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の日輪

Observing (Solar system) - 行星、月球、彗星、小行星等各項目視及攝影技巧

燃烧の日輪

文章

Nebulas » 2014-04-05, 20:23

50mm 口径望远镜拍摄,在这个雾霾猖獗的春季,拍到这样的太阳,唯一能让人欣慰的是色彩。

DSC_9470_副本.jpg
DSC_9470_副本.jpg (277.84 KiB) 被瀏覽 8524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Nebulas » 2014-04-05, 20:29

想尝试看看夕阳下的太阳黑子,发现这个活动年的太阳黑子还没有陈冠希活跃! :oops:

能否看到太阳黑子?

QQ图片20140407105421.jpg
QQ图片20140407105421.jpg (46.52 KiB) 被瀏覽 8457 次
最後由 Nebulas 於 2014-04-07, 14:29 編輯,總共編輯了 2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社長 » 2014-04-06, 00:56

這台鏡我當時一整批逐一做過星點測試,表現很一致沒什麼個體差異。

論光學成像很理想,計及機械設計、造工及實用性等,是比享負盛名的高橋FC50好:

viewtopic.php?f=9&t=2924

viewtopic.php?f=10&t=42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Nebulas » 2014-04-06, 12:26

2个时代的产物啊,社长真厉害,居然短时间想到 SharpStar vs FC-50 的萤石镜了。

has.jpg
has.jpg (42.71 KiB) 被瀏覽 8495 次


:D 两个镜子都深度用过,锐星50的优势在于用的现代技术,比如镜筒、抱箍、调焦座用料十足,加工机械也很不错,缺点有遮光罩的松动问题,几何光学方面就我粗略看还是存在一定差距,SHARPSTAR 50 的焦比设计在 f6.6,用过FC-50马上回看 锐星50, 目视一眼就能看出sharpstar几何光学方面理念上有不足——可能我个人偏向于对折射镜的要求在于色差控制、畸变和色彩还原,机械方面比较, FC-50 略显老气,单速调焦也没有那么十恶不赦。

as.jpg
as.jpg (88.82 KiB) 被瀏覽 8495 次


has.jpg
has.jpg (48.37 KiB) 被瀏覽 8495 次


对于日系的东西, 个人也很反感其很多经营做法,比如配件奇贵,通用性差,我最近也给很多朋友破解过高高在上的高家(Takahashi)配件,打破他家配件价格要命,又不Open Source的怪圈,比如一个镜子停产了也不公布下附件的规格,像 shuimouzi 的 FCT-100 的接环到现在都还没有solve, 另外像高家一个目镜盖子都好几百,一个 106 的抱箍都要近 3000 港元,在这个时代还固守铸铝的方式来做很多固紧件,经历过很多日系器材在固紧时容易断裂。



QQ图片20140317000008.jpg
QQ图片20140317000008.jpg (80.15 KiB) 被瀏覽 8496 次


QQ图片20140317000008.jpg
QQ图片20140317000008.jpg (73.03 KiB) 被瀏覽 8497 次


从过去不下深度用过50个镜头看,对 Canon, Nikon 这些名不副实的大厂搞大光圈这种宏观数据去忽悠市场很不感冒。

用过佳能 24/1.4L 的镜头,看了那种希望扭转时空的成像,就判了死刑——几何光学下完全只顾光圈不顾畸变。 比成像的质量,社长用过那只 CARL ZEISS 2,8/25 在和之前的广角镜头比较的时候应该有突变之感,不由得佩服高等数学的发源地!
最後由 Nebulas 於 2014-04-07, 20:38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社長 » 2014-04-06, 21:39

