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2011年8月27日

剛剛開始試玩LRGB行星, 手忙腳亂, 影的時間木星離地平約40度, 影得唔好請不要見笑.
社長 寫: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willis 寫:I have no experience in LRGB imaging. The color is good, but the iamge is a bit smeared. Maybe it is due to prolonged imaging time.
Subaru 寫:社長 寫: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我現在未有filter wheel, 所以都係用住DMK及DFK先. 用了DMK618, 發覺無論是解解力及反差都比用Bayer matrix的彩色機好.
社長 寫:Subaru 寫:社長 寫: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我現在未有filter wheel, 所以都係用住DMK及DFK先. 用了DMK618, 發覺無論是解解力及反差都比用Bayer matrix的彩色機好.
試用過手動及電動濾鏡盤,發現非電動不可,否則會很累事,但當Atik的手動濾鏡盤停產後,便沒有什麼選擇了。
DMK21本身已比DFK21的敏感度明顯高一截,而DMK21/618又比DMK21的QE高一倍,所以拍木星土星這類大部份情況下受制於望遠鏡集光力導致取樣度不足的目標,用上DMK21/618等於把望遠鏡增大了40%,這個程度的增益是不可忽略的。
以業餘愛好者的拍攝條件來說,拍月面行星的終極解像度,大多數會在400mm口徑左右止步,而採用了高敏感度的晶片,獲益最大的應該是DMK21下的臨界口徑即200mm望遠鏡,拉近了跟世界級作品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