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Omega星團

到台灣後首張開光照,以21.9低緯度,趁奧米加星團過中天時,在頻密掠過的雲隙之間、100米外一群青年不斷放的煙花、天空上不時飄過的孔明燈下,爭取10分鐘拍攝了這張照片,但最後還是逃不過人造衛星的襲擊
心灰意冷,加上照片質量太低,免得花時間處理。導星期間發現LVI上的XY Chart來回波動無衰減,尤以一軸為甚,當時視寧度不致於太差,拍攝環境無風,所以遁內部問題查找,發現該指向緯軸極不平衡,所以這張照片追蹤並不合格。而且奧米加星團過中天時仰角不高,大氣也嚴重影響影像解像度。
儀器:APM-TMB 105/650 APO折射鏡、TMB 3.5"平場鏡、Sky Watcher HEQ5 Pro赤道儀
導星:第一代LVI導星器、9x50尋星鏡加2x巴羅透鏡、有效焦距350mm
相機: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IDAS LPS P2 光害濾鏡、ISO 1600 單張曝光10分鐘。
地點:台灣墾丁鵝鑾鼻
處理:無平場、無暗場(室外26攝氏度)、僅Photoshop curve & histogram stretching
後來發現,其實3分鐘都差不多了,有點浪費時間,也累積了低仰角視寧問題造成星點漲大,稍後或許試用Photoshop的收細星點技巧騙騙眼球。今晚再接再厲...
1. 全圖resize出圖
2. 中央1800x1200裁切,50%出圖

心灰意冷,加上照片質量太低,免得花時間處理。導星期間發現LVI上的XY Chart來回波動無衰減,尤以一軸為甚,當時視寧度不致於太差,拍攝環境無風,所以遁內部問題查找,發現該指向緯軸極不平衡,所以這張照片追蹤並不合格。而且奧米加星團過中天時仰角不高,大氣也嚴重影響影像解像度。
儀器:APM-TMB 105/650 APO折射鏡、TMB 3.5"平場鏡、Sky Watcher HEQ5 Pro赤道儀
導星:第一代LVI導星器、9x50尋星鏡加2x巴羅透鏡、有效焦距350mm
相機: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IDAS LPS P2 光害濾鏡、ISO 1600 單張曝光10分鐘。
地點:台灣墾丁鵝鑾鼻
處理:無平場、無暗場(室外26攝氏度)、僅Photoshop curve & histogram stretching
後來發現,其實3分鐘都差不多了,有點浪費時間,也累積了低仰角視寧問題造成星點漲大,稍後或許試用Photoshop的收細星點技巧騙騙眼球。今晚再接再厲...

1. 全圖resize出圖
2. 中央1800x1200裁切,50%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