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 Astrocafe光學工作坊 - 室內人工星點測試

應早前提出,我一直有意推行一些小型工作坊,讓各Astrocafe會員親身體驗我們經常提到的APO、ED、普消折射鏡的成像差距。
viewtopic.php?f=14&t=639
昨日我們搞了一個小型聚會,實行了部份環節。可能因時間倉卒關係,只有Xiaoer及David能出席。
測試工具:
50um 紅綠藍光人工星點
LOMO 80/600 APO折射鏡 (一般會稱為TMB 80/600)
高橋FC76 折射鏡
Sky Watcher Equinox 80ED 折射鏡
Sky Watcher 70/500普消折射鏡
Pentax XO 2.5mm 目鏡
高橋 Hi Or 2.8mm 目鏡
TMB Supermonocentric 4mm 目鏡
測試方法:
在約24米外,即焦距40x左右,配合高倍率目鏡,分別以紅綠藍三光譜人工星光檢視成像表現。
LOMO 80/600 - 三枚玉OK4玻璃APO鏡
在藍及綠光的第二衍射環是幾乎看不見的,完美的教科書類星像表現。可能人眼白天對紅光敏感度關係,紅光的第一以外衍射環較明顯。這鏡三個波段的成像都比下述三台鏡結實緊湊,說明了頂級APO鏡為何往往可以在每毫米口徑2x放大率以上發揮,有點像超級跑車,其真正性能是在高速上體現,高修正度三枚玉空氣頭APO折射鏡,實際上以超口徑性能發揮,去挑戰更大口徑的其他種類望遠鏡,本身價值在此,至於是否理順其高昂售價,則見仁見智。
高橋FC76折射鏡 - 雙枚玉螢石鏡
在人工星點測試下,我們會發現其紅綠藍光譜下,其第一及二衍射環較容易察覺,其中藍端表現差距較大,紅光表現接近但仍稍遜。除去有限測試距離下造成的少量殘餘球面像差,某程度上顯示FC76的修正度稍遜於LOMO 80/600。由於這情況說明埃里盤上有部份光源被推至衍射環上,所以也引證了跟LOMO鏡星空觀測下的對比度差距(另一部份原因可能是其無鍍膜鏡頭)。以這鏡計,直正的色差修正差距是在比藍光更短波長的紫光上,而我們所用的50um人工星點並無這波段。
viewtopic.php?f=22&t=743&p=7367#p7367
Sky Watcher Equinox 80ED 折射鏡
紅綠光星點表現跟上述兩鏡表現接近但有容易看出的分別。問題最大在藍光,埃里盤及衍射鏡已不完整成型,在那波段已不能叫diffraction limited了,這亦是通俗叫法的ED鏡跟APO鏡的最重要差距。亦因此我一直指出,若作Ha光譜太陽觀測,如日珥等,這類ED折射鏡表現已十分理想。但若作Cak波段觀測,還是要選用一台在紫光譜成像優秀,相對長焦比的APO折射鏡,否則會嚴重影響成像質量。
Sky Watcher 70/500 普消折射鏡
僅以綠光檢視,發現光軸有偏差,這點可以用方法校正,說明了數百元一台的望遠鏡,造工上不像高檔APO那麼嚴謹。僅綠光而言,第一、二及以外的衍射環都十分明顯,相信這鏡就算校正光軸後,綠光的球差修正也明顯遜於上面兩鏡,也直接限制了其可用高倍率。亮起紅及藍光星點,需要重新調焦,而且距離頗大,上面三台折射鏡則無這必要,說明普消折射鏡的色差修正差距,唯一改良方法還是要把焦比儘量拉長。
結論:
三片或兩片APO、ED、普消折射鏡都有其歷史上的地位及今天的存在價值,純粹追求高性能,或是平衡的性價比,或是廉價入門鏡,哪款望遠鏡適合什麼人,其實很視乎個人需要及實際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望遠鏡光學本身並無神秘之處,不外乎用料造工及設計。一個簡單個多小時的工作坊,配合適當工具加上導師講解便一目了然,並不用花長時間去討論或尋求名師指點,掌握基本要素後,選望遠鏡便不會犯方向上的大錯誤。