我曾經過手或擁有過的高橋,不會比一般愛好者少:

viewtopic.php?f=8&t=2108

我除了在香港,在德國測試過的FC50、60都有好幾台,當然人家的基數更大,同一型號在歐洲過手超過20台得出更準確的結果,看出個體差異及總體表現的結論。

viewtopic.php?f=14&t=763

viewtopic.php?f=22&t=743

viewtopic.php?f=22&t=63

FC50、FC60的光軸,不見得一定完美,雖然Markus Ludes認為在可接受水平,但我測試一批Sharpstar 50ED,每一台都理想,而以我賣過數以噸計的Skywatcher小口徑折射鏡的經驗,Skywatcher的質量是十分穏定。那年代高橋的FC鏡,色差像差修正度,也就是那焦比下雙片空氣頭複消色差折射鏡造工良好下的應有水平,沒有什麼值得驚訝,但螢石玻璃在紫色光譜端的修正度特別惡化,正如Telescope Optics書中也有提及,應是懂望遠鏡的人的常識了。結論是拿FC76或FS78跟LOMO 80來比,根本不在同一水平上。而高橋造三片空氣頭的水平,也根本不在LOMO / LZOS的同一水平上,我們當年測試的TOA130 vs Equinox 120 ( viewtopic.php?f=22&t=3530 ),其實你在Cloudynights上應看到好些TOA130的問題了(甚至Astrophysics也有不少要返厰維修)。另一重要問題是FC沒有鍍膜,或許你沒有影像對比度的結論。

當然,若有一台成色理想,價格合理的最老款灰色版FC50連全套配件,我樂意收下放在辦公室作裝飾。

天文圈內不時有些怪風,一些承認自己的觀測點只能撐得起200多倍的愛好者,會發表大大小小的望遠鏡的評測,近年違反物理定律的把油頭望遠鏡吹到牛都滿天飛了,三片空氣頭被貶得一文不值。但無論從我廿年前那本Telescope Optics上的清楚解釋,以及我的星點測試都說明是另一種情況,直到有些用戶拿鏡那分鐘,我在他面前示範一次星點測試,他看到那一圈圈的衍射環(色球差),才顯得有些茫然:

viewtopic.php?f=22&t=890

viewtopic.php?f=22&t=3730

當然,這些叫價不低的小作坊自製反射鏡又是類似的故事:

viewtopic.php?f=20&t=1566

viewtopic.php?f=20&t=3166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Nebulas » 2014-04-07, 10:54

早期的FC,就是所说的灰色版本的萤石上没有镀膜,后期的 FC 都是有镀膜的吧? 主镜箍上都有 MC 的标示!

就 FC 的镜子看,在高家还算是传奇镜子,要不然2年前都不会去复刻FC-76D, 100D,今天买灰色版本 FC 的人和今天买个 Apple II PC放家里的感觉还是不一样, 这个镜子过了近30年比较今天的镜子性能还算硬。

上面补了个大图,看看是否呈现紫色光的溢出和散射情况。

DSC_9470_副本.jpg
DSC_9470_副本.jpg (76.38 KiB) 被瀏覽 8453 次


制作成本上去,折射镜做到 f8,过去所见少见弱旅,现在多数的镜子只要色差修正和strehl上去,一线品牌的比较就如 斯特拉迪瓦利 vs 瓜内利 的琴一样,难见绝对的高下之分,而且多数人对 一线上台面 的镜子的认识都不一样,就像现在很多玩 APO 过火了的大牛返璞归真去玩 C11, C14, 而我用过 C11 看大行星之后,可能永世把 Celestron 判过死刑一样!

80mm f6 的 Lomo 也用过,看星点特别锐利,现场用 NZ 3-6 也很难区分 80 vs FC-76 的目视差别。

QQ图片20140407105421.jpg
QQ图片20140407105421.jpg (98 KiB) 被瀏覽 8457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社長 » 2014-04-07, 12:32

MC是什麼,你自己都會說了,

"我的那台是MC多層鍍膜,但當然不是全鍍膜的。"

http://bbs.astron.ac.cn/thread-73571-1-1.html

高橋最好的目視折射鏡是FS系,因為這厰的造工水平就限於兩片空氣頭,FS也有鍍膜的。

用Nagler Zoom去評望遠鏡,我基本上會把那位報告打個5折,正如樓上提及有愛好者在視寧度只能支撐200多倍的環境下品評各級大鏡名鏡、論盡油頭空氣頭折射,那是他的自由。

