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調色盤 趴兔

Observing (Deep Sky) - 星雲、星團、星系攝影及觀測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

rogerrao » 2010-05-22, 18:43

2010.05.17 攝於台灣合歡山昆陽

STL11000M(-10),NFD300mm F2.8L

L-10min x6
R-5min x3
G-5min x3
B-5min x3

圖檔
頭像
rogerrao
 
文章: 32
註冊時間: 2010-04-24, 00:10
來自: 台灣 楊梅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社長 » 2010-05-22, 23:46

謝謝饒兄分享,這次上山還是很高產的 8-)

看來135片幅配300,拍這個調色盤還是可以的,讓我想想找台180至300之間的好鏡試試。

要麼用135配ST8300M試試 ,不過還在等濾鏡盤 :mrgreen: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社長 » 2010-05-23, 20:31

想請教饒兄一樣事情,L通道主要是省時間,有沒有機會只用長時間曝光的RGB合成圖像? 會否對這些特別是低緯度的天體有幫助,在高解度像拍攝時是否會銳一點?

雖然不可直接比較,但我現時拍行星已放棄L通道,只用RGB合成了,LRGB vs RGB的差別是很明顯的,特別是仰角50度以下的天區。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rogerrao » 2010-05-23, 23:51

小弟對LRGB合成的詳細理論也還不是很了解
但就最近學習處理的經驗
RGB合成後的品質都不是很好
需加入Luminance後影像品質才能提升
如果看原始檔
在Luminance濾鏡下拍攝的照片是比較細膩的
頭像
rogerrao
 
文章: 32
註冊時間: 2010-04-24, 00:10
來自: 台灣 楊梅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社長 » 2010-05-24, 01:40

其實LRGB的因由是省時間,因為L就等於同時拍攝R、G、B,即1小時的L就等於3小時的RGB(假設3個色彩通道都是均衡的),所以很多人會重點拍L而降低RGB的曝光量,因為後者只用提供色彩而可以稍降訊噪比,而前者則照顧了訊噪比。

以拍行星來說,其實曝光樽頸在相機幀速,所以L的曝光是1/100s或RGB各自在1/30s,最後在同樣的時限內,例如高解像度的木星照要求的1至2分鐘極限,總幀數是沒分別的,而視寧度好的情況下,1/30s是絶對沒問題,反而L郤因為融合了大氣色差等各方面的問題,所以LRGB很明顯比RGB差很多。

所以我在想,只要夠瘋狂,單拍RGB的長時間累計曝光的深空也許會比LRGB好,或許拿1小時的L跟3小時的RGB比較一下會有些答案? :roll:

不知道了,純猜想而已,不過稍後我會做這樣的實驗。另一個是高取樣度下的單色及彩色CCD成像比較。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universe24 » 2010-05-24, 08:00

小弟的愚见...

在光学系统完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况下,只拍RGB理应可以达到LRGB同样的效果,最后还是讯噪比的问题而已。
有L的好处在于,如果光学系统上有些许的天生误差,那么L就可以作为综合误差的作用,尤其色差。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社長 » 2010-05-24, 10:21

universe24 寫:小弟的愚见...

在光学系统完全没有任何误差的情况下,只拍RGB理应可以达到LRGB同样的效果,最后还是讯噪比的问题而已。
有L的好处在于,如果光学系统上有些许的天生误差,那么L就可以作为综合误差的作用,尤其色差。


William,不太理解你說的"综合误差"是什麼意思,為何會是好處? 可否詳細說說? :roll:

因為我的體驗是(當然只限於行星拍攝),因為L拍進了便不能再分開哪些是R、哪些是G、哪些是B造成的,所以光學系統色差及大氣色差便無從處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universe24 » 2010-05-24, 11:14

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当望远镜有色差,拍摄L的时候,星点会比较肥大,而光的分布从星点中心到边远是呈现某种程度的顺滑的(视色差严重性而定),而加上RGB后,星点依然是肥大的,但总体星点还是很平顺的,看起来就不会怪怪的。

如果是RGB合成,因每个通道可以从新对焦,使星点变得较为细小,那么合成后,或许会比LRGB更加细致。

这只是小弟的愚见。
頭像
universe24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2010-02-13, 16:41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willis » 2010-05-29, 09:44

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the RGBL or RGBHa etc. May be I need to spend sometimes on the topic. But the photo is very good. The details of the stellar dusts are quite clear.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社長 » 2010-05-29, 20:48

willis 寫:I don't really understand the RGBL or RGBHa etc. May be I need to spend sometimes on the topic. But the photo is very good. The details of the stellar dusts are quite clear.


台灣王維豪博士的星野攝影一書內,有一節寫這點寫得很好的,我有這書,你可以看一下。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星空調色盤 趴兔

文章社長 » 2010-05-29, 20:52

universe24 寫: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当望远镜有色差,拍摄L的时候,星点会比较肥大,而光的分布从星点中心到边远是呈现某种程度的顺滑的(视色差严重性而定),而加上RGB后,星点依然是肥大的,但总体星点还是很平顺的,看起来就不会怪怪的。

如果是RGB合成,因每个通道可以从新对焦,使星点变得较为细小,那么合成后,或许会比LRGB更加细致。

这只是小弟的愚见。


就算用反射也有好處,特別是不少深空是在低仰角拍攝的。

而且若沒有L通道,純RGB本身可以精確register以解決大氣色差問題,所以星像也會銳一些。

因為在王維豪博士的星野攝影一書也提到,最終極高解像度的深空攝影還是會用純RGB的,而我去年拍木星時也察覺此點 (加入L通道有反效果),所以我才有這個疑問 :roll: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深空及星野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