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M-TMB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Observing (Solar system) - 行星、月球、彗星、小行星等各項目視及攝影技巧

APM-TMB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

社長 » 2010-02-04, 01:36

我很享受拍行星月面的過程,因為簡單快捷看到成效,但很怕要做後期處理,往往兩三小時的拍攝就帶來幾個月的煩惱....

2009年9月17日,當晚的視寧度十分理想,氣溫也很適中,把望遠鏡開車載到觀測站,原本打算架起鏡後也打算讓它透透氣一小時才拍,怎知半小時不夠,放TMB Supermonocentric 5mm目鏡觀看,發現細節很豐富,再加1.8x ED Barlow,推高至500倍下也很穏定,所以馬上動工拍攝。經過春夏秋三季,對這台大口徑折射鏡的熱平衡有點放心了,最近買了一把紅外線測溫器,以便量化一下各方面數據作日後參考。

在木星過中天前後拍了兩小時,這些影片有先天局限,當時是拍LRGB的,所以每個彩色通道只拍了600張而且增益調至最高,原本打算以L通道提供細節及壓低訊噪,但後來發現拍行星並不需要L通道, 所以手上的RGB訊息並非在最優化水平,訊噪特別高。所以若今年再戰,會以90多秒完成RGB各拍攝1000幀,質量肯定能再上一層樓。 另外相機沒清潔好,單張下不明顯,作製作動畫後便無所遁形了。

正常來說APO折射鏡拍的行星照片細節和目視相若,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只是經後期處理後,照片的色彩飽和度及對比度應稍高。例如這些照片跟當晚目鏡下所見木星面細節相若,在衛星Ganymede上看到的是一條橫跨圓面的暗帶,照片上也確認了這個細節。目視上,其實照片裡有的東西在300倍已可看到,但眼睛會很累,若推上500倍會容易一點,但反差會低些,因為已超越每英吋50倍的指標,所以飽和度及對比度已下降,這個對月面土星等高對比度天體是沒問題的,但木星會有較大影響。目視質感上因為沒有那些"噪點",看來平滑一些,但也受到大氣擾動影響,不會那麼穏定,但大氣靜下來那一刻,那種美並非照片可比擬。
Jupiter RGB LQ.jpg
Jupiter RGB LQ.jpg (77.26 KiB) 被瀏覽 29382 次

以下影片合成了當晚上10時40分至11時20分左右,共40分鐘的木星運動。當晚其實拍了三組共百多段片段,有小比例木星,也有超大比例木衛面形態等,超過100GB,有頼高速外置硬盤,全部可實時從相機輸出儲存。從拍攝到現在都沒有太多時間做後期處理,也有點累了,所以這17組並沒有作獨立最優化處理,但受惠於當晚穏定的視寧度,至少全部都能展現木衛表面形態,這是203口徑望遠鏡拍攝木星的合格指標。
20090917Jupiter.gif
20090917Jupiter.gif (869.42 KiB) 被瀏覽 29382 次

另外比較之下,黑白照相機配RBG濾鏡拍攝,真的比彩色相機解像度明一截,而且曝光時間也短得多,不過後期處理的要求也高得多。整套器材如下:

APM-TMB 203/1420 APO 折射鏡
Paramount ME 赤道儀
PWT三腳架
映美精DMK21相機(黑白)
Baader LRGB濾鏡
Atik電動濾鏡盤
攝於香港西貢北潭涌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David » 2010-02-04, 10:47

Except the unavoidable noise (larger aperture is still better in this regard), the pictures and animation are truly amazing. With a refractor, there is no need to do a lot of work to bring out the details, and we can see the details that you show in these pictures clearly visually due to its high contrast. With my Mewlon 250, the noise is less because I can use less gain, but more work is required to bring out the details. Visually, Mewlon 250 is also less stunning because of less contrast.

Let me post my Mewlon pictures later. For me, Mewlon 250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en compared with your set up. There is simply no ideal scope.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社長 » 2010-02-04, 11:52

David 寫:Except the unavoidable noise (larger aperture is still better in this regard), the pictures and animation are truly amazing. With a refractor, there is no need to do a lot of work to bring out the details, and we can see the details that you show in these pictures clearly visually due to its high contrast. With my Mewlon 250, the noise is less because I can use less gain, but more work is required to bring out the details. Visually, Mewlon 250 is also less stunning because of less contrast.

Let me post my Mewlon pictures later. For me, Mewlon 250 has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en compared with your set up. There is simply no ideal scope.