某些事情還是有些世界性的客觀準則的,正如我們在西藏用一台Dob 16 GOTO搞星空派對,用上了數萬元的目鏡濾鏡,之後出文章介紹如何做深空目視觀測,那是可以的,但我不會在香港的環境下出這些文章

viewtopic.php?f=14&t=3771&start=60#p24361

我至今不明白為什麼把一台造工不錯,用料上乘,但某程度上也只算把應該做的都做好了的鏡說做傳奇。在八十年代初,其實Astrophysics已經開始出油頭APO,而德國又有APQ,前者是劃時代產品,推動了世界性的中大口徑APO革命,後者製定Strehl的目視指標,而油頭封裝技,Astrophysics及TEC望塵莫及,連Markus Ludes也說那是他所見過最複雜的設計,鏡頭能自動收復的。那你認為那些FC小鏡,除了看看土星卡西尼環終外,究竟在目視上有什麼成就? 你今天還會用76小鏡很認真的觀星嗎?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Nebulas » 2014-04-07, 13:16

社长和我执着领域不一样,我觉得骑着自行车在田间看看微风吹拂油菜花就很心怡,社长喜欢看的是菜花在马力强劲的跑车气流后的摆动。

谈过去大科学的突破,已经跳出口径、材料、海拔的竞争了,连现在的 f1 formula 都和30年前的排气量和马力不可同日而语, 组委会的人都知道 f1 不可能和喷气式推进器比较在地上的速度和引擎吼叫声。

撇开空间站、哈勃太空望远镜,过去有 Cassini-Huygens 这样的东西上天,什么叶凯士、昴星团、凯克、Gemini 都只能是一个宏观数据上的日记而已;站在地上的每个人能做的就是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物尽其用;现在身边见到很多家长痛苦的就是比谁的孩子参加比赛的水平一样。

QQ图片20131206214044.jpg
QQ图片20131206214044.jpg (8.89 KiB) 被瀏覽 8445 次


td.jpg
td.jpg (27.06 KiB) 被瀏覽 8445 次


看了上面的图,大镜子、设计奇特的镜子在家里就像是集邮,人和科技赛跑,眼下不能怪口径不够大、材料不够好、海拔不够高,只能怪自己天文知识不够,眼下有多少人会推导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公式? 有多少会解常微分方程?

对我而言,现在这样的雾霾,过去3个月我就没见过几个晚上能肉眼看 300 + 星,一个5英寸的镜子想发挥余热还是很现实的问题,这种情况下能看到效率就比看的效果好更重要,轻松使用3-4英寸的镜子带来的目视机会下的惊喜远胜于5-8英寸的镜子的震撼,我不大相信一个304的镜子在大陆有在德国那样看到木卫表面细节的表现,如果我期待那种表现等同今天让 马拉多纳 现在去踢 巴西世界杯。

一个镜子无需它做的足够大和奇特,能在设计的概念上追求完美就很不错了,至少FC萤石镜的投入产出比还不算差劲,比如调焦和寻星镜下面的螺口深度我都认为老掉牙了。对于对高家东西执着的人,社长就权且当那些天天惊呼梅兰芳,不知道三鼎甲、谭鑫培 的戏迷好了,以前为 一个毫米 105 vs 106 的比较,最后人争执到了军备竞赛的层面,前后时间差不多是一次世界大战的周期,回头看很多事情不值得那样做,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可以不认可 Nagler Zoom, 同样自己的想法别人也会打对折。

:D 现在已经跳出器材执着的圈了,我不可能成为 Abbe, Petzval, Thomas Back 这样的人,对我而言能用 绘画笔 把卡西尼传回来的土星图像画得生动就很不错了。


QQ图片20140407105421.jpg
QQ图片20140407105421.jpg (29.27 KiB) 被瀏覽 8442 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社長 » 2014-04-07, 15:07

Nebulas 寫:对于对高家东西执着的人,社长就权且当那些天天惊呼梅兰芳,不知道三鼎甲、谭鑫培 的戏迷好了,以前为 一个毫米 105 vs 106 的比较,硬是和人斗到了军备竞赛的层面,回头看很多事情不值得那样做,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你可以不认可 Nagler Zoom, 同样你的想法别人也会打对折。


一下子就從一萬數千元的東西扯到億萬元的東西了?

