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S60DS50 vs LS80

Equipment (Solar) - 白光、H-Alpha、Cak光譜觀測及攝影器材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

社長 » 2011-09-24, 16:45

actuary616 寫:APO超过8寸,确实和高素质,小遮挡牛反的差距在缩小。


至少我用過的228, 254APO,都比203APO有明顯增益。

所以我有興趣知道你的結論從哪裡來,用哪台超過8寸的APO,跟哪台牛反比較。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actuary616 » 2011-09-25, 06:10

社長 寫:
actuary616 寫:APO超过8寸,确实和高素质,小遮挡牛反的差距在缩小。


至少我用過的228, 254APO,都比203APO有明顯增益。

所以我有興趣知道你的結論從哪裡來,用哪台超過8寸的APO,跟哪台牛反比較。


呵呵。APO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也没有必要神话它。为什么说8寸以上APO和反射镜素质差距在缩小,是有理论根据的。你要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本书研究一下。我有一个哥们在国内时是中科院院士苏定强的学生,就是专攻天文,和相关光学的。我就这个问题和他做过认真的探讨。专业研究的不会用APO搞研究,除了受制于成本,技术原因口径做不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折射镜对于特定光谱有吸收,这对于天文研究是非常不利的。现在搞专业研究的一般都是用RC,或者一些RC的变种,原因就在这里。
APM,LZOS目前还做大口径APO,确实造福了一些有钱,又高烧的同好。但是你知不知道LZOS不同批次的APO镜子颜色居然有轻微但是肉眼可见的差别?这总不能说是QC水平高的表现吧?TAK决不会出这种问题。APM/LZOS,TAK,TEC,AP这几家APO折射镜巨头技术上各有所长,实际上说不上谁比谁强的问题。
不要再争论那种设计好的问题了,已经离题万里了。如果真有一种完美的设计,怎么会至今还有各种望远镜并存呢?
actuary616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1-09-21, 08:09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社長 » 2011-09-25, 09:29

actuary616 寫:呵呵。APO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也没有必要神话它。为什么说8寸以上APO和反射镜素质差距在缩小,是有理论根据的。你要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本书研究一下。


我們手上就有203APO及18UC,附近就有228APO,304APO很快付運了,也會在附近,254APO本年初又出了一台,Massimo Riccardi說510APO到了我可以花數千元到意大利看看。08年7月3日晚我在Yerkes的三個圓頂用40寸折射看完又用24寸RC看,7月5日晚便在德國用254APO及24寸牛反對照觀測。我用錢買得到,用眼睛看到的東西,為何尚要找本書去研究?

香港的平均入息約兩萬元,三十出頭工齡十年的中學教師,工資約4萬,一些中上地區,樓齡三十年的多層大廈,現在的呎價都過萬元(即內地的每平方十萬元人民幣),你上Yahoo看看Meade的市值,其實也高一過David住的房子。就算附近的廣州,一些工薪族都出入汽車代步,也等於一台180APO了。

我經常說一台中口徑APO加一台大Dob應該已滿足了大部份愛好者的需求,加起來就是10萬元左右,若一個愛好者不願意為自己的終身愛好投入三數個月工資,然後好好用上十年廿年,那問題不在望遠鏡本身上。

所以我只是把APO看到的情景描述出來,也有牛反做對照,反而是你把APO的價格神化了。

actuary616 寫:为什么说8寸以上APO和反射镜素质差距在缩小,是有理论根据的。你要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本书研究一下。我有一个哥们在国内时是中科院院士苏定强的学生,就是专攻天文,和相关光学的。我就这个问题和他做过认真的探讨。专业研究的不会用APO搞研究,除了受制于成本,技术原因口径做不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折射镜对于特定光谱有吸收,这对于天文研究是非常不利的。现在搞专业研究的一般都是用RC,或者一些RC的变种,原因就在这里。


關於折射鏡的性能,或許Yerkes的天文學家告訴我的都是胡說八道。可能過去百年來這天文台出來的天文學家,出的科學論文,包括哈勃當年都用錯了鏡,在裡為SOFIA航天望安開發的照相機,都是亂來的..... :?