Thanks David for the nice compliment, I fully agree that there is no such thing as "ideal telescope".

以個人來說,我認為同樣是高橋品牌,MT系的反射鏡例如MT250是較平衡及稱職的一台望遠鏡,特別是現今世代以電子行星及月面拍攝來說,F6焦比已不算短,diffraction limited成像圈已足夠涵蓋一般的晶片如DMK21等,而且其副鏡徑(CO)也比號稱行星月面鏡的Mewlon小,所以成像對比度也較高,另外配上相應減焦鏡等,又可拍攝大視場深空天體。但奈何其本身的重量及體積郤非一般人的能承受,赤道儀要求也高得多,可說是"一濶三大",所以我個人看Mewlon是為那些不能承受大牛反的重量及體積而設的一種妥協,之前跟我的老師KC Pau諮詢過,他也因為不喜歡Mewlon的CO太大影響到影像對比度,最後返璞歸真用Zambuto 250 f6主鏡組裝牛頓反射鏡拍攝月面。當然以你的情況,要經常流動觀測,又想從C8的性能上再上一層樓,Mewlon郤又是一個很合理的選擇,我的望遠鏡在你的Mewlon+EM200旁,就顯得笨重得太多了,還記得望遠鏡最初回來數月,因為不太熟習如何架起望遠鏡,第一次參與路邊天文回來就腰痛得要命了。

看過David的木星照,我也很同意Cloudynights上的評價,應是年內所見Mewlon拍攝的最佳木星照之一了,特別是去年木星在香港的視仰角特別低,最高也僅有50度,所以很難得在這種限制下發揮得如此好。也要承認,過去一年的拍攝裡,沒有David指導,我連某些最基本的技巧也沒弄懂 ;)

不過也很想提到三點,

1. Mewlon 250的副鏡電動調焦很實用,避免了大部份卡反、施卡、馬克蘇托夫等鏡因調焦時出現的主鏡抖動問題。

2. 在現今世代,Feather Touch調焦座幾乎以成為進階攝星者的必備品,APM, Astrophysics, TEC等都強強聯手了,所以你現在的改動,換上2" Feather Touch調焦座是很正常的。

3. 唯一我至今不理解我倆看到的問題,為何這種開放式鏡筒散熱比我的203折射鏡還要長? 這點我很費解。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David » 2010-02-04, 21:59

回應數點:

1. 有關行星拍攝,我都是學習眾多香港同好的例子和他們無私的分享 (包括Eric Ng, Canon Lau, Wah!, Subaru, Daniel Chang等),一次香港天文學會邀請Chris Go到港分享也令我獲益良多。

2. 選擇望遠鏡,除了是光學質素外,我個人也會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可攜性,因為我每次觀星和拍攝都要出外,所謂"The best telescope is the one you'll use most often."。因此,就算我有很多錢,也絕對不會買你的8吋折和Paramount。Mewlon 250有它的缺點,但每支鏡都會有缺點,只在乎個人認為那因素是否重要。你的8吋目視較精彩,但重、貴、拍攝時雜訊多,Mewlon則相反。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社長 » 2010-02-05, 00:23

舉個例子,其實我很反對一句說法 "超級跑車是每個男人的夢想",至少我不喜歡。因為在一個自由的社會,沒有一個產品能滿足所有的人。

所以望遠鏡的光成像雖然有客觀定論的方法,但最終什麼望遠鏡適合哪個人的哪種用途,最後還是因人而異的,而且一個人的"最好選擇",仍只是一個"最佳妥協"下的選項。

我對自己選擇這台8吋APO折射鏡的有幾點分享,

1. 優質的APO折射鏡,以同口徑計是所有類型望遠鏡中的目視效果最好的。但若進行拍攝,這些差距又可以後期處理拉近甚至打平手。細想90年代初Hubble太空望遠鏡升空後才發現有嚴重球面像差,但經技術高超的影像處理後,影片還是超越所有地面望遠鏡。

2. 我選這台8吋APO的焦比是f7,論目視成像,比同品牌的f9型號稍遜。按光學設師Thomas Back所說,例如一些在f7裡很臨界的星象細節,在f9裡會實在一些。但這台f7型號的望遠鏡是我可以流動用的最大口徑及最長焦距APO折射鏡,而這個口徑折射鏡也是固定天文台的起點(至少值得為其建個數萬元的小圓頂天文台),所以對我來說是不用選擇的選擇。

