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TMB 130/780 攝星測試報告 - FLT 平場鏡

目標:
昨日為香港一位用戶的APM-TMB 130/780 APO 折射鏡測試TMB-William Optics FLT 平場鏡的攝星表現,特此報告。
背景:
Thomas Back生前為每款APM-TMB折射鏡設計獨立的3.5”平場鏡,以照顧大至6x7片幅的攝星需要,因為每片由光學師以人手研磨,售價昂貴。按德國測試報告,若只用全片幅如Canon 5D Mark II或SBIG STL11000M,實際上有血緣關係的TMB-William Optics FLT平場鏡已足應用並表現優秀,此測試旨在香港環境下作實地驗證,並了解自製可調後焦點接環的表現。
德國測試報告:
viewtopic.php?f=21&t=579
自製平場鏡可調後焦點接環:
viewtopic.php?f=5&t=509
參考圖片:
APM-TMB 130/780為該系列中最大光圈折射鏡 (f/6),為亦1000毫米焦距下最大口徑的一款。望遠鏡縮短遮光罩後僅長620mm,若旋下鏡頭或調焦筒可直接手提上機遠行觀星攝星,避免碰撞。按德國高精度鏡筒設計,此舉不會影響光軸校正。採用最重型3.5”羽毛調焦設計,鏡筒僅重約10公斤,可配合Sky Watcher HEQ5 Pro或EQ5 Pro級數赤道儀作高精度攝星。最下一圖是APM-TMB 105/650、130/780、203/1420三鏡的相對比例。
關於平場鏡接環:
TMB 3.5” 或 FLT平場鏡均為零放大率設計,即配合此鏡後以有效焦距780mm f6光圈拍攝。
本人在香港自製的平場鏡接環,亦提供予有興趣用戶,可設節後焦距(Back Focus)以照顧光路中加入不同光學元件,例如厚度不一的濾鏡、後焦距不一的冷凍相機等,以優化成像表現。例如加入IDAS LPS-PS濾鏡時,便需旋出0.71mm以抵償因光線通過濾鏡後縮短了的行程(Light Path),此接環採用BORG濾鏡盒,可用48mm或更大的52mm濾鏡,M57相機接環的通光徑亦比傳統的T2大,把全片幅拍攝時通常出現的漸暈問題(Vignetting)大幅改善。
昨日為香港一位用戶的APM-TMB 130/780 APO 折射鏡測試TMB-William Optics FLT 平場鏡的攝星表現,特此報告。
背景:
Thomas Back生前為每款APM-TMB折射鏡設計獨立的3.5”平場鏡,以照顧大至6x7片幅的攝星需要,因為每片由光學師以人手研磨,售價昂貴。按德國測試報告,若只用全片幅如Canon 5D Mark II或SBIG STL11000M,實際上有血緣關係的TMB-William Optics FLT平場鏡已足應用並表現優秀,此測試旨在香港環境下作實地驗證,並了解自製可調後焦點接環的表現。
德國測試報告:
viewtopic.php?f=21&t=579
自製平場鏡可調後焦點接環:
viewtopic.php?f=5&t=509
參考圖片:
APM-TMB 130/780為該系列中最大光圈折射鏡 (f/6),為亦1000毫米焦距下最大口徑的一款。望遠鏡縮短遮光罩後僅長620mm,若旋下鏡頭或調焦筒可直接手提上機遠行觀星攝星,避免碰撞。按德國高精度鏡筒設計,此舉不會影響光軸校正。採用最重型3.5”羽毛調焦設計,鏡筒僅重約10公斤,可配合Sky Watcher HEQ5 Pro或EQ5 Pro級數赤道儀作高精度攝星。最下一圖是APM-TMB 105/650、130/780、203/1420三鏡的相對比例。
關於平場鏡接環:
TMB 3.5” 或 FLT平場鏡均為零放大率設計,即配合此鏡後以有效焦距780mm f6光圈拍攝。
本人在香港自製的平場鏡接環,亦提供予有興趣用戶,可設節後焦距(Back Focus)以照顧光路中加入不同光學元件,例如厚度不一的濾鏡、後焦距不一的冷凍相機等,以優化成像表現。例如加入IDAS LPS-PS濾鏡時,便需旋出0.71mm以抵償因光線通過濾鏡後縮短了的行程(Light Path),此接環採用BORG濾鏡盒,可用48mm或更大的52mm濾鏡,M57相機接環的通光徑亦比傳統的T2大,把全片幅拍攝時通常出現的漸暈問題(Vignetting)大幅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