viewtopic.php?f=13&t=97

首先要說明我不是搞天文研究的,是愛好者的目視和追求美感的拍攝,兩者要求不一樣。就算我在西藏的600牛反投入運作,找幾顆小行星也是技術,和科研沾不上邊。所以RC在天文研究上表現如何,跟我或大部份愛好者的需求無關,我可以告訴你,我在Arizona Mt Lemmon這個正式科研天文台上,用RCOS的24" RC目視,表現很普通:

viewtopic.php?f=13&t=609

當然Yerkes那台20及24寸RC更垃圾。而我去年初在高美古月2.4米RC看M42的四合星,調焦座來回數毫米也沒找不到焦點,星點像綿花球一樣,可能當晚視寧度特別差吧。

actuary616 寫: APM,LZOS目前还做大口径APO,确实造福了一些有钱,又高烧的同好。但是你知不知道LZOS不同批次的APO镜子颜色居然有轻微但是肉眼可见的差别?这总不能说是QC水平高的表现吧?TAK决不会出这种问题。APM/LZOS,TAK,TEC,AP这几家APO折射镜巨头技术上各有所长,实际上说不上谁比谁强的问题。
不要再争论那种设计好的问题了,已经离题万里了。如果真有一种完美的设计,怎么会至今还有各种望远镜并存呢?


幸好經我手的APM-LZOS,從80到304,暫時未見這問題。但玻璃內有氣泡、刮痕塵埃都是指定動作,LZOS作為Carl Zeiss OEM厰,也幫Carl Zeiss造過兩米反射鏡,所以也一貫Carl Zeiss鏡頭的風格 - 我指玻璃氣泡。還要理直氣壯的事先列出來:

http://www.apm-telescopes.com/spezifika ... 24_24.html

我不用TEC,AP,因為我不喜歡油頭,三片玻璃窗中有兩層有機物在浮動,便會有機會出現種種問題,包括光學大師、AP老朋友Massimo Riccardi都是這樣看。而且到今天他們還未能做出一台f7的203APO出來,實際上也不再造這個口徑或以上的APO了。高橋可以造到200甚至300,但價格不合理重量也太高,但光學不見得如何,反而我認為他們一直沒把望遠鏡造到最好,今天出FC,過數天又要改良為FS,FCT目視不成,後來又改用TOA, TSA,推出FSQ時省成本,後繼版又要改良照明度及修正度,不管什麼年代,連全片片也沒有100%照明度,是合格的攝星儀嗎? 論機械,你認為Epsilon的調焦座合理嗎? 赤道儀的負重跟自重比例,對得起它的價格嗎?到今天連GOTO手控都沒有,夠滑稽嗎? 而APM,十多年前TMB的設計,保持如一的LZOS工藝,德國Kruppax CNC鏡筒,最高水平的羽毛調焦,同樣的設計同樣的望遠鏡,十多年前是登峰造極,到今天還是,未來一段時間也是。因為TMB, APM, LZOS都把事情一次過做對了。

或許你現的高橋比我們大,我和David最大只擁有過Mewlon 250, TOA130, Epsilon 180ED,EM200,但跟手上其他望遠鏡比較過後,都一一放掉了。至於高橋的QC,最近台灣用哀鴻遍野來形容呢 ;)

我選APM的最大原因,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TEC, AP, 高橋都做不到。APM讓我可以一台中下價汽車的代價,擁有一台203APO,是一台光圈達f7,長度僅1.4米,重量僅30公斤而又能推上500x實效觀測的望安,這鏡能一個人帶出去又可以固定用,我的朋友買了304 F7.5APO,稍後裝成雙筒也是一輛法拉利的價格而已。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actuary616 » 2011-09-25, 12:11

呵呵。我说大APO缺点比较多,还真没有考虑价格的因素,纯粹是性能的问题。
就我个人有限的观测经验,以及CN上众多同好的意见,大多认为TEC的萤石APO目视效果最好。
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吧,本来已经离题万里了,再争就伤和气了。
非常感谢David和老方在太阳镜问题上提供的宝贵意见!


社長 寫:
actuary616 寫:呵呵。APO确实是个好东西,但也没有必要神话它。为什么说8寸以上APO和反射镜素质差距在缩小,是有理论根据的。你要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本书研究一下。


我們手上就有203APO及18UC,附近就有228APO,304APO很快付運了,也會在附近,254APO本年初又出了一台,Massimo Riccardi說510APO到了我可以花數千元到意大利看看。08年7月3日晚我在Yerkes的三個圓頂用40寸折射看完又用24寸RC看,7月5日晚便在德國用254APO及24寸牛反對照觀測。我用錢買得到,用眼睛看到的東西,為何尚要找本書去研究?

