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Lunt LS60TDS50太陽濾鏡

2008年11月,訂購LS60TDS50太陽望遠鏡幾乎一年後,終於收到這件產品。
這個系統分兩部份,分別用兩個鋁箱裝起:
1. LS60T太陽望遠鏡 (口徑=60mm, 頻寬<0.8A)
2. LS50F 外置濾鏡 (口徑=50mm, 頻寬約是0.7-0.75A)
首先裝起LS60T望遠鏡,在目鏡看到太陽影像後,便開始調頻。和其他外置濾鏡不同,這個內置濾鏡系統在調頻時,影像分別並不明顯。可是,不論我如何調節,雖然太陽邊緣的日珥很明顯,但表面細節卻幾乎完全找不到。也許,這真是一個頻寬只是0.8A的望遠鏡,主要只是用來觀察和拍攝日珥。
懷著失望之情,我把LS50F濾鏡加上LS60T的前端,使這個系統由單濾變成50mm口徑的無遮擋0.55A雙濾太陽望遠鏡LS60TDS50。我一望目鏡,竟然有多個太陽影像,原來這是雙濾系統的正常現象,其實最光亮的影像才是真的,其他都可視為鬼影。我開始調較LS50F,這時鬼影會橫過視場,我也看到真的太陽影像的反差有强烈變化,調至最佳時,鬼影不會重疊真影像。最終出現的是一個極高反差的真影像,就算是低倍時,表面都呈現豐富毛絨絨的細節。這時,其實邊緣的日珥也可以看到,不過暗淡很多。個人認為,用高倍目鏡時(約8-12mm),雙濾影像的光度較暗,個人比較喜歡光一點的影像。
我把DMK相機放入,進行拍攝。如果只用LS60T,電腦螢光幕中可以看到少許目視看不到的細節,所以鏡本身應該沒有問題。加入LS50F後,拍攝表面圓盤細節時曝光時間大約由單濾的1/2000s變成雙濾的1/200s。如果要拍攝高倍邊緣日珥,則曝光時間要約1/30s,由於日間視寧度一般遠比晚上差,這個曝光時間實在難以接受。所以,一般拍攝時,會用LS60TDS50拍攝表面圓盤,然後除去LS50F拍攝邊緣日珥。
使用DMK31相機,不能一次過拍攝到整個太陽,要分兩次拍攝,然後做拼圖。一般來說,內置濾鏡的系統的影像質素應該比外置濾鏡差,特別是影像的均勻度,究竟LS60TDS50又會否有這問題?究竟做拼圖時會否因為光度或反差的分別而不能成功接駁呢?最後發覺分別是有少許的,情況果然比外置濾鏡差一點,但能輕易在後期處理時大致上去除。
如購買這個組合,你也可以選擇單獨使用LS50F,自行配合折射鏡。運用這個組合,日珥和表面的細節可獲得較佳的平衡,詳細效果可參考:
viewtopic.php?f=5&t=59
總結:
購入LS60TDS50後,我有機會使用其他濾鏡,包括35mm、75mm和100mm的系統。我相信對要求中等的同好,LS60TDS50是一個能滿足大部份目視和拍攝需要的組合。
優點:
1. 一般目視和拍攝表現理想。
2. 最方便使用的入門級雙濾裝置。
3. 可用作3個組合,靈活性高。
缺點:
1. 口徑不太大,高倍日珥拍攝時,曝光時間太長。
2. 和大口徑濾鏡比較,解像力明顯不足。
3. 高倍目視時,個別觀察者可能認為影像過暗。
補充資料:
1. 我曾把LS60TDS50接駁Denkmeier Denk II Binoviewer (雙目觀察器) 進行觀察,感覺如同乘坐太空船在太空觀察太陽般,效果無比震撼。不同品牌的雙目觀察器,可能要自行加入配件才可對焦。如果想確保能對焦,可考慮這個組合:
https://www.denkmeier.com/index.cfm?fus ... 55b697c3d2
2. 我曾用過另一支LS60T (沒有加入LS50F),反差比我的版本高很多,和外置濾鏡相若,我估計頻寬約為0.7A-0.75A。後來知道這鏡已用上新的鍍膜,使頻寬改善。現時,所有Lunt產品都用上了新鍍膜,質素應該比我的好。
3. 2009年春夏之交,Lunt推出了LS60T的氣壓調頻版 (http://www.luntsolarsystems.com/imaging-package.html)。
有關氣壓調頻的好處,可參考下列文章的相關部份:
