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及木衛二2011年10月22日

木星及木衛二凌木.
blogs | resources | outreach | gears | forum
http://www.astrocafe.hk/
社長 寫:今年沒多看木星,特別沒用高倍率看過,只是前兩天用80APO瞄過一下,好像目鏡下的雲帶色彩濃烈了很多?
Subaru 寫:拍攝是一種記錄, 目視又是另一種享受.
社長 寫:Subaru 寫:拍攝是一種記錄, 目視又是另一種享受.
同意的,深空也一樣,簡單至M42在目鏡下的表現,已非一般天文照可以比擬:
viewtopic.php?f=14&t=664#p6453
我很期待,哪天帶個Ethos 21到西藏,用一台16寸以上的大牛反看深空,是會何等精采的。
不過想確認一點,你這張照片中的木星細節,在視寧度好的晚上,以Obsession 18UC或APM 203APO推上500倍是可以看到的,質感或許有些許分別。
Subaru 寫:在f/4的牛反用低倍記住落個Paracorr.
不過, 由於我要戴眼鏡, Ethos的15mm eye relief對我來講有點不足.
社長 寫:這點和我及David的體驗有些分別,你用牛頓焦點去看,他的Obsession 18UC也是f4.2,但Paracorr買回來用也沒用過,至少21及17 Ethos不用也沒大問題。。
社長 寫:另樓上最後一張比尾二那一張好,的確看到視寧度變化,不過若拍得夠多的話,可以製作動畫了。
這些照片可說是精品水平了,若以10年前ToUCam時代計應是世界水平了。似乎到今天,用203口徑要拍到木衛面細節才是"水平"之作,10年前則足以登上Sky & Telescope頭版。
Subaru 寫:社長 寫:這點和我及David的體驗有些分別,你用牛頓焦點去看,他的Obsession 18UC也是f4.2,但Paracorr買回來用也沒用過,至少21及17 Ethos不用也沒大問題。。
f/4唔用Paracorr也可, 但我覺得低倍時用了, 視場外圍的星點會tight一些, 高倍時就唔洗用, 因為會對on-axis的影像有很輕微的deterioration.
Subaru 寫:社長 寫:另樓上最後一張比尾二那一張好,的確看到視寧度變化,不過若拍得夠多的話,可以製作動畫了。
這些照片可說是精品水平了,若以10年前ToUCam時代計應是世界水平了。似乎到今天,用203口徑要拍到木衛面細節才是"水平"之作,10年前則足以登上Sky & Telescope頭版。
我覺得要出到具水準的作品, 最重要的是大氣穩定度.
今次開始用monochrome CCD去影, 總算突破了自己的一些局限. 現在影LRGB, 都係懶人方法及fully utilize之前在DFK上的投資. 如果要再上一層樓, 就要投資在filter wheel及filter上影RGB, 相信顏色飽和度會有進步. 現在都係用住手頭上的器材玩吓先, 無諗過要做世界級.
如果有10"鏡, 就可以試吓有什麼效果.
universe24 寫:现在才发现虽然618和098都是1/4"芯片,但像素有差,所以618拍摄出来的影像会比098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