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橋Mewlon 250 行星拍攝

2008年夏季,我多次運用Celestron 8吋SCT (C8)和3x barlow (f=2000mmx3=6000mm) 拍攝木星,發覺在一般大氣透明度下,相機的增益要頗大 (用DBK21相機時,增益大約為800),但曝光時間仍很長 (約1/20s)。我希望減少相片的雜訊,又想減少曝光時間,於是便想購買更大口徑的望遠鏡。
之前買入過Celestron的11吋SCT,但是我發覺自己未能獨自把鏡筒放上赤道儀,要有學生幫助才可以。由於我每次拍攝都要在街頭裝起儀器,這是很大的問題。此外,C11的焦距很大,手動對焦時望遠鏡往往震動頗大。
買入Mewlon 250,主要便是因為它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我購買時特別說我要的Mewlon是用箍環(tube holder)的,而非另一版本,使我可以輕易獨自裝起這鏡;電子調焦則解決了對焦時的震動問題。此外,這鏡的對焦不是調校主鏡,而是調校副鏡,所以沒有主鏡抖動(Mirror shift)的問題,相反Celestron的SCT (特別是較大口徑的型號)的mirror shift問題要另外購買mirror lock解決 (Meade的LX200系列SCT則已有mirror lock)。網上對Mewlon 250的評價一般都很正面,於是Mewlon 250便是很理想的選擇。
2008年冬天,Mewlon終於到手,可惜冬天視寧度一般,又只有金星值得拍攝,到2009年土星季節又正是天氣較差的春天,所以一值沒有認真運用這鏡。
2009年8月14日(木星衝)和15日,終於在機會試試這鏡的威力:
http://www.spaceweather.com/archive.php ... &year=2009
之前買入過Celestron的11吋SCT,但是我發覺自己未能獨自把鏡筒放上赤道儀,要有學生幫助才可以。由於我每次拍攝都要在街頭裝起儀器,這是很大的問題。此外,C11的焦距很大,手動對焦時望遠鏡往往震動頗大。
買入Mewlon 250,主要便是因為它解決了這兩個問題。我購買時特別說我要的Mewlon是用箍環(tube holder)的,而非另一版本,使我可以輕易獨自裝起這鏡;電子調焦則解決了對焦時的震動問題。此外,這鏡的對焦不是調校主鏡,而是調校副鏡,所以沒有主鏡抖動(Mirror shift)的問題,相反Celestron的SCT (特別是較大口徑的型號)的mirror shift問題要另外購買mirror lock解決 (Meade的LX200系列SCT則已有mirror lock)。網上對Mewlon 250的評價一般都很正面,於是Mewlon 250便是很理想的選擇。
2008年冬天,Mewlon終於到手,可惜冬天視寧度一般,又只有金星值得拍攝,到2009年土星季節又正是天氣較差的春天,所以一值沒有認真運用這鏡。
2009年8月14日(木星衝)和15日,終於在機會試試這鏡的威力:
http://www.spaceweather.com/archive.php ... &yea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