Astrocafe日後還會推行更多類似工作坊,讓同好增進光學知識。
viewtopic.php?f=14&t=639
昨日我們搞了一個小型聚會,實行了部份環節。可能因時間倉卒關係,只有Xiaoer及David能出席。
測試工具:
50um 紅綠藍光人工星點
LOMO 80/600 APO折射鏡 (一般會稱為TMB 80/600)
高橋FC76 折射鏡
Sky Watcher Equinox 80ED 折射鏡
Sky Watcher 70/500普消折射鏡
Pentax XO 2.5mm 目鏡
高橋 Hi Or 2.8mm 目鏡
TMB Supermonocentric 4mm 目鏡
測試方法:
在約24米外,即焦距40x左右,配合高倍率目鏡,分別以紅綠藍三光譜人工星光檢視成像表現。
LOMO 80/600 - 三枚玉OK4玻璃APO鏡
在藍及綠光的第二衍射環是幾乎看不見的,完美的教科書類星像表現。可能人眼白天對紅光敏感度關係,紅光的第一以外衍射環較明顯。這鏡三個波段的成像都比下述三台鏡結實緊湊,說明了頂級APO鏡為何往往可以在每毫米口徑2x放大率以上發揮,有點像超級跑車,其真正性能是在高速上體現,高修正度三枚玉空氣頭APO折射鏡,實際上以超口徑性能發揮,去挑戰更大口徑的其他種類望遠鏡,本身價值在此,至於是否理順其高昂售價,則見仁見智。
高橋FC76折射鏡 - 雙枚玉螢石鏡
在人工星點測試下,我們會發現其紅綠藍光譜下,其第一及二衍射環較容易察覺,其中藍端表現差距較大,紅光表現接近但仍稍遜。除去有限測試距離下造成的少量殘餘球面像差,某程度上顯示FC76的修正度稍遜於LOMO 80/600。由於這情況說明埃里盤上有部份光源被推至衍射環上,所以也引證了跟LOMO鏡星空觀測下的對比度差距(另一部份原因可能是其無鍍膜鏡頭)。以這鏡計,直正的色差修正差距是在比藍光更短波長的紫光上,而我們所用的50um人工星點並無這波段。
viewtopic.php?f=22&t=743&p=7367#p7367
Sky Watcher Equinox 80ED 折射鏡
紅綠光星點表現跟上述兩鏡表現接近但有容易看出的分別。問題最大在藍光,埃里盤及衍射鏡已不完整成型,在那波段已不能叫diffraction limited了,這亦是通俗叫法的ED鏡跟APO鏡的最重要差距。亦因此我一直指出,若作Ha光譜太陽觀測,如日珥等,這類ED折射鏡表現已十分理想。但若作Cak波段觀測,還是要選用一台在紫光譜成像優秀,相對長焦比的APO折射鏡,否則會嚴重影響成像質量。
Sky Watcher 70/500 普消折射鏡
僅以綠光檢視,發現光軸有偏差,這點可以用方法校正,說明了數百元一台的望遠鏡,造工上不像高檔APO那麼嚴謹。僅綠光而言,第一、二及以外的衍射環都十分明顯,相信這鏡就算校正光軸後,綠光的球差修正也明顯遜於上面兩鏡,也直接限制了其可用高倍率。亮起紅及藍光星點,需要重新調焦,而且距離頗大,上面三台折射鏡則無這必要,說明普消折射鏡的色差修正差距,唯一改良方法還是要把焦比儘量拉長。
結論:
三片或兩片APO、ED、普消折射鏡都有其歷史上的地位及今天的存在價值,純粹追求高性能,或是平衡的性價比,或是廉價入門鏡,哪款望遠鏡適合什麼人,其實很視乎個人需要及實際情況,不可一概而論。
望遠鏡光學本身並無神秘之處,不外乎用料造工及設計。一個簡單個多小時的工作坊,配合適當工具加上導師講解便一目了然,並不用花長時間去討論或尋求名師指點,掌握基本要素後,選望遠鏡便不會犯方向上的大錯誤。
Astrocafe日後還會推行更多類似工作坊,讓同好增進光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