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7, 16:22
kelvincheboy
看到NASA網站發現黑子很活躍,試用日珥鏡看看有什麼活動,發現超級日珥,立刻拍攝記錄
拍攝時間是13:12, 日珥消失時間約14:20左右

用巴德膜套在支馬牛到,用EOS機拍攝起來成像不太好,本來想看能不能拍出光斑,是有拍到一頂點但不好看,不知道有沒有其他拍白光太陽的好方法?

Re: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7, 17:30
kelvincheboy
另外再補充兩張日珥比較

Re: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7, 21:31
David
kelvincheboy 寫:用巴德膜套在支馬牛到,用EOS機拍攝起來成像不太好,本來想看能不能拍出光斑,是有拍到一頂點但不好看,不知道有沒有其他拍白光太陽的好方法?


Great catch of the nice eruption!

Try Herschel Wedge with DMK camera for a good white light image:
viewtopic.php?f=9&t=94
viewtopic.php?f=15&t=171

Re: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8, 12:57
社長
Kelvin 動手不足一年,已累積了好些很實用的教學用材料,很高興看到澳門有像你這樣,很清晰知道自己路向的老師。今我又多跟一所澳門的學校合作,我相信跟他們介紹你的例子時,對澳門教育工作者的示範作用,會遠大於我們在香港所做的工作。

Herschel Wedge 的成像表現一定比濾膜好得多,以白光計,兩者的光學表現分界線就是太陽表面的米粒組織,前者在天氣好及視寧度穏定時很容易看到,用後者則會吃力得多。

話說回來,因為Herschel Wedge是鏡後減光,亦即從物鏡進來,到達目鏡(Herschel Wege)前是一個聚集的光錐,温度也越來越高,所以有可能情況下,我們不要用反射、折反射、有內置後組修正鏡的Petval折射鏡,如高橋FSQ、Televue NP以及Pentax那些SDHF、EDHF等折射鏡,會有機會熱壞筒內零部件或光學鏡片,亦可產生更多的筒內氣流。所以若有可能的話,弄台很平宜的,類似Skywatcher BK1201折射鏡(120口徑、1000焦距),配個Herschel及Green Continuum濾鏡,表現會更可靠。因為用上了Green Continuum濾鏡後便不用理會折射鏡的色差以及大氣造成的色散,所以只要該鏡綠光的成像理想,便不會跟APO折射鏡有分別,有機會在香港時我們可以玩玩室內星點測試,以後便不用道聽途說了:

viewtopic.php?f=14&t=763

viewtopic.php?f=14&t=744

viewtopic.php?f=22&t=3730

viewtopic.php?f=22&t=890

Re: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8, 17:58
kelvincheboy
天文班搞了半年有多, 拍的照片無論幾多, 有幾精緻,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希望都是學生, 學生能學到多少能激發多少興趣才是重點, 器材只不過是手段而已。

現時班中人數約15人, 全程投入又有興趣的十之有二三, 有濃厚興趣的人不多也使我在課程上也很難安排, 就產生出一個''應該教什麼'' 的問題, 講一些觀星技巧又怕方法不對, 講太陽系又怕理論多多等等問題, 差不多每星期都兩小時的課, 我現時做法是前1小時講解,後1小時操作觀察, 所以每次都上到夜晚, 但不會把課程放在夜晚, 因此真想交流更多組織天文班的經驗。

下次購置的確有想過買入BK120 , 如果再購置LS100F , 觀察白光和色球層會更方便。有沒有前置Cak濾鏡?

Re: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8, 18:04
kelvincheboy
社長 寫:Kelvin 動手不足一年,已累積了好些很實用的教學用材料,很高興看到澳門有像你這樣,很清晰知道自己路向的老師。今我又多跟一所澳門的學校合作,我相信跟他們介紹你的例子時,對澳門教育工作者的示範作用,會遠大於我們在香港所做的工作。


我早前有介紹過一間學校, 那位老師也是推天文班的。

Re: 2013年10月27日超級日珥

文章發表於 : 2013-10-28, 23:42
社長
kelvincheboy 寫:天文班搞了半年有多, 拍的照片無論幾多, 有幾精緻, 身為教育工作者的希望都是學生, 學生能學到多少能激發多少興趣才是重點, 器材只不過是手段而已。

現時班中人數約15人, 全程投入又有興趣的十之有二三, 有濃厚興趣的人不多也使我在課程上也很難安排, 就產生出一個''應該教什麼'' 的問題, 講一些觀星技巧又怕方法不對, 講太陽系又怕理論多多等等問題, 差不多每星期都兩小時的課, 我現時做法是前1小時講解,後1小時操作觀察, 所以每次都上到夜晚, 但不會把課程放在夜晚, 因此真想交流更多組織天文班的經驗。


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看是很正面的。

kelvincheboy 寫:下次購置的確有想過買入BK120 , 如果再購置LS100F , 觀察白光和色球層會更方便。有沒有前置Cak濾鏡?


Cak 只有後置的模組,因為不用像Ha那樣窄帶。

kelvincheboy 寫:我早前有介紹過一間學校, 那位老師也是推天文班的。


很多事情,只要志同道合,三四個人就能把事情辦起來,歷史上的革命性事件往往都是由一小群人發動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