是多少了。

那為甚麼選Equinox 66ED(已停產)? 我想不是因為它的優點很多,也不是沒能從它找出缺點,因為這個價位的鏡子確實隨便也可說到兩三缺失,購買它也許是因為Equinox 66ED缺點比較少吧~ 我想大概就是如此,沒很特別的理由,最後我認為選擇這類小鏡子,不是要找最好的,而是要找出最能適合的(用途上),是一種妥協的藝術。
現在很多的66ED都停產了~ 很多廠商都改出成70mm或72mm的,轉換成2"的調焦系統,方便接駁DSLR或CCD,雖然理論上多了近20﹪的集光力和擁有更高的解晰力,成為新一代的萬用鏡象徵,但這個變化確使到整體性變笨重了不少,與80mm的相比起來也有點尷尬,所以若非偏重攝影,我個人仍會更偏向於66mm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