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港DSO 集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中港DSO 集

文章

benben88 » 2012-05-13, 13:57

在香港這樣嚴重的光害下,拍LRGB 是比較難。雖然有自家天台,但要等好天才拍RGB channel也很花時問, 所以跟社長談談可否借他西藏天文台的RGB 數據, 加上我在家拍的L 或 Ha 通道,合成彩色照試試, 看看效果如何.
第一試是上週5 月9 日拍的, 社長的RGB channel 訊号比我的L 強得多, 只用了Maxim DL colour stack 疊出來.

Details :L : 130 F 6 APO (no flattener ) , V4 filier , ST 2000XM, 300 S x 20
RGB APM 105/650 with flattener , B x 21 , G X 12 , R X 35 no binning , each 600s , ST 8300 M
附加檔案
Combine L X 20 - Copy-LRGB.jpg
Combine L X 20 - Copy-LRGB.jpg (492.03 KiB) 被瀏覽 3396 次
benben88
 
文章: 299
註冊時間: 2010-03-01, 18:50

Re: 中港DSO 集

文章社長 » 2012-05-13, 14:19

我前數天在滿月前後補了廿多張G通道,那三個通道的總曝光會平衡些。

L通道的作用就是縮短曝光時間,但代價是望遠鏡及大氣造成的色差分解不出來,所以拍行星時是不應用LRGB而只應該用RGB的。你的L的曝光時間只是300s,是否NABG晶片配合F6系統,在你的環境下已到頭了? 我不難理解有些暗位是sky limited的,因為我每次上大帽山遠眺元朗方向,都看到有一層煙霞覆蓋著。另外若用上了V4,我看已不應歸入L的類別了,能改用P2嗎? :roll:

好奇的問,780及650焦距,兩個不同的CCD,影像不同的比例下如何疊加的?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好開始,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日後分享數據一起玩的事情多了。

若是ST2000這片幅,實在不加平場鏡還要好一點,因為日系的望遠鏡加了平場鏡也以軸上最優化,然後向像場邊緣劣化。而我105/650用的TMB 3.5",最優化點是在軸外一度,以取得目標像場6x7片幅下最大的良像圈,但同時又照顧中小片幅的成像。你的鏡若不加的話,只要片幅不超過月亮直徑,效果沒分別。例如我的203APO配8300片幅,不加問題也不大。Riccardi則以軸上為最優化點,最近收到Massimo的計算,標準版0.75x竟然連400 f8 RC也能修正 :shock: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中港DSO 集

文章benben88 » 2012-05-13, 21:28

我的P2是52mm , V4 是48mm, 我的鏡放不下52mm ,只好用48mm .
當晚透明度很高, 我家天台可見南十字, 可以拍8-10 min 單張 , 但300s 在我家是一般好天的上限, 所以就不打算加長曝光.
用Maxim DL 的Align, 用我的小視場作reference , 它align 完就把你的大視場相resize/chop 成和我的L 一樣大少.
benben88
 
文章: 299
註冊時間: 2010-03-01, 18:50

Re: 中港DSO 集

文章社長 » 2012-05-13, 22:48

benben88 寫:我的P2是52mm , V4 是48mm, 我的鏡放不下52mm ,只好用48mm .
當晚透明度很高, 我家天台可見南十字, 可以拍8-10 min 單張 , 但300s 在我家是一般好天的上限, 所以就不打算加長曝光.
用Maxim DL 的Align, 用我的小視場作reference , 它align 完就把你的大視場相resize/chop 成和我的L 一樣大少.


我有用52及48mm的V4及P2,以你的情況應考慮用濾鏡盒了。

另外軟件及後期處理是我們目前的樽頸,待我下月從西藏回來,是時候解決了。

很明顯在香港市區拍星系實在太吃力,不會合作拍其他的?

這分鐘正在西藏拍L通道,12:30後改拍NGC6888直至天亮,但今天的天氣比較暖和,這分鐘仍有+10度,ST8300M開盡制冷仍有-24.5C,那跟之前的有些分別。至於那些圖檔,我在想,若懶一點的話,不如在西藏的電腦輸入指令,直接FTP到你的電腦上  :lol: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