viewtopic.php?f=5&t=67
這個系統分兩部份,分別用兩個鋁箱裝起:
1. LS60T太陽望遠鏡 (口徑=60mm, 頻寬<0.8A)
2. LS50F 外置濾鏡 (口徑=50mm, 頻寬約是0.7-0.75A)
首先裝起LS60T望遠鏡,在目鏡看到太陽影像後,便開始調頻。和其他外置濾鏡不同,這個內置濾鏡系統在調頻時,影像分別並不明顯。可是,不論我如何調節,雖然太陽邊緣的日珥很明顯,但表面細節卻幾乎完全找不到。也許,這真是一個頻寬只是0.8A的望遠鏡,主要只是用來觀察和拍攝日珥。
懷著失望之情,我把LS50F濾鏡加上LS60T的前端,使這個系統由單濾變成50mm口徑的無遮擋0.55A雙濾太陽望遠鏡LS60TDS50。我一望目鏡,竟然有多個太陽影像,原來這是雙濾系統的正常現象,其實最光亮的影像才是真的,其他都可視為鬼影。我開始調較LS50F,這時鬼影會橫過視場,我也看到真的太陽影像的反差有强烈變化,調至最佳時,鬼影不會重疊真影像。最終出現的是一個極高反差的真影像,就算是低倍時,表面都呈現豐富毛絨絨的細節。這時,其實邊緣的日珥也可以看到,不過暗淡很多。個人認為,用高倍目鏡時(約8-12mm),雙濾影像的光度較暗,個人比較喜歡光一點的影像。
我把DMK相機放入,進行拍攝。如果只用LS60T,電腦螢光幕中可以看到少許目視看不到的細節,所以鏡本身應該沒有問題。加入LS50F後,拍攝表面圓盤細節時曝光時間大約由單濾的1/2000s變成雙濾的1/200s。如果要拍攝高倍邊緣日珥,則曝光時間要約1/30s,由於日間視寧度一般遠比晚上差,這個曝光時間實在難以接受。所以,一般拍攝時,會用LS60TDS50拍攝表面圓盤,然後除去LS50F拍攝邊緣日珥。
使用DMK31相機,不能一次過拍攝到整個太陽,要分兩次拍攝,然後做拼圖。一般來說,內置濾鏡的系統的影像質素應該比外置濾鏡差,特別是影像的均勻度,究竟LS60TDS50又會否有這問題?究竟做拼圖時會否因為光度或反差的分別而不能成功接駁呢?最後發覺分別是有少許的,情況果然比外置濾鏡差一點,但能輕易在後期處理時大致上去除。
如購買這個組合,你也可以選擇單獨使用LS50F,自行配合折射鏡。運用這個組合,日珥和表面的細節可獲得較佳的平衡,詳細效果可參考:
viewtopic.php?f=5&t=59
總結:
購入LS60TDS50後,我有機會使用其他濾鏡,包括35mm、75mm和100mm的系統。我相信對要求中等的同好,LS60TDS50是一個能滿足大部份目視和拍攝需要的組合。
優點:
1. 一般目視和拍攝表現理想。
2. 最方便使用的入門級雙濾裝置。
3. 可用作3個組合,靈活性高。
缺點:
1. 口徑不太大,高倍日珥拍攝時,曝光時間太長。
2. 和大口徑濾鏡比較,解像力明顯不足。
3. 高倍目視時,個別觀察者可能認為影像過暗。
補充資料:
1. 我曾把LS60TDS50接駁Denkmeier Denk II Binoviewer (雙目觀察器) 進行觀察,感覺如同乘坐太空船在太空觀察太陽般,效果無比震撼。不同品牌的雙目觀察器,可能要自行加入配件才可對焦。如果想確保能對焦,可考慮這個組合:
https://www.denkmeier.com/index.cfm?fus ... 55b697c3d2
2. 我曾用過另一支LS60T (沒有加入LS50F),反差比我的版本高很多,和外置濾鏡相若,我估計頻寬約為0.7A-0.75A。後來知道這鏡已用上新的鍍膜,使頻寬改善。現時,所有Lunt產品都用上了新鍍膜,質素應該比我的好。
3. 2009年春夏之交,Lunt推出了LS60T的氣壓調頻版 (http://www.luntsolarsystems.com/imaging-package.html)。
有關氣壓調頻的好處,可參考下列文章的相關部份:
viewtopic.php?f=5&t=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