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e24 寫:我不是很理解色球差,不过蓝色的修正确实比较差,这点我在第一次测试的时候就直接的把问题告诉英田了,还有就是平场的问题,后来出了对应的平场镜,但无缘一试。
我所指的是球面差,拍摄月亮的时候,使用liveview对焦,明明就是对焦好了,但拍摄出来的月亮总是松散,不够结实,但放大100%检查的时候却又不见得是失焦的问题...
拍摄星星的时候也没有看出有球面差,很不了解...。
自从我对比过了两家“名牌”的APO后,我就知道英田的镜子其实是很好的镜子了,以后也会继续支持英田的镜子,所以本来打算进FS60CB的,后来还是看英田何时出air spaced的60APO,目前的还是胶合产品。
現時市面上用的ED玻璃類別都大同小異,所以焦比、修正度的格局也大致上是那樣。最大影響是玻璃材質的級別,以及後期造工。
若要買一片頂級的150ED玻璃,價格可能跟一台150APO相若,所以Astrophysics及TEC是買一批次一等的回來自行檢定,找合適的去造鏡,那樣才能省成本。Takahashi及Borg等用Canon-Optron那是另一種取向,APM是LZOS自己鑄造玻璃又是另一取向。
後期造工影響之大,遠高於光學設計本身,Astrocafe裡也有同好手上有另一品牌的三片空氣頭80APO,連成像也有問題。
英田應該是好鏡子,當然要像Skywatcher那樣的世界級大厰,質量又是那麼穏定,還是需要一段成長過程的。日後的空氣頭出來,應該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選Skywatcher的原因,是因為銷售進出口過百噸的望遠鏡後也沒有多少宗品質問題,反觀有些不算是小品牌的,我看有些銷售商賣一台担心一台。
你當日是看著我很簡單的用三顆M10縲絲就把228 f9 APO的物鏡固定在2米多長的鏡筒上,不用檢查調校,光軸就那麼完美,其他大大小小從80到304都是這樣,也是一樣放心。
這句不太明白:
"拍摄出来的月亮总是松散,不够结实,但放大100%检查的时候却又不见得是失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