香港的平均入息約兩萬元,三十出頭工齡十年的中學教師,工資約4萬,一些中上地區,樓齡三十年的多層大廈,現在的呎價都過萬元(即內地的每平方十萬元人民幣),你上Yahoo看看Meade的市值,其實也高一過David住的房子。就算附近的廣州,一些工薪族都出入汽車代步,也等於一台180APO了。

我經常說一台中口徑APO加一台大Dob應該已滿足了大部份愛好者的需求,加起來就是10萬元左右,若一個愛好者不願意為自己的終身愛好投入三數個月工資,然後好好用上十年廿年,那問題不在望遠鏡本身上。

所以我只是把APO看到的情景描述出來,也有牛反做對照,反而是你把APO的價格神化了。

actuary616 寫:为什么说8寸以上APO和反射镜素质差距在缩小,是有理论根据的。你要感兴趣,可以自己找一本书研究一下。我有一个哥们在国内时是中科院院士苏定强的学生,就是专攻天文,和相关光学的。我就这个问题和他做过认真的探讨。专业研究的不会用APO搞研究,除了受制于成本,技术原因口径做不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折射镜对于特定光谱有吸收,这对于天文研究是非常不利的。现在搞专业研究的一般都是用RC,或者一些RC的变种,原因就在这里。


關於折射鏡的性能,或許Yerkes的天文學家告訴我的都是胡說八道。可能過去百年來這天文台出來的天文學家,出的科學論文,包括哈勃當年都用錯了鏡,在裡為SOFIA航天望安開發的照相機,都是亂來的..... :?

viewtopic.php?f=13&t=97

首先要說明我不是搞天文研究的,是愛好者的目視和追求美感的拍攝,兩者要求不一樣。就算我在西藏的600牛反投入運作,找幾顆小行星也是技術,和科研沾不上邊。所以RC在天文研究上表現如何,跟我或大部份愛好者的需求無關,我可以告訴你,我在Arizona Mt Lemmon這個正式科研天文台上,用RCOS的24" RC目視,表現很普通:

viewtopic.php?f=13&t=609

當然Yerkes那台20及24寸RC更垃圾。而我去年初在高美古月2.4米RC看M42的四合星,調焦座來回數毫米也沒找不到焦點,星點像綿花球一樣,可能當晚視寧度特別差吧。

actuary616 寫: APM,LZOS目前还做大口径APO,确实造福了一些有钱,又高烧的同好。但是你知不知道LZOS不同批次的APO镜子颜色居然有轻微但是肉眼可见的差别?这总不能说是QC水平高的表现吧?TAK决不会出这种问题。APM/LZOS,TAK,TEC,AP这几家APO折射镜巨头技术上各有所长,实际上说不上谁比谁强的问题。
不要再争论那种设计好的问题了,已经离题万里了。如果真有一种完美的设计,怎么会至今还有各种望远镜并存呢?


幸好經我手的APM-LZOS,從80到304,暫時未見這問題。但玻璃內有氣泡、刮痕塵埃都是指定動作,LZOS作為Carl Zeiss OEM厰,也幫Carl Zeiss造過兩米反射鏡,所以也一貫Carl Zeiss鏡頭的風格 - 我指玻璃氣泡。還要理直氣壯的事先列出來:

http://www.apm-telescopes.com/spezifika ... 24_24.html

我不用TEC,AP,因為我不喜歡油頭,三片玻璃窗中有兩層有機物在浮動,便會有機會出現種種問題,包括光學大師、AP老朋友Massimo Riccardi都是這樣看。而且到今天他們還未能做出一台f7的203APO出來,實際上也不再造這個口徑或以上的APO了。高橋可以造到200甚至300,但價格不合理重量也太高,但光學不見得如何,反而我認為他們一直沒把望遠鏡造到最好,今天出FC,過數天又要改良為FS,FCT目視不成,後來又改用TOA, TSA,推出FSQ時省成本,後繼版又要改良照明度及修正度,不管什麼年代,連全片片也沒有100%照明度,是合格的攝星儀嗎? 論機械,你認為Epsilon的調焦座合理嗎? 赤道儀的負重跟自重比例,對得起它的價格嗎?到今天連GOTO手控都沒有,夠滑稽嗎? 而APM,十多年前TMB的設計,保持如一的LZOS工藝,德國Kruppax CNC鏡筒,最高水平的羽毛調焦,同樣的設計同樣的望遠鏡,十多年前是登峰造極,到今天還是,未來一段時間也是。因為TMB, APM, LZOS都把事情一次過做對了。

或許你現的高橋比我們大,我和David最大只擁有過Mewlon 250, TOA130, Epsilon 180ED,EM200,但跟手上其他望遠鏡比較過後,都一一放掉了。至於高橋的QC,最近台灣用哀鴻遍野來形容呢 ;)

