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鈣K譜線太陽影像

Observing (Solar) - 白光、Ha、Cak等光譜觀測及拍攝

如何解讀鈣K譜線太陽影像

文章

David » 2010-04-03, 18:59

我們觀測到的太陽是它的大氣層,從裡向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三層。大部份太陽光來自太陽表面的光球層 (Photosphere),溫度為6000°C。

在光球層之上,還有一層很暗、密度較低的色球層 (Chromosphere)。色球層厚度約為數千公里,比較起700000km的太陽半徑,其實是非常薄的一層。色球層的底部至頂部的溫度有很大差別,由底部接近光球層的6000°C上升至頂部的20000°C。日全蝕時,當月球遮蔽了光球層,我們便可以直接看到這個淡紅色的色球層。

當我們望向太陽,看到是太陽表面的光球層。運用白光濾鏡,便可以安全地觀察到光球層,最容易觀察到的是光球層的太陽黑子。

白光濾鏡容許各種顏色的可見光通過,即是所有波長約為400nm至700nm的光波均可通過。運用一些特別的太陽濾鏡,我們便可以只觀察一些特定波長的光波,對太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欣賞更多有趣的現象。較有科學價值的其中幾個波段包括656nm (又稱氫a譜線)和393nm (又稱鈣K譜線) 。

氫a譜線主要來自色球層底部,鈣K譜線來自光球層頂部至色球層底部,所以鈣K譜線比氫a譜線告訴我們太陽大氣更深層的情況。

鈣K譜線的影像好像一個溫度分佈圖,淺色部份的溫度較高,是加熱的區域,因而發出更强的鈣K譜線。由於加熱和那裡的磁場較强有關,鈣K譜線可以告訴我們太陽大尺度的磁場結構。淺色的區域,代表是磁場較强。
附加檔案
cak1.jpg
cak1.jpg (59.15 KiB) 被瀏覽 7690 次
最後由 David 於 2010-04-03, 19:22 編輯,總共編輯了 6 次。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解讀鈣K譜線太陽影像

文章David » 2010-04-03, 19:00

A. 太陽黑子 (Sunspots)

太陽黑子是太陽表面溫度較低的地方,光度為周圍的十分之一。中心部份是較深色、溫度較低(約4000°C )的本影,周圍是較淺色、溫度較高(約5000°C)的半影。雖然這裡溫度較低,但卻是非常活躍、磁場很强的地區,比太陽平均磁場強上千倍。
附加檔案
Cak2.jpg
Cak2.jpg (48.65 KiB) 被瀏覽 7689 次
最後由 David 於 2010-04-03, 19:06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解讀鈣K譜線太陽影像

文章David » 2010-04-03, 19:01

B. 色球譜斑 (Plages)

大面積的淺色區域是色球譜斑,是色球層中溫度較高、磁場較强之處。

譜斑通常出現在黑子附近。太陽黑子出現前,通常譜斑已經出現,即是譜斑的出現便是黑子誕生的先兆。
附加檔案
CaK6.jpg
CaK6.jpg (65.78 KiB) 被瀏覽 7689 次
最後由 David 於 2010-04-03, 21:14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解讀鈣K譜線太陽影像

文章David » 2010-04-03, 19:02

C. 色球網絡和超米粒組織 (Chromospheric Networks & Supergranulations)

鈣K影像上的一些淺色幼條狀部份,稱為色球網絡,和一些稱為超米粒組織的結構有關。

和米粒組織相似,超米粒組織也是用來傳熱的對流泡,不過尺度和持續時間都大很多,而且位於光球層之上。超米粒的直徑大小可達30000公里,單一超米粒的大小約為300顆米粒,持續的時間可長達一天。任何時刻都約有數千個超米粒組織佈滿整個太陽表面。

色球網絡是超米粒組織的邊緣部份。

色球網絡也是針狀物出現的地方,即是針狀物把超米粒組織重重包圍。
附加檔案
Cak4.jpg
色球網絡是圖中較淺色的幼紋,包圍著超米粒組織,也是針狀物出現之處。上圖顯示了三個較明顯的超米粒組織。
Cak4.jpg (61.88 KiB) 被瀏覽 7689 次
Cak3.jpg
Cak3.jpg (46.03 KiB) 被瀏覽 7683 次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如何解讀鈣K譜線太陽影像

文章社長 » 2010-04-04, 10:54

謝謝David分享,中學大學時代看太陽,只知用白光看太陽黑子,後來才知道原來太陽在其也光譜下的變化是這麼大這麼快的。

能否請David考慮,有機會把Cak下的黑子動態圖,例如數小時或數天內的變化拍攝紀錄一下? :P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回到 觀測 - 太陽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4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