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選擇H-alpha太陽濾鏡 - 頻寬

文章發表於 : 2011-02-16, 21:26
David
不少人第一次看氫a影像的感覺只是看到一個燈紅色的圓形,完全沒有表面細節,和攝影的效果相差很遠,覺得白光影像較「易看易明」。其實,要看到攝影的效果,除了觀察時要多一點耐性外,購買頻寬 (Bandwidth) 較窄的氫a系統也有不少幫助。

什麼是頻寬?氫a濾鏡只容許656nm波長的紅光通過,但其實沒有器材能完全隔除比656nm大和小一點的波長通過。粗略地說,頻寬便是通過波長的範圍。如果頻寬極大,即是很多波長都能通過,影像便好像白光般;如果頻寬極窄,即是只有極少波長能通過,雖然影像較暗,但「更似氫a影像」,即是反差高,太陽表面更充滿細節。

這網頁有圖比較不同頻寬的影像:
http://www.daystarfilters.com/hydrogen.shtml

不同頻寬的目視效果

文章發表於 : 2011-02-16, 21:26
David
一般平價濾鏡的頻寬約為1 Å (1Å=0.1nm),太陽表面細節難以觀察,但邊緣的日珥會很光亮。

如果要表面細節較豐富,最少要選擇0.7 Å -0.8 Å左右的產品。由於進入的光波較少,邊緣的日珥會比1 Å濾鏡暗少許,但豐富的表面細節絕對能彌保這個損失。

如果要表面細節更明顯,效果好像處理過的太陽照片般,非常震撼,似高度處理的相片,便要0.5 Å -0.6 Å 的產品,邊緣日珥會更暗淡,價錢亦更貴。

一般來說,0.7 Å 是平衡邊緣日珥和表面細節的較佳選擇。一般氫a產品的頻寬為0.7Å,例如 P.S.T. 的頻寬為<1Å,其他Coronado濾鏡和Lunt Solar Systems濾鏡的頻寬約為<0.7Å,Lunt 152mm口徑太陽望遠鏡的頻寬為<0.65Å,這已接近這類用空氣作空腔的Etalon的極限。

窄頻寬還是大口徑?

文章發表於 : 2011-02-16, 21:27
David
購買頻寬較窄的產品 (約0.5 Å),影像的反差較強,目視的震撼力較大,但價錢較昂貴。個人認為,不如用差不多的價錢,買一個頻寬較闊 (約0.7Å) 但口徑較大的系統。

對初學者來說,也許會覺得0.5 Å的細節較多,但只要多細心觀察,其實0.7Å系統也可以看到的,只是沒有那樣明顯。而且用口徑較大的系統,在高倍觀察時影像仍不會太暗。大口徑的解像度也較高,一些幼細的日珥和表面細節會更顯得更細緻。

如用作攝影,相信更多同好會寧可花錢買大口徑的系統,因為曝光時間可以更短,而且解像度更高。低反差問題,則可用電腦軟件修正。

我個人便是覺得LS100T+LS100F雙濾系統 (0.55 Å)太暗,才升級買LS152T (0.65 Å)。 :mrgreen:
viewtopic.php?f=19&t=424

Re: 選擇H-alpha太陽濾鏡 - 頻寬

文章發表於 : 2011-02-19, 01:09
StevenTam
才沒看數天,想不到太陽觀測儀器這版區出現了那麼多精彩的分享! :o
學習了~謝謝!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