我不跟你跑題,按一直的討論,你認為若對消費者負責任,我應該推薦他買2300美元買一台的高橋FC76,或是2000美元的光學上更優,三片空氣頭,調焦用羽毛,配件又通用又大眾化的LOMO 80? 難道一句傳奇就可抺掉現實的問題或客觀的規格比較? 對我來說,對消費者負責任的好處是,日後人家會再來,而不是多做300美元生意便把人家宰掉。當然我不會勉強人家買什麼東西,但我的責任是說實話,然後讓人家自行決定用錢買什麼。

當我203、228、254、304APO每款都賣過不只一台,203、228、254APO每款都不同地方用過不只一台,簡單至在香港一個視寧度不太好的晚上,也能輕易看228APO比203APO的增益,那304APO雙筒座落在深圳沿海的佈滿濃密植被的山上,客觀條件跟香港視寧好的地點無異,又比香港境內任何一塊地方都遠離光害,也更遠離空氣污染源,行星隨時可以在天頂甚至越過天頂的地方出現(位處北回歸線以南),當我在香港南區海旁,一台Dob 16 GOTO也可推上800x有增益的實效觀測,那你根據手上什麼資料或個人經驗,可判斷那304APO在大陸不能看到北緯50度的德國的木衛面細節? 而且那鏡目前的選址也不是永久的,日後不排除放在一個私人島嶼上(10年前廣東新立的海島法容許私人購買島嶼,我也乘遊艇去過個別的),你知道Markus Ludes後園的天文台觀測環境如何嗎? 那自家天文台散熱情況如何嗎? 我在那裡住過兩次,最後一次他把家的門匙交給我,說要跟老婆到法蘭克褔,我現完那些望遠鏡自己關門回香港便可以:

viewtopic.php?f=13&t=85

我要說明一點,我不懷疑你有評別這些鏡的水平,但這些公開討論都是對用華文的愛好者有參考價值的,所以你的論據也應跟我一樣,用文字分享出來。 

105 vs 106的比較,首先是對方挑起的 (LVI vs SG4也是),並一開始便動軏人身攻擊,若我作為個人愛好者,我會選擇沉默,但我作為從業者,權衡利害後還是應該回應。實際的結果是,你認為誰更有能力把自己的105或106拍出更好的照片 (對方已不好意思再露面了)? 而那場論戰稍靜下來沒多久,半開玩笑不知是否打響了名堂,就在內地有朋友跟我買203、254、304APO,那些都是懂器材也是白手興家很有實力的人,最近也有跟對方住同一城市又熟知整個論戰的人來找我建過百萬元的天文台,難道他們都是傻瓜?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或許你應該回顧一下金庸在香港創立的明報,如何應對大公報的論戰,最後一躍而成為大報的歷史。

磨鏡也是,下面我這個帖也僅屬平鋪直敘,理性分析回應一個多年前對我的人身攻擊而已,但點擊率郤高得很,我相信那些數以萬計的點擊率,日後會衍生一些影響出來。若你是對方,會不會反省一下自己當年的醜行,以及面對現實重新評估一下自己的實正水平,日後說話時要謹慎點?

viewtopic.php?f=6&t=2938&start=20#p20938

另外這帖更有趣,有人拿同一個帖出來想人身攻一番

http://astroview.com.cn/forum.php?mod=v ... d&tid=8782

當然現在有人會很難堪,因為一句 "如果老师都写不出正楷毛笔字。最好还是先别教人写字。自己先练练更好",正成為他自己的寫照:

viewtopic.php?f=20&t=1566

viewtopic.php?f=20&t=3166

當我測試這些鏡得出結果時,有人還會請中間人傳話,說那些鏡可能是存放問題,或測試時有些差錯,鏡面跟發貨時有變化,那鏡在他的試鏡座上不是那樣云云.... 兩年多來,我除了在Astrocafe上對磨鏡者不具名低調發佈外,甚至沒有打算把這些訊息貼回天文家園那個攻擊我的帖,因為我相信市場會用時間說明一切,不用我去發聲。

我仍舊相信一位冷眼旁觀老人家給我的勸勉:這個世界上做實事的人不多,但造謠生事的人很多,我先要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要留些許空間找機會去告訴人家,自己其實是什麼人。當造謠生事者最後發現自己的醜行會讓自己出洋相很難堪的話,他們就會停止。

