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來的M45

去年8月中在台灣合歡山拍的,直到這幾天進了新電腦才有機會處理一下,用DSS疊加簡直快了10倍不只,用Photoshop做後期處理,效果也直觀得多。
我是後期處理文盲,希望今年花些時間把這個上手。不過作為檢視器材,倒看到一些東西:
- 由於拉曲線比較狠,而M45又有特別亮的星在像場內,相片有一些暗的鬼影出現了,這個要解決一下。若累計多點曝光,訊噪比會高些,瀰漫整張照片的那些灰色暗星塵將會更突出,拉曲線也可以輕手些,星點會更幼細。
- 照片沒做平場暗場,除了單鏡反光機的反光板檔了少許光線外(相片左側),以這部5D Mark II的情況看到,整個像場受光還是很平均的。
後期處理暫未完成,需要多做一點,稍後正式出圖。也會繼續處理一些去年在台灣及西藏拍的照片,陸續出圖。
APM-TMB 105/650 APO 折射鏡 + TMB 3.5" 平場鏡 + LPS-P2濾鏡
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
Sky Watcher HEQ5 Pro 及 EQ5 Pro 赤道儀
LVI 導星器 + 50mm尋星鏡改裝導星鏡
ISO1600及ISO6400,曝光1-4min
全圖20%出圖
我是後期處理文盲,希望今年花些時間把這個上手。不過作為檢視器材,倒看到一些東西:
- 由於拉曲線比較狠,而M45又有特別亮的星在像場內,相片有一些暗的鬼影出現了,這個要解決一下。若累計多點曝光,訊噪比會高些,瀰漫整張照片的那些灰色暗星塵將會更突出,拉曲線也可以輕手些,星點會更幼細。
- 照片沒做平場暗場,除了單鏡反光機的反光板檔了少許光線外(相片左側),以這部5D Mark II的情況看到,整個像場受光還是很平均的。
後期處理暫未完成,需要多做一點,稍後正式出圖。也會繼續處理一些去年在台灣及西藏拍的照片,陸續出圖。
APM-TMB 105/650 APO 折射鏡 + TMB 3.5" 平場鏡 + LPS-P2濾鏡
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
Sky Watcher HEQ5 Pro 及 EQ5 Pro 赤道儀
LVI 導星器 + 50mm尋星鏡改裝導星鏡
ISO1600及ISO6400,曝光1-4min
全圖20%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