3. 美國一位APO折射鏡的擁躉Jim Phillips,他有APM-TMB 254 f9 APO (我現時手上也有,未架起),也有APM-TMB 203 f9 APO以及TEC 200 f8 APO,他跟我說254APO的確在視寧度好時勝過203APO那台,集光量也能承受更高的倍率,但若不滿意203APO表現,不如不要看星了。至少對我來說,現在手上這台望遠鏡能讓我在視寧度好時看到木星衛星Ganymede上的地貎,最高實用倍率可推至600倍以上,深空天體表現不全敗給18吋反射鏡,應心滿意了。

4. 另一個重要因素是我真的很懶,很怕調光軸,很怕不時要清理鏡片,很不喜歡那種不確定的感覺,不知自己的目視或照片是否因這些不穏定的因素影響而打了節扣,我畢業後在工業界從事品保工作,經驗讓我很清楚知道一件性能穏定工具的重要性,所以選擇折射鏡是因為其基本上不用保養。90年代中到訪南京大學,用那台有數十年歷史的5吋Carl Zeiss長焦折射鏡看衝日下的火星,全鏡除了鏡頭及目鏡外,鏡筒上每一吋地方都積了厚厚的塵,但影像仍是非常的”Carl Zeiss”。08年7月3日晚上到訪美國威斯康辛州的Yerkes天文台,用那台百多年歷史,全球最大口徑的40吋折射鏡,以500倍目視觀看M5球狀星團,那種美,影像的結實及對比度之高,就像翻開一本黑白印刷的古典天文攝影集一樣。對,我手上有一本1995年從倫敦帶回來的百年老書,是Lick Observatory的天文攝影集。

5. 我從30年前小學時代用眼鏡片捲紙筒折射望遠鏡,到後來跟老師學習磨鏡,再買反射鏡片組裝牛頓望遠鏡,再買入第一台易手的厰製Astro 76/910折射鏡,再到17歲那年重建中大天文台的反射鏡(即現時白鷺湖天文台的12” f8.5牛頓鏡),到後來畢業後合資購入第一台102ED折射鏡及C8,中間又冷靜了好幾年,一直到今天,我發現自己已不想再花心去尋尋覓覓,因為心態不同了,在財政許可情況下,我寧可買一台性能好的望遠鏡免得心煩,多花時間在觀星攝影上更好。當然若我的財政能力有限,一台254 f6牛頓反射鏡也一樣夠我用得很高興。

6. 我在可見將來都會在香港定居,而APO折射鏡的對比度是所有型號望遠鏡最高的,對城市人來說,這有助於從天光害中榨取星像訊息。我08年7月初在德國APM老闆Markus Ludes住了數天,即是到訪美國Yerkes 40吋折射後兩天,在他的家居天文台同場測試254 f9APO、Starmaster 600 f4.2牛頓鏡(Strehl達99.7%的Carl Zambuto主鏡,光軸精確至可用Mono目鏡觀測)、Fujinon 25x150ED雙筒鏡(配了兩片全球最大的150mm鏡前UHC濾鏡),可以簡單的說,在城市範圍,以深空計APO折射鏡發揮最好,郊外光害極低的情況下(基本上要到香港境外),則適宜上大反射鏡,若在極緻完美的天空,例如後藏的高山上,澳洲的沙漠中央,則最好用上低倍大口徑雙筒鏡。我4及6月份會進入後藏參與一個組建遙控天文台項目,是從拉薩往西走千多公里,臨近克什米爾的邊境地區,在5000海拔上停留10天,到時應會有進一步體驗 (上月在高米古的體驗,比預期中稍遜)

當然,上面的都是我的個人情況個人理據,並不適用於其他人。一個文明的社會就是要和而不同,所以我愛APO折射鏡不代表反射鏡擁躉不對,倒過來反射鏡的性能可以很高,郤又不代表APO折射鏡物非所值,我和David都希望分別以大折射鏡及大反射鏡主人身份道出不同的心聲而已。

開個玩笑,我的私人器材至今仍包括一個白鷺湖天文台及一台逾噸重的305吋f8.5長焦牛頓鏡,或者我的203APO有一天會離開我,但這台牛頓鏡則會和我天長地久…… :lol: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David » 2010-02-07, 23:11

社長 寫:當然,上面的都是我的個人情況個人理據,並不適用於其他人。一個文明的社會就是要和而不同,所以我愛APO折射鏡不代表反射鏡擁躉不對,倒過來反射鏡的性能可以很高,郤又不代表APO折射鏡物非所值


這個我很同意。我個人認為:

