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時製作的望遠鏡

從網誌上轉過來的,是我13歲時製作的望遠鏡。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cle?mid=36
赤道儀為70年代日本製品,柱式腳座、調焦筒從老師處二手購得,鏡片及副鏡為日本Astro製100/600反射鏡,其餘部件自製或加工。
- 鏡筒向鐵器鋪訂製,採用18號鋅鐵片捲製,再自行鑽孔及油上外漆以及內啞光漆。經過再三講價,老師傅答應連工包料收費二十多元。尋常百姓還是十分尊重學術自由及創新科技的....
- 筒箍、主鏡座、筒頭固定環、尋星鏡座、筒尾相機萬用頭固定座、赤道儀至柱身轉接座等自行以木材加工造模,再送至大角咀鑄造。由於當年莫培記交件太遲,最後決定自行前往洪水橋鑄造廠取件,再回大角咀向其借車床加工成型。對一個家住港島南區鴨利洲的13歲男童來說,在沒有地圖指示,以路在口邊的方法前往,轉數程車前往元朗洪水橋可算是一次歷奇旅程。
- 尋星鏡片在鴨寮街以20元購得,為二手雙筒鏡拆件物品。再以水喉膠管加熱成型,十字線以年僅3歲的妹妹頭髮(因為比較幼)製作,她並沒有反對。
- 製作要求較高的是副鏡座及蜘蛛架,涉及金屬薄片加工、製作小巧部件等工序。但並沒有因此患上眼疾,現時大學畢業多年仍只是右眼約一百度近視,只是當年會考造成。
- 最後製作電子部份,很繁複的工序。因為手上只有一個220v同步馬達,只好自製逆流器,即利用12v直流供電,再以555IC起震至合適頻率(Sidereal Rate恆星時),再經Butterworth Filter過濾成為正弦波。老實說,雖然線路版是筆者自行用移印紙在單面板繪畫並用氯化鐵刻蝕,但當時的線路圖只是抄襲所得,筆者作為中大電子工程系學士及半導體工程師達七年,至今面對任何電子線路圖仍會頭暈轉向。
此鏡約重近三十磅,連相機、其他配件等共四十多磅,當年筆者曾多次背負有關器材步行逾一小時至萬宜水庫西壩、大嶼南的九嶺涌等地觀星及攝影。筆者13、14歲時已身高1.73米,和目前相近並無增長,可能是長期負重有關。
一個13歲男童的心智,以及一個未來工程師的項目管理經驗就是這樣鍛鍊出來,應該和現代的通識教育的理念相近,不過筆者不敢向目前所合作的學校學生推介同樣經驗。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cle?mid=36
赤道儀為70年代日本製品,柱式腳座、調焦筒從老師處二手購得,鏡片及副鏡為日本Astro製100/600反射鏡,其餘部件自製或加工。
- 鏡筒向鐵器鋪訂製,採用18號鋅鐵片捲製,再自行鑽孔及油上外漆以及內啞光漆。經過再三講價,老師傅答應連工包料收費二十多元。尋常百姓還是十分尊重學術自由及創新科技的....
- 筒箍、主鏡座、筒頭固定環、尋星鏡座、筒尾相機萬用頭固定座、赤道儀至柱身轉接座等自行以木材加工造模,再送至大角咀鑄造。由於當年莫培記交件太遲,最後決定自行前往洪水橋鑄造廠取件,再回大角咀向其借車床加工成型。對一個家住港島南區鴨利洲的13歲男童來說,在沒有地圖指示,以路在口邊的方法前往,轉數程車前往元朗洪水橋可算是一次歷奇旅程。
- 尋星鏡片在鴨寮街以20元購得,為二手雙筒鏡拆件物品。再以水喉膠管加熱成型,十字線以年僅3歲的妹妹頭髮(因為比較幼)製作,她並沒有反對。
- 製作要求較高的是副鏡座及蜘蛛架,涉及金屬薄片加工、製作小巧部件等工序。但並沒有因此患上眼疾,現時大學畢業多年仍只是右眼約一百度近視,只是當年會考造成。
- 最後製作電子部份,很繁複的工序。因為手上只有一個220v同步馬達,只好自製逆流器,即利用12v直流供電,再以555IC起震至合適頻率(Sidereal Rate恆星時),再經Butterworth Filter過濾成為正弦波。老實說,雖然線路版是筆者自行用移印紙在單面板繪畫並用氯化鐵刻蝕,但當時的線路圖只是抄襲所得,筆者作為中大電子工程系學士及半導體工程師達七年,至今面對任何電子線路圖仍會頭暈轉向。
此鏡約重近三十磅,連相機、其他配件等共四十多磅,當年筆者曾多次背負有關器材步行逾一小時至萬宜水庫西壩、大嶼南的九嶺涌等地觀星及攝影。筆者13、14歲時已身高1.73米,和目前相近並無增長,可能是長期負重有關。
一個13歲男童的心智,以及一個未來工程師的項目管理經驗就是這樣鍛鍊出來,應該和現代的通識教育的理念相近,不過筆者不敢向目前所合作的學校學生推介同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