我很高興這數年來,我被認可的層面及地域每年都有健康的進步,我相信如你所說,我不能獲得所有人的認可,我正如任何平凡人,都是被打折的,只是被打多少而已。所以現時我最重要的工作,是服務好認可我的顧客,建好那十多個天文台,做好那逾千萬元的訂單(還有逾五千萬元的項目在籌劃中,不知能否成事)。至於是否做人處事再面面俱圓一點,祈求被少打點折,花點努力贏取那些本來打我折的人給我訂單,我會好好靜心想想。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Nebulas » 2014-04-07, 20:17

就器材论战是件很无趣的事情,不如回家花点时间读读 The principle of Optics,或者到车间去做做镜子; 很少有人明白为何APO要用到3片,4片,比起2片的缺点有多大, Petzval 比起普通 APO 优点在哪里;只是多数人觉得某一产品好用,好出产品,就认定是好产品,就像价格相当的 ε-180ED VS 106, 后者容易出片,前者容易能够大大拍摄的时间。

105 vs 106, 从厂家的生产设计的倾向上看,比的就不是一个功效范畴的东西,如同自行车竞技,一个专注于平地赛, 一个专注计时赛; 就过去论战的贴上我认t为打擂3年的 M45 而言,106 拍的占上风, 单就比2人拍的 玫瑰星云、加州星云, 105 拍的好些! 摄影方面,全球使用 106 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倒是事实,而105算是一个通用镜,类似 TEC 110 。

不解为何社长对早期 军舰灰色版本的 FC-50 + Sky Patrol 感兴趣,早期的情节?是否考虑把 MARK-X 再回炉一次?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燃烧の日輪

文章社長 » 2014-04-08, 08:14

Nebulas 寫:就器材论战是件很无趣的事情,不如回家花点时间读读 The principle of Optics,或者到车间去做做镜子; 很少有人明白为何APO要用到3片,4片,比起2片的缺点有多大, Petzval 比起普通 APO 优点在哪里;只是多数人觉得某一产品好用,好出产品,就认定是好产品,就像价格相当的 ε-180ED VS 106, 后者容易出片,前者容易能够大大拍摄的时间。

105 vs 106, 从厂家的生产设计的倾向上看,比的就不是一个功效范畴的东西,如同自行车竞技,一个专注于平地赛, 一个专注计时赛; 就过去论战的贴上我认t为打擂3年的 M45 而言,106 拍的占上风, 单就比2人拍的 玫瑰星云、加州星云, 105 拍的好些! 摄影方面,全球使用 106 出了很多优秀作品倒是事实,而105算是一个通用镜,类似 TEC 110 。

不解为何社长对早期 军舰灰色版本的 FC-50 + Sky Patrol 感兴趣,早期的情节?是否考虑把 MARK-X 再回炉一次?


抱歉我和我的客戶的關注點,和你有很大分別,某程度上是你捉錯用神,至少潘少沒有。

潘少挑起106 vs 105 的論戰,以及到香港論壇掘出樓上那個10年前的磨鏡班老帖來人身攻擊我,純粹源自他的個人自卑感,要知道自卑的人往往要用自大言行去掩飾,從他不斷發表像毛澤東那些語錄,不斷給人家"開藥帖","撗批直批",自我神化,把本來是機器操作,科學與技術結合的天文攝影塑造成死裡求生的個人英雄主義便可見一斑。

我作為一個從業者,重視的是器材技術門檻低,可操作可複製性高,每個人跟我買了同樣的器材,只要用同樣的方法,便可獲得相同的效果,個人英雄主義對我沒有好處,甚至人家認為我個人攝影及處理水平低並非壞事,因為他用了我的器材只會拍得更好。所以現時手上超過10個天文台項目,其中香港、台灣、西藏佔了大半,都是用我西藏天文台的格局,個別用戶甚至指明要完全複製。一個過百萬元的天文台,人家是用鈔票來投我信任的一票。

