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於口徑集光力,相機增益要推得很高,所以無奈要用上L通道,但RGB訊噪仍然很大。另外顏色有點不對,但徹夜未眠,沒精力處理了,先上爛圖一張......
唯一值得注意是,土星面的雲帶有點不規則狀,及看見久違了的C環

(見樓下6:28pm上載較佳版本)
willis 寫:It shot is very good! It captured the cyclone & the details! I haven’t try LRGB before & I wish to try one day for planetary imaging.
Nebulas 寫:六号早上我观测时已表现很好。再好的土星拍摄是否考虑五个月后! 很诧异社长也习惯说:“垃圾”!
Nebulas 寫:这图片你都好意思叫“垃圾”? 虎头铡伺候!![]()
不过我很诧异社长也习惯说这个词!
一个不太合理的提问:
都市里面,同厂镜子口径加大 20% 和焦距加长 20%,社长认为哪种在拍摄行星的时候更容易出好效果?
黑天鵝 寫:垃圾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和某些人拍的「穿環見波」土星大特寫比較,真的是垃圾。
現在? 還在拍行星的同好不超過二十人吧,大家都在拍深空。那些還在拍行星的人,有多少人能拍到社長這個水平?
Nebulas 寫:比较而言,需静待天气好时!提个问题:依过去经验,拍木、土、火等行星最佳的影像工具是? 差点忘了你的罪行了。来人呀!依《大清律》把这位随意冠名“垃圾”于前,恣意污辱五行镇星的举人推出建国门外斩首,闲杂人等敢通情者一律发配西藏…
社長 寫:天文攝影,不論是月面、行星、深空等,每隔5年左右便有一批新技術湧現,自八十年代至今,我發現一個現象,就是每隔5年左右便會有一批的新晉」大師」湧現,長江後浪推前浪的。
是否"老"的一批不成? 新的一批特別厲害? 倒不是,其實是"老"的一批沒換上新器材,而新的一批一起步便用上新器材新技術,把原有的淘汰了。
從菲林 > ToUCam > 映美精 是這樣
從菲林 > ST > STL > STX 也是這樣
從Coronado > Lunt 又是這樣
有些東西我冷眼旁觀近三十年看透了,所以每當看到一些今日的大師洋洋得意,頤指氣使的,通常過不了兩年左右就會消聲匿跡。
不過這也說明一道理,天文攝影是複制性很高的東西,不要把人太神化。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