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6, 15:55
Henry Wu
此次2010/07 於大溪地 Bora Bora 島拍攝到  M8+M20
但是因南半球無法對極軸下
只好啟用 角度計與指南針 初略設定 
幸好還有 LVI 導星器的導星修正
否則無功而返
附帶檔是單張曝光 五分鐘 (尚未 Dark 處理)
Skywatcher Equinox 80mm (500mm) + TS2 場鏡 + EQ5 Pro 赤道儀
+ Canon 7D 改 IR ISO800
當時於海邊飯店 起強風下拍攝 氣溫約 26 度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6, 16:25
社長
Henry 很好啊,下次有機會拍一下南天特產 - 大小麥雲  :mrgreen:

請教一下大溪地的光害環境如何?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6, 16:45
willis
Very nice photo! Both the detail & the edge performance are very good. It seems that the TS2 is a good match of Equinox 80ED.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7, 06:40
Henry Wu
使用 APS 系列相機有使用比較好影像圈的範圍
大溪地的光害環境相當好宛如合歡山的 90%
只是消費太貴.....太貴.....
大小麥雲 最好於 年底左右才比較好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8, 07:43
社長
昨天拜訪rogerrao兄的大熊天文台時,跟他談起你在大溪地的情況,說可惜沒有用魚眼拍頭頂的銀河核心...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8, 21:03
Henry Wu
一來本來就沒留意到要拍頭頂的銀河
二來我的 8mm 魚眼鏡頭送國外修理
倒是 M8+M20 是於天頂附近拍攝到
計畫於9月於阿拉斯加可以拍攝高緯度的北極全周星軌影像 :)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18, 23:11
社長
Henry Wu 寫:計畫於9月於阿拉斯加可以拍攝高緯度的北極全周星軌影像 :)


十分期待這張作品  :P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00:09
Henry Wu
使用 DSS 初步累加 33 幅到 86 分鐘曝光量的照片
尚未做 Dark 處理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13:12
社長
有點奇怪是好像細節不太明顯,看我三月份跟你在貓鼻頭公園拍的,才7.5分鐘曝光而已 :roll:

viewtopic.php?f=17&t=126

收到你的原圖的,其他進一步細節我稍後看看.....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15:40
Nebulas
南半球应该有优势,干燥的地区会很好。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21:04
Henry Wu
首先您使用 TMB 105/650 APO折射鏡、ISO 1600
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IDAS LPS P2 光害濾鏡
這是使用 80/500 口徑將近差一級, ISO 800 也近差一級,  現場氣溫差不多
但這次單張只使用到每張曝光 三分鐘 與 ISO800 為了減少單張時雜訊產生
換算回來兩張的總曝光量差不多
DSS 處理合成後, 我再將背景黑底處理加深, 來突顯星雲
特別的是鏡頭進光兩的差距相當大 
請研究看看
下列附帶檔是DSS 處理合成後的圖檔  但是轉為 8 bits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23:02
社長
這個跟口徑無關的,只看光圈,兩者都是F6.2水平,所以速度也一樣,唯一只影響影像比例。

105/650 = F6.2
80/500 = F6.25

這個在行星月面上也一樣情況,我用203APO以F30拍木星,曝光速度也跟我用300反射鏡F30拍攝相若,唯一是折射鏡的系統透光率比反射及折反射鏡高一點,所以203APO比C8略快一點,或倒過來影像比例可以稍大一丁點而已,這點在拍RGB時,趕上臨界幀速很有利。

看這裡1樓單張4分鐘的:
viewtopic.php?f=17&t=373

ISO會有些影響,但我這裡的是13張半分鐘及1分鐘疊加,總累計是7.5分鐘而已,而且也臨近黎明了。

或許Henry下次可試高一些的ISO?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23:10
社長
再看這個M42,用老350D拍攝,單張10分鐘:

viewtopic.php?f=9&t=31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5, 23:25
社長
Henry 試試把一張RAW轉換為JPG電郵給我看看? 不要作任何處理的。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6, 22:01
Henry Wu
這個跟口徑無關的,只看光圈,兩者都是F6.2水平,所以速度也一樣,唯一只影響影像比例。
謝謝指導
還有一點 TMB 105/650 高檔鏡頭的透光率 98% 應該遠比 Skywatcher Equinox 80mm(無標示) 好更多 影響極大 

Re: 南半球 大溪地M8+M20

文章發表於 : 2010-07-26, 22:49
社長
Henry Wu 寫:這個跟口徑無關的,只看光圈,兩者都是F6.2水平,所以速度也一樣,唯一只影響影像比例。
謝謝指導
還有一點 TMB 105/650 高檔鏡頭的透光率 98% 應該遠比 Skywatcher Equinox 80mm(無標示) 好更多 影響極大 


折射鏡的透光率差異可以忽略,那三兩個百份點根本不用儀器檢定很茌察覺,其他因素影響更大。

唯一有機會出現明顯差異的,是203APO跟C8拍木星時的曝光時間。在90年代初,那時間的C8的系統透光率只有約65%,即損失了1/3光量,所以當80年代初Roland推出他的人手磨製Astrophysics 5"折射鏡時,表明集光力會比C8好。

拍天文攝影時有更多要關注的因素,其至光學系統內的炫光問題影響更大:
"With careful attention to stray light, you may even do better than the professionals!"

http://www.sbig.com/sbwhtmls/whatsho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