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平場鏡接環

當以天文望遠鏡拍攝深空天體時,同好都會面對林林種種的接環,有些更要自製或修改才能使用。不要小看接環的重要性,我眼見很多同好用上名貴的攝星儀,最後功虧一簣敗在接環這點上,要麼漸暈很明顯讓照片週邊失光厲害,要麼用不上適合濾鏡,要麼後焦點不匹配或製作不準直導致軸外星像劣化,甚至更討厭的不對稱拉線。
由於APM-TMB折射鏡的平場鏡可以提供80mm通光孔徑,足以照顧6x7片幅,而相機接環亦有多款選擇,我個人集中使有Canon 5D Mark II全幅相機及較小片幅的SBIG ST8300M相機,以下是我個人及為用戶提供的優化接環,要點如下:
- 採用BORG M57相機接環,比一般T2接環約37mm孔徑大20mm以上,大幅改善漸暈問題,所以我的深空照片完全不做平場問題也不大。
viewtopic.php?f=17&t=371
viewtopic.php?f=17&t=373
- 加入BORG濾鏡盒,可以使用52或48mm濾鏡,如LPS-P2或V2,又以52mm較佳,適合有光害環境下拍攝之餘同時減低漸暈問題。以下為APM-TMB 105/650 + LPS-V4濾鏡拍攝的NGC6960,稍具窄頻拍攝的風味。
viewtopic.php?f=17&t=442
- 由於平場鏡的後焦點有嚴格要求,一般來說只有+/-0.5mm的寛容度,所以不用濾鏡、或用上較厚的Astronomik、或較薄的IDAS LPS濾鏡拍攝時,後焦點都要重新調過,否則像場便會劣化,星點近邊緣地方會變型或拉線。所以我造的接環是有一段可調距離以適應不同的拍攝要求,彌補不同的光學行程。
以下為TMB-WO FLT 68mm平場鏡,德國發表測試報告,配合APM-TMB 130/780在SBIG STL11000全片幅下表現完美,我在香港以APM-TMB 105/650及Canon 5D Mark II測試一樣表現完美,可作為TMB 3.5"平場鏡(以照顧6x7片幅設計)的稍低廉替代品。
由於APM-TMB折射鏡的平場鏡可以提供80mm通光孔徑,足以照顧6x7片幅,而相機接環亦有多款選擇,我個人集中使有Canon 5D Mark II全幅相機及較小片幅的SBIG ST8300M相機,以下是我個人及為用戶提供的優化接環,要點如下:
- 採用BORG M57相機接環,比一般T2接環約37mm孔徑大20mm以上,大幅改善漸暈問題,所以我的深空照片完全不做平場問題也不大。
viewtopic.php?f=17&t=371
viewtopic.php?f=17&t=373
- 加入BORG濾鏡盒,可以使用52或48mm濾鏡,如LPS-P2或V2,又以52mm較佳,適合有光害環境下拍攝之餘同時減低漸暈問題。以下為APM-TMB 105/650 + LPS-V4濾鏡拍攝的NGC6960,稍具窄頻拍攝的風味。
viewtopic.php?f=17&t=442
- 由於平場鏡的後焦點有嚴格要求,一般來說只有+/-0.5mm的寛容度,所以不用濾鏡、或用上較厚的Astronomik、或較薄的IDAS LPS濾鏡拍攝時,後焦點都要重新調過,否則像場便會劣化,星點近邊緣地方會變型或拉線。所以我造的接環是有一段可調距離以適應不同的拍攝要求,彌補不同的光學行程。
以下為TMB-WO FLT 68mm平場鏡,德國發表測試報告,配合APM-TMB 130/780在SBIG STL11000全片幅下表現完美,我在香港以APM-TMB 105/650及Canon 5D Mark II測試一樣表現完美,可作為TMB 3.5"平場鏡(以照顧6x7片幅設計)的稍低廉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