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f/7鏡筒

Equipment (DIY forum) - 各類自製器材、觀星小工具等

Re: 8" f/7鏡筒

文章

Subaru » 2011-10-05, 13:48

社長 寫:我印象中Coulter好像集中造大眾化產品,不算是精品,那個年代部份主鏡背面並不平,裝在平板鏡座上,不時因為壓力不均而出現散光情況... 當然這是我道聽塗說的印象,Subaru那片是否有特別之處?

我有機會得到一些內部訊息,包括上面提到8米口徑鏡在溫差下的表現,其實低膨漲或零膨漲系數玻璃,要針對的是鏡面變型問題多於焦準變化,例如一片400口徑常規厚度的短焦鏡,鏡材內僅1度溫差(Temp gradient)已會導致鏡面1/3波長的修正誤差,那鏡面本身精度如何也沒意思了,解決方法是用蜂巢鏡材,因為蜂巢鏡材的重量(Heat capacity 熱容量)比同口徑小50到70%,但散熱面積郤大數倍,而且整片鏡材沒有特別厚的地方,所以不容易出現大坡度的Temp Gradient,亦保證了鏡面能維持精度,因為本身要求的工藝影響,蜂巢鏡並不要求零膨漲系數玻璃,但僅250的鏡材價格也要數千其至上萬元了。

我在西藏計劃中的600 f3.5牛反,也忍痛要用蜂巢鏡材,因為那裡入冬後日夜溫差達30多度,白天因太陽輻射強,可以達零上十多度,但日落後便會很快急降至零下廿度,所以無可避免要用上比較好的鏡材。

我只在想,到時動手磨鏡時,會否壓力很大"手震震"? :?

那時我只係清貧學生一名, 有得用一些合標準的大眾化產品已經算好好. 那塊Coulter鏡沒有鏡背不平的問題, 七八年前在鏡面返鍍前用來睇過木星, 鏡面的水準都好夠用. 當然, 我相信如果跟Cave比就會被比下去.

我覺得蜂巢鏡材係the way to go俾大鏡用.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8" f/7鏡筒

文章社長 » 2011-10-05, 21:49

至少我至直大學畢業前,也未能負擔8寸牛頓鏡,因為除了主鏡外,週邊器材也是"一濶三大"。

回想起當年用那台8寸f7 Cave看行星月面,依稀的印象還在,其實也沒有什麼突出之處,我認為當年大家的望遠鏡組裝技術是樽頸,調光軸不見得精細,對散熱毫無認知,那個口徑的牛頓鏡真正性能尚沒有發揮出來。

另外目鏡也可能是一個樽頸,那時配8寸f7 Cave的是一套1.25"日本Royal Astro的Or目鏡,我們幾位學生看著只有流口水的份兒,但事隔廿年我又找了幾個回來回咮一下,跟TMB Supermonocentric這些其實不算貴的頂級行星目鏡相比(尚在生產時才賣一千多元),球差還是局限了其分解力及終極倍率。因為Orthoscopic最關鍵之處是其中那個非球面,若省了這個成本,就是數百跟數千元的貨色了。我手上那對TMB Aspheric Or 25及08年從德國帶回來的一對Zeiss Or就是在用料拋光及這個非球面都做足了,所以才能叫價數千元。

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雖然今天回顧當年的器材是如何的粗獷,但並不代表我們今天很對,我亦肯定10年後重看今天大部份器材及照片,也絶不完美。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上一頁

回到 儀器 - 自製器材專區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9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