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C253, M27 试拍五分鐘導星

用200/1278mm鏡(1800加0.71X減焦)拍星一直是我的成功極限,因為總在拍摄不減焦的1800mm焦距時遇到導星方面的問题,而決心找出原因,一直以來超過三分鐘曝光都小許拉綫,又不想作離軸導星,於是把原来的50/175(ST-i)導星鏡換成80/400(ST-i)來试试;也動手調整了AZEQ6兩軸的虛位(backlash)。先試了三分鐘單張。
viewtopic.php?f=23&t=4168
之後在家再试拍的單張五分鐘曝光,導星似乎問题是解决了,今天终於有时間處理和疊合。
-兩天體共三十多張五分鐘也順利。
-導星調焦刻意"鬆大"點,以便ST-i的稍大像素作centroid detection的運算。
-另外也特別注意對焦鈕旋轉每刻度30micron的前後試拍,以檢視焦準,從而大約"感覺"一下這200/1800鏡調焦的寬容度。
NGC253 5min X 17(照片寫錯是7張):
遲了開始拍,以至沒完全用盡陽台本身容許兩小時曝光,拍攝時外出吃宵夜,回來時相機已在拍攝陽台的天花板,所以只有17張。
M27 5min X 14:
仰角低、也接近遠處樓群的光害天區,只能拍14張。
三等星可見,SQ VALUE 約17等,視寧度估計4角秒。
VC200L@1800mm
Nikon D810 4.8micron
BackyardNIKON
PHD2 80/400導星鏡 ST-i
後期PixInsight, Lightroom
Flats, Darks, Bias
訊噪並𣎴太理想,本來想要拍多個晚上以増加張數,但又怕麻煩所以作罷了。
viewtopic.php?f=23&t=4168
之後在家再试拍的單張五分鐘曝光,導星似乎問题是解决了,今天终於有时間處理和疊合。
-兩天體共三十多張五分鐘也順利。
-導星調焦刻意"鬆大"點,以便ST-i的稍大像素作centroid detection的運算。
-另外也特別注意對焦鈕旋轉每刻度30micron的前後試拍,以檢視焦準,從而大約"感覺"一下這200/1800鏡調焦的寬容度。
NGC253 5min X 17(照片寫錯是7張):
遲了開始拍,以至沒完全用盡陽台本身容許兩小時曝光,拍攝時外出吃宵夜,回來時相機已在拍攝陽台的天花板,所以只有17張。
M27 5min X 14:
仰角低、也接近遠處樓群的光害天區,只能拍14張。
三等星可見,SQ VALUE 約17等,視寧度估計4角秒。
VC200L@1800mm
Nikon D810 4.8micron
BackyardNIKON
PHD2 80/400導星鏡 ST-i
後期PixInsight, Lightroom
Flats, Darks, Bias
訊噪並𣎴太理想,本來想要拍多個晚上以増加張數,但又怕麻煩所以作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