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APM 203 APO 折射鏡試拍土星

文章發表於 : 2011-04-03, 08:28
社長
以下轉述本人兩年前發表的一篇網誌,以方便Astrocafe結連及內地同好參考:

http://hk.myblog.yahoo.com/galaxyscient ... le?mid=322

APM 203 APO 折射鏡試拍土星
2009年3月20日
--------------------------------------------------------------------------------------

昨晚入黑後,與老師一起到白鷺湖天文臺架起APM 203 f7 APO折射鏡,隨後友人也到,準備觀賞土星及拍照。三天以來昨晚的天氣最好,尤其是接近午夜時份。

8時多架起望遠鏡,首先觀看土星,當時仰角只有三十多度,無甚看頭,而且霞霧尚未散去。在老師指導下,轉看獵戶座大星雲的”四合星”,在獵戶座腰帶三顆星也不能見的情況下,配合TMB Supermonocentric 7mm在二百倍下,細心觀看可見5顆星,視寧度開始轉好,不時可見幾顆星的埃裏盤及衍射環。

指向天狼星,當時天空透明度不高,並無指望看到伴星,但望遠鏡從儲存室拉出來架起不足半小時,看到埃裏盤及衍射環外還有一陣陣主鏡散熱氣流向上揮發,有點像日食時的日冕吧。

然後大家興致勃勃,準備接上器材試拍土星,其中包括尋星鏡等,筆者本身對尋星鏡無甚要求,所以一枝Sky Watcher的夜照明尋星鏡夠用了,亦能幫筆者較易對準土星。筆者不排除在整台望遠鏡上尚有些機械部份要調整一下,以現時的設定,這台望遠鏡架在派拉蒙赤道儀上,用手敲打及推沖,星像仍會跳動的,但衰減很快並且星體亦很易”回位”。由於沒接上電腦軟體,昨晚的赤道亦是隨意擺放,是對拍攝以及最後成像有些影響的。

另外因為很多東西都是首次使用及裝配,其實有點手忙腳亂,在黑暗裏,花了點時間把羽毛電子調焦裝好,試用直焦1400mm、接上Televue的3x巴羅透鏡、以及4x Powermate拍攝,以影像細緻度來說,以後者最佳,利用映美精DMK21照相機,曝光亦可維持在1/23秒。由於花了十美元選用外購Codec,拍攝10分鐘的檔案才117MB大小,但Register郤限制了最多處理10,000張照片的影片,最後縮短曝光至5分鐘。

從昨天實況所見,利用映美精的操作軟體把土星像放大400%,利用羽毛電子調焦逐格調准,可以發現這套設備是拍星的必須品,也是超高倍目視的重要利器。實際上,利用手控調焦,超過3、4個單位以上便可看到影像超出最銳利點,由此可見,這套設備只可說是剛夠應付調焦要求,人手調焦基本不可行了。

拍了一些照片,大家很驚訝白鷺湖天文臺的視甯度頗高,不計赤道儀本身的極軸校準問題,土星基本上靜止不動,只是在視寧度不佳時光環及本體有些模糊而已。或許可以歸功白鷺湖中心的環境吧,北面為吐露港,拍天文臺外為一片私人草地,北面及東南有一個大魚塘,其他地方綠樹成蔭。老師應為要看的都看到了,先行離開,並說下次希望進來拍拍月面(他可說是拍攝月面高手了)

拍了一些照片,經過簡單處理如下。基本上昨晚拍的設定並未優化,沒用濾鏡,而影像處理也是用最直接簡易方式。圖中可見土星光環的卡縫清晰可見,另外除最大的泰坦衛星外,還有直徑559公里10.3星等的Dione、以及直徑764公里9.3星等的Rhea。但可以說,望遠鏡目視所見,只會比照片中顯示的更多更漂亮,影像更細滑。

當時土星位處仰角70度以上,天色透明度不高但整個天空雲霧散去,卸下拍攝工具後,嘗試用Supermonocentric 4mm即350倍下觀看土星,發現意猶未盡,接上TMB 1.8x ED Barlow推上630倍,土星影像仍然亮度十足,但細節稍柔化了,換上Supermonocentric 5mm在504倍下觀看,再用羽毛電子調焦微調至最佳焦點,最佳焦點位置是很精准的,沒有半點模糊地帶,說明這台望遠鏡的光學成像及光軸精度極高,另外由於Supermonocentric目鏡的視場較小,所以要保持土星停留在視場正中央,以獲得最銳利影像。

在這個放大倍率下,土星影像之大,根本就是把上面照片放在不足1米外的電腦螢幕看一樣,只是影像細節更多更細膩。觀看期間,友人不斷發出驚歎聲,我們均認同,那種視覺上的震撼,以及色澤的豐富,就像看一張哈勃望遠鏡拍出的照片,當然,後者的細節是我們不可能看得到的。

看到這裏,筆者不禁得出兩個結論,

1. 買203 f7而非f9是正確的,一如APM的Markus Ludes告訴筆者,他們在德國的星空派對均是用f7而非f9,取其方便,而且影像在500倍下仍維持結實,筆者證實這點,所以現時的銷量都以f7較多。

2. 這台望遠鏡,至少在香港的視寧下,Televue的Al Nagler先生所說的地面望遠鏡350倍極限,對筆者並不適用。筆者在350倍及504倍下觀看土星,在昨晚的視寧度下,後者是有明顯增益的,筆者亦很相信,在天氣條件更佳下,可進一步推至630倍。

Re: APM 203 APO 折射鏡試拍土星

文章發表於 : 2011-04-26, 14:31
Nebulas
看来 130/1200 还是有力度发挥。焦距相差不大. :D

Re: APM 203 APO 折射鏡試拍土星

文章發表於 : 2011-04-26, 16:35
社長
若光圈在大概f8或以下,以現時的晶片像素來說,拍深空還是焦距決定解像度,並且受制於視寧度。

但由於拍攝行星月面時,因為追求解像度,有效光圈一般都在f20甚至f40以上,埃里盤已大過常規拍攝用的攝像頭像素,例如DMK31及DMK41的4.65um、或DMK21的5.6um,那在同樣焦距下控制埃里盤大小是提升解像度的最好方法,即是說增大口徑。

拍行星為例,4000mm以下有效焦距不容易拍出動心細節,6000mm以上有些看頭,但世界級作品,很多時都在8000mm甚至10000多mm焦距以上發揮,所以你看到現時國外不少頂級作品都是用300、400口徑的望遠鏡拍出來的。

Re: APM 203 APO 折射鏡試拍土星

文章發表於 : 2011-04-26, 19:50
Nebulas
社長 寫:若光圈在大概f8或以下,以現時的晶片像素來說,拍深空還是焦距決定解像度,並且受制於視寧度。

但由於拍攝行星月面時,因為追求解像度,有效光圈一般都在f20甚至f40以上,埃里盤已大過常規拍攝用的攝像頭像素,例如DMK31及DMK41的4.65um、或DMK21的5.6um,那在同樣焦距下控制埃里盤大小是提升解像度的最好方法,即是說增大口徑。

拍行星為例,4000mm以下有效焦距不容易拍出動心細節,6000mm以上有些看頭,但世界級作品,很多時都在8000mm甚至10000多mm焦距以上發揮,所以你看到現時國外不少頂級作品都是用300、400口徑的望遠鏡拍出來的。



所以我过去常问你 175/F8, 203/F7 拍行星中口径 vs 焦距的经验。 这个看法,看来我们没有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