1. 沒有所謂最好的鏡 - 就算只說光學質素,可以有很多標準 (反差、解像度、光暗等),每個人最重視的東西都不同。
2. 好鏡便是用得多的鏡 - 否則只是浪費。
3. 好鏡便是做到你的要求的鏡 - 例如如果一個人觀察行星都只是用100-200倍觀看,作很片面的觀察,便不需追求什麼所謂頂級鏡。
4. 好鏡便是用得開心的鏡 - 我想這個不用補充了!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社長 » 2010-02-08, 00:11

David 寫:
社長 寫:當然,上面的都是我的個人情況個人理據,並不適用於其他人。一個文明的社會就是要和而不同,所以我愛APO折射鏡不代表反射鏡擁躉不對,倒過來反射鏡的性能可以很高,郤又不代表APO折射鏡物非所值


這個我很同意。我個人認為:

1. 沒有所謂最好的鏡 - 就算只說光學質素,可以有很多標準 (反差、解像度、光暗等),每個人最重視的東西都不同。
2. 好鏡便是用得多的鏡 - 否則只是浪費。
3. 好鏡便是做到你的要求的鏡 - 例如如果一個人觀察行星都只是用100-200倍觀看,作很片面的觀察,便不需追求什麼所謂頂級鏡。
4. 好鏡便是用得開心的鏡 - 我想這個不用補充了!


折射、反射、折反射.... 這是一個說不完的話題 8-)

很同意David所說的一點,包括我以前的習慣是觀看行星月面的倍率太低。甚至連美國Televue的官網上也表示選高倍目鏡時,不應考慮350倍以上的放大倍率,因為地面望遠鏡已在350倍上已很難有所增益云云。但至少在香港這種得天獨厚的低緯度、近海視寧度好的情況下,我們用8吋APO及18吋反射都試過500至600倍明顯比350倍有增益,8月那次及9月這次在北潭涌,兩次出動都能在500倍下看木衛三(Ganymede)上的地貎,特別是9月這次,地貎不是僅見,而是看到一條暗帶狀的地型,我認為那是高視寧度高解像度的標準。

我的好友,德國APM老闆Markus Ludes說得很清楚,早幾年火星大衝時,在他的APM-TMB 12吋f12APO折射鏡下,火星上的奧林匹斯山是呈現立體型的,世界上沒有一張地面拍的照片可以比擬。我稍後會花些時間分享一下08年中到他家小住數天體驗多台大鏡的經驗,例如10吋APO vs 24吋Starmaster杜蘇氏牛頓反射鏡(用Zambuto主鏡Strehl精度為99.7%),在當晚的觀星表現.... 噢,還有一旁的Carl Zeiss 180馬克蘇托夫、高橋FCT150改裝為雙濾日珥鏡...... 8-)

若一般人只集中在200倍以下觀看行星月面的,可能一台100APO夠了,不過若沒經你指導如何在特高倍率下看那條不足一公里寛的阿爾卑斯月溪,我真的不知道原來已前看月面錯過了這麼多東西 8-)

我的看法是,沒有一台望遠鏡能做好所有的工作,若我的的條件有限,我可能會選一台200 f6牛反,月面行星深空都可以,足夠我快樂很多年。若我多樣化一點,可能是一台高水準的100APO折射鏡配一台大口徑如300級的牛反。但現在已有一台203APO折射鏡,而看過你的18吋牛反是如此高水平的,我很有野心想磨一台600 f3杜蘇氏牛反,但對16吋或以下的反射則完全不感興趣了 8-)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APM-TMB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宇文蓝枫 » 2014-01-03, 12:40

200口径APO细节果然不同凡响
宇文蓝枫
 
文章: 36
註冊時間: 2011-02-24, 16:18

Re: APM-TMB 8吋APO折射鏡下的木星

文章社長 » 2014-01-03, 12:53

以今天的標準來說,這水平的木星已落伍了。

幸好近年愛好者的像質改進主要集中在軟件方面,那我要追上水平也簡單些。

西藏的大鏡落成後,我想要花三數個月優化,某程度上4300海拔及500口徑,以業餘拍深空計已到頭了,高海拔目視深空也有了很好的開端,大口徑目視行星月面很快會有機會用304APO雙筒試試,

viewtopic.php?f=12&t=1188&start=380#p24297

viewtopic.php?f=14&t=3771&start=40#p24314

viewtopic.php?f=12&t=2148&start=20#p22410

那餘下來我真的可以靜心在香港做好兩件事:拍攝行星月面及磨製大口徑望遠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太陽系星體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