而我對他人身攻擊的回應,亦不是用你,或傳統愛好者鬥照片的粗獷方式進行,

- 他挑起106 vs 105的論戰,就是想說明我所推薦的APM系折射鏡是次一等,結果我從80一路賣到304,由南端的馬來西亞賣到北方的北京及延吉,以我獲得的訂單支持去反擊他獲得的口水支持。若你是對方,看到這兩照片,會不會覺得自己枉作小人? 更難堪的是,304的用戶就是住在他的同一城市。

download/file.php?id=4354

download/file.php?id=8494

- 後來他挑起長達兩年的SG4 vs LVI論戰,我已開始發現不用花太多時間去回應,因為我作為SBIG及LVI的代理,根本我的客戶不會在乎他說什麼,會直接跟我諮詢,有人甚至先跟我買LVI然後買SG4,或倒過來,但交情不減。而且從一開始我已跟SBIG 總裁Michael Barber通過電話,深知SG4的內幕 (樓上是我自這場論戰數年來第一次透露了),反正深知這產品不會玩得久,結果比想像中還要差,是SBIG生命週期最短的一個,熱潮維持不足一年,現在已沒人提沒人買了,反而LVI也補了很多批貨。所以我的做法是不如先讓他的信眾交一次學費,用時間去說明誰才是騙子。要知道,枉花了錢的刻骨銘深教訓,體驗才受深的,喊狼來了人家也不會第三次上當。而有所經歷有所比較,人家才會體會到誰的說話更可靠,日後的訂單便會給誰,始終中國人是務實的,從那次後他的氣勢消減。

- 樓上提及磨鏡班那個帖,他的動機純粹是借香港論壇的一個十年老帖,攻擊我的人格,因為他知道天文從業員,信譽度還是很重要的,那帖還吸引到一些小嘍囉加入叫囂,不過可恨的是,事後證明自己上錯賊船。另外自他發動攻擊那一年起,我的業務,服務對象及層面一年比一年大幅明顯益長,也包括在他同一城市的用戶,已等於重重摑了他一巴。而剛巧有兩位獨立互不相識的愛好者把這些事情看在心上,心裡有些想法,把他們跟其中一位小嘍囉買的手製鏡發給我檢定一下,你從樓上看到,結果十分嚇人,因為我從來不標榜自己很懂磨鏡,只是間中教教學生而已,而對方郤自命鑽研磨鏡多少年,結果發現自己的鏡連我那些十來歲學生第一次造出來的也不如 ( viewtopic.php?f=6&t=2938&start=20#p20586 ),若事情鬧大會一發不可收拾,便不敢再說什麼了。我對這個並不陌生,因為90年代初Sky & Telescope雜誌上有一家大賣"全人手修正,1/20波長"的反射鏡,結果後來一次公開測試中被揭發根本連普通品牌生產線出來的鏡也不如,那公司便倒閉了。給人家留一線空間是我的風格,我並沒有在天文家園回那個帖,而對方也不敢再造次。

- 他當年發表很多語錄,離不開自己一人開車到紅土地拍深空,或在千多海拔陰那山上餐風露霜經年以得一張照片的偉績。巧合地,當我踏足西藏之後他們不好意思再發表偉論了。始終他深深知道,在深圳海關做文宣工作(我數年前的訊息),請假早退出上山拍星,效率是很難跟我在床上伴小女兒睡覺時用手機按幾下指令讓西藏天文台編程自動拍攝過千小時比較的。

- 以上重重,其實並不是照片的較量,而是人格、信譽、能力、視野的較量,這些是個人能力,對於孤癖的深空攝星人問題還不大,但涉及人際關係的較量就複雜多了,你認為西藏、台灣、香港、東南亞、北京的天文建設,是偶發事件嗎? 或者可以像他,單靠喊幾個口號便可以贏得中港台東南亞大學科研機構國家機構上市集團的訂單嗎? 所以我樓上是說 "你認為誰更有能力把自己的105或106拍出更好的照片 ",我不介意你說的我的照片差勁,甚至你玉樹臨風我蓬頭垢面,因為我沒有代理軟件的,而好照片也讓我的客戶覺得高不可攀不能複製,所以我至今也說明自己的後期處理技術尚在幼稚園階段,西藏拍了兩年兩千多小時,至今未有一張正式處理出來的照片。但我的能力,已由市場去說明了,至少自我比較,工作成績已遠比潘少發動論戰時好得多,而他現今的景況呢?

任何事業起始之時,便會經過一個階段: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因新加入的競爭者一定觸動既有利益者的利益。但當熬過那一關後,便會出現大樹之下無大樹的情況,所以潘少他敗走是很正常的,否則很難面對自己沒數年前的醜態。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太陽系星體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