我選APM的最大原因,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TEC, AP, 高橋都做不到。APM讓我可以一台中下價汽車的代價,擁有一台203APO,是一台光圈達f7,長度僅1.4米,重量僅30公斤而又能推上500x實效觀測的望安,這鏡能一個人帶出去又可以固定用,我的朋友買了304 F7.5APO,稍後裝成雙筒也是一輛法拉利的價格而已。
actuary616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1-09-21, 08:09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社長 » 2011-09-25, 13:50

actuary616 寫:呵呵。我说大APO缺点比较多,还真没有考虑价格的因素,纯粹是性能的问题。
就我个人有限的观测经验,以及CN上众多同好的意见,大多认为TEC的萤石APO目视效果最好。
这个问题就此打住吧,本来已经离题万里了,再争就伤和气了。
非常感谢David和老方在太阳镜问题上提供的宝贵意见!


沒有的,純技術討論交流,不針對人身便是,actuary兄不介意我把這帖分拆,部份內容至儀器帖便是。

純ED玻璃本身去看,APM-LZOS用的OK4與FPL52相若,因環保問題,現時高橋也開始用FPL53。但純系數看,單OK4是比FPL53低一點的,但另外兩片組合即mating element加起上來才是故事的全部,另外還有造工也很決定性,所以螢石已不再是神話。Massimo Riccardi也認為這方面的差別,在目視上的影響微乎其微:
viewtopic.php?f=13&t=92

另外不同望遠鏡設計也有不同的方案,例如當時TMB考慮到各方面因素,APM 304 F7.5APO,就是用上兩片OK4 Super ED玻璃,單鑄造回火研磨修正已要用上兩年時間,兩三個月後我收到這個盒,才40X40X25cm吧,便要20萬美元以上了。最近LZOS造出來的OK4厚度更大,又建議修改設計至一片過並置於中間,紅光修正度及機械保護性更好,但用家想沿用TMB設計所以沒有實行。當然還有更多內幕我不便透露,但可以告訴大家把個別光學設計師過份吹捧,甚至內地有些人堅持自己用的是TMB,其實是一個美麗的誤會,特別是那些APM-LOMO鏡,根本與TMB無關。

要知道LZOS/LOMO這些是歐洲玻璃鉅子,又參與前蘇聯的航天科技系統,所以Markus說得很對,很多人不明白The Power of Russia。要知道LZOS尚可以自己鑄造玻璃,逐一測定後再修改APM的設計以達到最理想修正度,但其他沒有實力的厰家如何造? 舉例說,買一片最優質的150ED玻璃毛坯便等於一台152APO望遠鏡的價格,那TEC、Astrophysics便只能每次買一批次一等,然後自己檢定合乎要求的出來造鏡,那些不合格的再另行處理,而高橋、Borg等則要Canon-Optron支持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市面上一些中低價的APO,生產量大質量一向穏定的例如Skywatcher表現很不錯,因為他們是全球最大望遠鏡生產商,購買量及議價能力高,德國Schott等可以供應很好的玻璃給他們,但一些三四線的品牌,單看什麼FPL53已不能說明什麼了。我試過在德國用人工星點測過一台算是有名氣的80APO,連埃里盤也不完整,拆出來待兩星期試試是否什麼應力造成,裝回去再試也不成,很懷疑他們進了什麼檔次的FPL53玻璃去造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David » 2011-09-25, 23:40

actuary616 寫:我说大APO缺点比较多


Personally, I surely would love to see a 12 inch APO, as I always persuade Savio to buy. :lol:

I guess it is hard to quantify the number of problems that each design ha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roblem to any observer would also be different. It is a very subjective thing. Hence we alway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if possible, an APO AND a much bigger aperture Dobs.

If one design is clearly much superior, we won't suggest getting both designs.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社長 » 2011-09-26, 07:09

David 寫:
actuary616 寫:我说大APO缺点比较多


Personally, I surely would love to see a 12 inch APO, as I always persuade Savio to buy. :lol:


暫時無能為力了,因為要儲足彈藥12000點以下入貨。

到時斥巨資買一集嚴重價外HSBC warrant,或許大時代來臨讓我賺100倍,便可以買台304APO了。

David 寫:I guess it is hard to quantify the number of problems that each design has. The importance of each problem to any observer would also be different. It is a very subjective thing. Hence we alway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having, if possible, an APO AND a much bigger aperture Dobs.

If one design is clearly much superior, we won't suggest getting both designs.


