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3-28, 17:35
wolf123
Mak127+350D,分別是2007年ISO1600 10min*6 NR=ON(未改IR)加上2008年 ISO1600 5min*10 NR=ON的兩次疊加,50%縮圖,局部裁切,旋賺90度,早期用MAXIMDL疊圖再至PS後製,後來曾用DSS重新疊圖後製,但都調不出好的效果,以後有機會好好再拍一次 :D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3-29, 11:14
universe24
大焦比啊!长气的问下,自动导星吗?为何没有考虑把单张的曝光时间拉长?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3-29, 17:52
社長
我昨天做庫存,也在考慮是否拿一台Mak 150或127出來拍深空 :roll:

昨晚天色不佳,但仍有機會把5D Mark II拿出來再測試一下,證實真的出現焦平面及對焦問題,基本上可以宣告台灣之旅全軍覆沒 :cry: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3-29, 18:52
wolf123
universe24 寫:大焦比啊!长气的问下,自动导星吗?为何没有考虑把单张的曝光时间拉长?

導星是一定要的啦,有時導的還不一定準,那是候都是用相機做NR,再拉高曝光時間的話,還需要一倍的時間NR,然後才能看到星點有無脫線,如果脫線就慘了,一晚根本拍不了幾張,M51 ISO1600十分鐘經過NR處理看100%的原圖,其實狀況是很糟的,後製時一直用Neat image消雜訊 :oops:
總之不敢拉長曝光時間的原因就是對配備設置沒用信心,怕追不準 :mrgreen:
拍完單張用小小的相機LCD預覽,好漂亮,因為縮的很小,雜訊都壓縮掉了,而且看起來亮度也夠,心裡還暗爽,回家看原圖只有這副德性,100%原圖局部裁切,拍攝資訊應該還在圖檔上,ISO1600 600秒。
IMG_0021.JPG
IMG_0021.JPG (223.15 KiB) 被瀏覽 15983 次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3-29, 18:57
wolf123
社長 寫:我昨天做庫存,也在考慮是否拿一台Mak 150或127出來拍深空 :roll:

昨晚天色不佳,但仍有機會把5D Mark II拿出來再測試一下


MAK拍M42,M16,M20等等也是輕而易舉,5D MarkII是否能錄HD?在youtube好像看到有人用5D搭配C6錄製月亮,看起來還不錯(我以外行人的角度看) :)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3-29, 21:27
社長
月面行星還是用黑白攝像頭吧,省不了的 8-)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4-05, 15:36
Simpleasure
很漂亮,不过总共爆50分钟还是时间不够。
记得国内同好前几日拍M51,爆了5个小时,信噪比就是好啊。
谢谢WOLF兄分享。马卡拍出这样的照片,已经很是厉害。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4-05, 18:34
社長
個人喜趣而言,拍深空的話,星系 > 星雲 > 星團

因為要拍好星系,隨時要用上數小時,十數小時,甚至個別情況下要數十小時曝光。這些星系要求的攝星鏡焦距也特別長,可說是一般業餘深空的最高要求水平了。

每一次看到這個網頁上,用長焦APO曝光50小時的星系照,我就知道自己的目標所在了.... 8-)
http://www.tao-observatory.com/galaxies01.html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4-05, 20:28
wolf123
社長 寫:個人喜趣而言,拍深空的話,星系 > 星雲 > 星團

因為要拍好星系,隨時要用上數小時,十數小時,甚至個別情況下要數十小時曝光。這些星系要求的攝星鏡焦距也特別長,可說是一般業餘深空的最高要求水平了。

每一次看到這個網頁上,用長焦APO曝光50小時的星系照,我就知道自己的目標所在了.... 8-)
http://www.tao-observatory.com/galaxies01.html

依我看可能要有私人天文台才辦的到 :shock:http://panther-observatory.com/這裡的圖也是猛到爆!
不知道社長的天文台有無拍過深空?

Re: 再分享張舊相 M51

文章發表於 : 2010-04-05, 21:40
社長
這個 Panther Observatory 我自03年起已關注它,跟台主也有交往,因為當時他很常用一台APM-TMB 105/650,亦即我帶到台灣的那台。

白鷺湖天文台沒有拍深空的條件了,主要功能還是作公眾教育活動。

我有準備,在本年底開始,會定期來台灣高山拍星的,因為大方便了,而我的公司事務安排一下,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的確可以每月來台灣拍一次星,例如星期五白天來台,入黑前到山上動手,星期一清早離開。

我或許會有一天會自己搞遠程天文台,但現時沒有這個準備,因為我不會放棄目視,日後可能是一面用器材自己拍星,一面用台大鏡看星的。遠程天文台的搞法很多,其中一個方法是買個現成的,這兩天看到智利有一個遠程天文台出售,有天文台、派拉蒙赤道儀、C14等,但我個人現時還不太熱衷這種純電腦操作的模式。因為還想繼續尋找少年時的星空夢,還有那條遺失了廿多年,在香港大嶼山看到比現時合歡山上白得多的銀河,7x50雙筒鏡下的M31是看到旋臂的。或許,我可以多預一套器材,長期存放在台灣,來台時才開車送上去,那我每次帶鏡及相機便可,可以輕身上路。

或許今年底我會搬家,若計劃成實的話,可能是香港島南區視寧度比較好的地點,並在天台建立一個家居圓頂,那203APO的使用率便會大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