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2011年8月27日

Observing (Solar system) - 行星、月球、彗星、小行星等各項目視及攝影技巧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

Subaru » 2011-09-04, 16:07

剛剛開始試玩LRGB行星, 手忙腳亂, 影的時間木星離地平約40度, 影得唔好請不要見笑.
附加檔案
Jupiter20110827_0002_6.jpg
2011年8月26日 17:36-17:45UT, C5 + 2x Barlow + DMK21AU618 及 DFK21AU04, 2000張L及2000張彩色, 大氣穩定度5/10, 透明度5/10.
Jupiter20110827_0002_6.jpg (162 KiB) 被瀏覽 13146 次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社長 » 2011-09-04, 16:35

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willis » 2011-09-04, 16:43

I have no experience in LRGB imaging. The color is good, but the iamge is a bit smeared. Maybe it is due to prolonged imaging time.
Tak FS60C, APM-LOMO 80/480, APM-TMB 105/650, SW Black Diamond 120ED, Borg 125SD, SW 12" Dobs , Lunt LS35T, Lunt LS80T
TMB Super Mono 4mm, Pentax XO 2.5mm, Baader Planetarium 8-24mm, Nagler (2-4mm, 3-6mm, 13mm), Ethos (3.7mm, 6mm, 10mm), Explore Scientific 100º (14mm, 20mm)
DBK 21, DMK 21, DMK 41, DMK 51, ASI 178MC
Nikon D810A, Canon 5D II, Fujifilm X-T10
頭像
willis
全域版主
 
文章: 152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7:50
來自: HK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Subaru » 2011-09-04, 17:03

社長 寫: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我現在未有filter wheel, 所以都係用住DMK及DFK先. 用了DMK618, 發覺無論是解解力及反差都比用Bayer matrix的彩色機好.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Nebulas » 2011-09-04, 18:12

非常棒,最近观测行星,发现自己对Balow开始改观了,过去一味强调 Basic Focus Length。

看来 TMB 1.8X balow 大家争着要都是有道理的,极其期待再产。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社長 » 2011-09-04, 23:44

willis 寫:I have no experience in LRGB imaging. The color is good, but the iamge is a bit smeared. Maybe it is due to prolonged imaging time.


在深空拍攝中,拍一張L等於同時拍攝了R+G+B,好處是縮短曝光時間,提供了充足的訊噪比及層次感,但顏色細節則由RGB負責。問題是,拍攝L後你根本不可以把大氣色差、望遠鏡色差等問題分解出來獨立處理,在數百毫米拍攝或許問題不嚴重,但千多毫米時這些問題便開始呈現,特別是四十多度仰角以下的天體,若推上數千毫米拍攝行星,問題便開始嚴重了。

所以用L拍行星的確可以縮短曝光時間,但往往RGB合成出來的比LRGB要好。所以也有個說法,若你有足夠時間用RGB去拍深空,圖像表現也會比LRGB好,只是絶大部份人根本沒有那個耐性及時間去做這事,或許我日後的西藏自動化天文台投入運作後,會做這樣的實驗。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社長 » 2011-09-04, 23:56

Subaru 寫:
社長 寫: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我現在未有filter wheel, 所以都係用住DMK及DFK先. 用了DMK618, 發覺無論是解解力及反差都比用Bayer matrix的彩色機好.


試用過手動及電動濾鏡盤,發現非電動不可,否則會很累事,但當Atik的手動濾鏡盤停產後,便沒有什麼選擇了。

DMK21本身已比DFK21的敏感度明顯高一截,而DMK21/618又比DMK21的QE高一倍,所以拍木星土星這類大部份情況下受制於望遠鏡集光力導致取樣度不足的目標,用上DMK21/618等於把望遠鏡增大了40%,這個程度的增益是不可忽略的。

以業餘愛好者的拍攝條件來說,拍月面行星的終極解像度,大多數會在400mm口徑左右止步,而採用了高敏感度的晶片,獲益最大的應該是DMK21下的臨界口徑即200mm望遠鏡,拉近了跟世界級作品的水平。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Subaru » 2011-09-05, 20:47

社長 寫:
Subaru 寫:
社長 寫:Subaru兄已拍出C5很不俗的水平,發揮得十分好。

當然若很細緻的比較,跟拍深空不同,拍行星其實無必要用L通道的,很多時甚至有反效果,另外若疊加超過1000張,也弊遠多於利,有時每個通道疊加兩三百張已足夠。

個人經驗,以映美精這類8-bit相機,就算在白天氣溫下,若拍攝光度充足,增益調至最低的256水平,疊加十多廿張已足夠,廿多張以上已看到影像柔化了。

我現在未有filter wheel, 所以都係用住DMK及DFK先. 用了DMK618, 發覺無論是解解力及反差都比用Bayer matrix的彩色機好.


試用過手動及電動濾鏡盤,發現非電動不可,否則會很累事,但當Atik的手動濾鏡盤停產後,便沒有什麼選擇了。

DMK21本身已比DFK21的敏感度明顯高一截,而DMK21/618又比DMK21的QE高一倍,所以拍木星土星這類大部份情況下受制於望遠鏡集光力導致取樣度不足的目標,用上DMK21/618等於把望遠鏡增大了40%,這個程度的增益是不可忽略的。

以業餘愛好者的拍攝條件來說,拍月面行星的終極解像度,大多數會在400mm口徑左右止步,而採用了高敏感度的晶片,獲益最大的應該是DMK21下的臨界口徑即200mm望遠鏡,拉近了跟世界級作品的水平。

我見Atik好似已經把電動filter wheel upgrade為support USB, 不過我都係無諗住投資在filter wheel住. 這個image我已經粗糙做咗RGB alignment, 原本的影像明顯見到大氣色差.

哈哈, 我都係玩吓, 只係在屋企的窗門影, 角度受到很大限制, 完全無諗過要達到世界級水平, 要做到那樣會有壓力.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社長 » 2011-09-06, 07:27

Atik的濾鏡盤升級為USB,但取消了手控,即要透過軟件控制。

從過去10年所見,拍行星的從菲林到ToUCam,到現在的DMK21及DMK21/618,器材性能提升,讓不少愛好者用中口徑望遠鏡已拍出八十年代廖生作品的水平,某程度上我比較支持”器材決定論” :|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Nebulas » 2011-09-10, 01:42

特别是CCD技术的进步,要不然我们身边不会短短就涌现深空“教父级”的人!
以前看书学天文,后来用望远镜学习天文,现在用纸笔想象天文!
頭像
Nebulas
 
文章: 1927
註冊時間: 2010-04-08, 12:36
來自: Wuhan, Hubei Province, P.R.China

Re: 木星2011年8月27日

文章社長 » 2012-05-05, 08:30

2012-05-05 分割主題至 - 天文攝影三十年
viewtopic.php?f=28&t=2939&p=19372#p11909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太陽系星體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