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NGC1365 & SN2012fr

文章發表於 : 2013-01-07, 08:24
Subaru
天爐座NGC1365星系及超新星SN2012fr. SN2012fr是一顆Ia類型的超新星.

Re: NGC1365 & SN2012fr

文章發表於 : 2013-01-07, 10:51
社長
謝謝分享,剛看過在西藏是10:22分過中天,仰角23度,有機會我也試試。

發現之前拍RGB的曝光太長,隨時是15分鐘的Sub,現在有些非重點天體我都改為5分鐘了。

另外我想在西藏用Dob 16 GOTO一定可以目視到你圖片中的形態,而且是直視不用側目那種。

Re: NGC1365 & SN2012fr

文章發表於 : 2013-01-07, 12:17
Subaru
社長 寫:謝謝分享,剛看過在西藏是10:22分過中天,仰角23度,有機會我也試試。

發現之前拍RGB的曝光太長,隨時是15分鐘的Sub,現在有些非重點天體我都改為5分鐘了。

另外我想在西藏用Dob 16 GOTO一定可以目視到你圖片中的形態,而且是直視不用側目那種。

應該是可以的, 因為之前我用陳玉麟前輩的0.5m反射在興隆看星系如M33, NGC4565等, 是可以直視地unmistakenly看到那些features, 比攝影更細緻及立體.

Re: NGC1365 & SN2012fr

文章發表於 : 2013-01-07, 21:34
社長
Subaru 寫:
社長 寫:謝謝分享,剛看過在西藏是10:22分過中天,仰角23度,有機會我也試試。

發現之前拍RGB的曝光太長,隨時是15分鐘的Sub,現在有些非重點天體我都改為5分鐘了。

另外我想在西藏用Dob 16 GOTO一定可以目視到你圖片中的形態,而且是直視不用側目那種。

應該是可以的, 因為之前我用陳玉麟前輩的0.5m反射在興隆看星系如M33, NGC4565等, 是可以直視地unmistakenly看到那些features, 比攝影更細緻及立體.


我現正思考西藏的終極目視鏡,有個說法,一米左右已到頭了,再大一點有利於看些小星系,但星雲並沒有增益,又或者視場容不下 :roll:

亦有個說法,反射鏡的口徑每一級的差距約1.5x才會有明顯增益,所以從現在的16"升級至24"已很明顯,之後才.... :roll:

Re: NGC1365 & SN2012fr

文章發表於 : 2013-01-07, 23:41
Subaru
社長 寫:我現正思考西藏的終極目視鏡,有個說法,一米左右已到頭了,再大一點有利於看些小星系,但星雲並沒有增益,又或者視場容不下 :roll:

亦有個說法,反射鏡的口徑每一級的差距約1.5x才會有明顯增益,所以從現在的16"升級至24"已很明顯,之後才.... :roll:

我用0.4-0.6m的Dobsonsian放百幾倍看星團, 已經受seeing影響, 所以相信1m鏡可能真的沒想到太大的著數.

Re: NGC1365 & SN2012fr

文章發表於 : 2013-01-08, 10:24
社長
Subaru 寫:
社長 寫:我現正思考西藏的終極目視鏡,有個說法,一米左右已到頭了,再大一點有利於看些小星系,但星雲並沒有增益,又或者視場容不下 :roll:

亦有個說法,反射鏡的口徑每一級的差距約1.5x才會有明顯增益,所以從現在的16"升級至24"已很明顯,之後才.... :roll:

我用0.4-0.6m的Dobsonsian放百幾倍看星團, 已經受seeing影響, 所以相信1m鏡可能真的沒想到太大的著數.


有機會用過高米古的2.4米RC目視M42四合星:

viewtopic.php?f=15&t=32

以及Yerkes的40寸折射看M5星團,過兩天又到德國用10寸APO及24寸Dob看同一天體,又拼一些行星狀星雲,40寸折射看深空最震撼:

viewtopic.php?f=13&t=97

viewtopic.php?f=13&t=85

視寧度的確是一個考慮,不過集光力也是很吸引的性能提升,我猜1米為合理上限的說法,是從<7mm出瞳計算出來,以現時100度目鏡或多或少到了實用極限的目鏡計,放在一台短焦1米鏡上,可用視場已少於一度,有些好看的星雲已容不下,一些大的星系也框得差不多了。所以口徑再大,便要放棄一些目標之類的 :r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