對,無論牛反好、apo也好,我們過去三年的多次的星空聚會,很一致的結論都是一台大APO及一台大得多的牛反,兩鏡各有優勢,但卡反(例如我們的Mewlon 250)或施卡(我們都是過來人)不用再考慮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willis » 2011-09-26, 21:02

There is a recent review article in Sky & Telescope Nov 2011 about LS80T. It said LS80T is particular good for imaging.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actuary616 » 2011-09-26, 21:53

willis 寫:There is a recent review article in Sky & Telescope Nov 2011 about LS80T. It said LS80T is particular good for imaging.


I guesss it's due to even contrast and illumination. Isn't it?
actuary616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1-09-21, 08:09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社長 » 2011-09-26, 21:54

自從去年開光及那次小聚看過LS80T後,我只能說Lunt的東西一代比一代精采:

viewtopic.php?f=14&t=843

正如Andy Lunt所說,Etalon的應用還是一門在發展的技術,當我08年到Lunt的總部時,他們仍不能完全肯定能否有全新突破,那時的工作目標,還是要造出比自己及老爸David Lunt創辦的Coronado產品品質更穏定,價格相若但性能接近solarscope。

viewtopic.php?f=13&t=609

3年過去,也得力於另一股東APM Markus Ludes的投入,Lunt的產品開創了全新局面,大家應該放棄老思維,什麼外置內置濾鏡、單濾雙濾等在Coronado時代的觀念,在Lunt時代已不適用了。

就在這一刻,我正在處理遠至北京、印度那些Lunt的訂單(印度也買很多SBIG),LS152T已是很常規的器材了。沒有Lunt之前誰敢想像去玩一台152口徑的日珥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willis » 2011-09-28, 01:03

actuary616 寫:
willis 寫:There is a recent review article in Sky & Telescope Nov 2011 about LS80T. It said LS80T is particular good for imaging.


I guesss it's due to even contrast and illumination. Isn't it?


In P40, "Sweet Spot", it said that the sweet spot of LS80T is large nd it doesn't move as the filter is tuned.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actuary616 » 2011-09-28, 22:27

willis 寫:
actuary616 寫:
willis 寫:There is a recent review article in Sky & Telescope Nov 2011 about LS80T. It said LS80T is particular good for imaging.


I guesss it's due to even contrast and illumination. Isn't it?


In P40, "Sweet Spot", it said that the sweet spot of LS80T is large nd it doesn't move as the filter is tuned.


Thanks for clarification. My LS80 is one the way to my home. I will test it and report here.
BTW, did you buy a LS80 for yourself? How do you like it? Do you think if DSII is necessary for this scope?
actuary616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1-09-21, 08:09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willis » 2011-09-28, 22:43

I am using LS35T & LS80T. Both of them are good solar scopes. LS35T deliverys brighter images compared with LS80T. But the LS80T gives much higher resolution & surface details. The last but surely the bigest is that LS80T gives very uniform illumination. I have no DSII, so no comment about it.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社長 » 2011-09-28, 23:13

willis 寫: LS35T deliverys brighter images compared with LS80T.


LS35T是刻意設計成亮度較高,以支持較高目視倍率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actuary616 » 2011-09-29, 02:23

社長 寫:
willis 寫: LS35T deliverys brighter images compared with LS80T.


LS35T是刻意設計成亮度較高,以支持較高目視倍率的。


如何达成的,bandpass较宽?
actuary616
 
文章: 26
註冊時間: 2011-09-21, 08:09

Re: LS60DS50 vs LS80

文章社長 » 2011-09-29, 02:37

不,頻寛仍是一樣,亦一樣穏定,所以在圈內叫LS35T做PST Killer。

你不會看到"生鏽"或很小的sweet spot,又或者一台是1A、另一台是0.7A,靠運氣去買。當時Markus Ludes未與Andy Lunt創辦Lunt Solar System時,是歐洲賣Coronado最好的商戶之一,所以因利成便,一次過測試數十台PST,把最好的一些留下來善價而沽。所以我那台全球最高Strehl的105就是這樣來,低一點的才在Thomas Back手上:

viewtopic.php?f=22&t=1373

到了Lunt的年代,產品已變得十分穏定,我不是說毫無個體差異,因為Etalon本身是一個對生產工序很敏感及尚在發展中的技術,但數年下來我只能說,到今天產品的一致性,讓我毫無興趣再測試了。我唯一會開箱看看就是確保運輸過程中會否出了什麼問題而已。

談回LS35T,以Lunt的Etalon鍍膜技術,一般在Ha波段的峰值透光率在80%左右,所以雙濾就是64%,提高亮度是在這裡入手,不能碰頻寛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上一頁

回到 儀器 - 太陽觀測儀器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