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3-11-29, 23:55
社長
今晚趁David在石澳有學生觀星活動,我一行二人也帶備兩台小鏡參與,順道做些實習。

今晚的天氣尚算可以,在光害區即北方,北極星清晰可見,獵戶座大星雲剛升出水平線不遠已清晰可見,七姊妹星團,用側視去可見問號形態。以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離市中心車程半小時可以看到滿天星斗,還是可以推行不少天文活動的。

以目視深空計,David的18“ UC當然是主角,但個別大面積天體,例如M45,則以50ED配合Ethos 8的大視場,可以彌補一下。

兩個小時期間,輕快的享受了不同器材下的幾個深空天體,就算今天我已建立西藏私人遙控觀測站,但這類活動,還是想不定期參與一下。

兩張星野照以Ricoh GR4固定拍攝,純粹紀錄性質。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3-11-30, 00:30
tommy128268
社長 寫:今晚趁David在石澳有學生觀星活動,我一行二人也帶備兩台小鏡參與,順道做些實習。

今晚的天氣尚算可以,在光害區即北方,北極星清晰可見,獵戶座大星雲剛升出水平線不遠已清晰可見,七姊妹星團,用側視去可見問號形態。以香港這個國際大都會,離市中心車程半小時可以看到滿天星斗,還是可以推行不少天文活動的。

以目視深空計,David的18“ UC當然是主角,但個別大面積天體,例如M45,則以50ED配合Ethos 8的大視場,可以彌補一下。

兩個小時期間,輕快的享受了不同器材下的幾個深空天體,就算今天我已建立西藏私人遙控觀測站,但這類活動,還是想不定期參與一下。

兩張星野照以Ricoh GR4固定拍攝,純粹紀錄性質。



M42 和M45 是天空中最易見又最特別的深空天團﹐每次觀賞都是一種享受。
Obsession 18" UC 也很久沒有在astrocafe 出場了。 另外﹐有機會的話就用50ED 拍幾張深空照吧。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3-11-30, 09:07
社長
沒有平場鏡,我想50ED若配部4/3片幅的無反,可以拍些有美感的東西。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3-12-01, 08:27
David
今夜大氣透明度頗高,適逢週五,是安排觀星的最佳日子。絕大部份同學都是首次觀星,也不想太夜離開,因此都是安排觀察最有代表性的目標。

首先是介紹西面的夏季星空,認識夏季大三角,天鵝座的十字型。鵝頭的Albireo因已被遮擋而沒有觀察。

接著是介紹天頂的秋季大四方,由那裡教他們starhop到M31。他們一邊排隊用18吋,一邊學用15x50防震雙筒鏡自己尋找。M31主要只是看到核心部份,其實有少少似彗星,就想像一下這便是剛在二十小時前掠過太陽的ISON彗星吧。之後便觀察仙女座gamma,又稱Almack雙星,特點是兩粒星有強烈顏色對比,伴星更是罕見的綠色星,令同學都很興奮地比較大家看到的效果。

仙后大M便是下一個觀察天區,我把大鏡指向NGC 457 ,又名ET星團,有同學讚嘆竟然有人會想出一個這麼貼切的名稱,高倍觀察時,ET張開的長臂非常明顯,很高興和初次觀星的同學見面。接著,我們由仙后座starhop到英仙座雙星團,低倍目鏡剛好在同一視場看到兩團星的核心部份,郡星耀眼奪目,如同散落一地的珠寶。兩團星的個性不同,一個較密集,另一個則較顏色豐富。我叫同學留意顏色豐富的星團,問他們看到什麼顏色的星,結果一些看到橙色,一些則看到藍色,有些不幸地只看到白色星。

除非想尋找雲氣,巨大的M45並不是用望遠鏡觀察的理想目標,不過我都給學生感受一下大鏡的效果去明白這個道理。我叫學生用肉眼看看這星團所形成的問號,數數有多少粒光星,究竟是否真的數到七粒。用肉眼觀察時,星點密集成一團模糊物體,我反而可以用少少想象力感受M45的雲氣。值得一提的是,這星團不是由周圍的雲氣誕生出來,它們的移動方向是不同的。即是說,我們能拍攝到這個燦爛的星團被壯觀的藍色雲氣包圍,是很難得的巧合。

觀星活動接近尾聲,是時候看看M42獵戶座大星雲。其實當獵戶座剛在海上升起時,我已挑戰同學的眼力,看看能否用肉眼看到觀察到獵人的劍,那時有些同學看到,有些未看到。現在,則所有同學都看到了。他們一邊用雙筒鏡觀察,一邊排隊看大鏡的效果。用高倍觀察時,我加入了UHC濾鏡,並叫同學留意星雲的黑暗部份,去感受雲氣的立體感。雖然和相片的效果很不同,但一些同學都不禁讚嘆這個壯麗的景象。

除雲氣外,當中四合星Trapezium也是觀察重點。這區域是星的育嬰室,是恆星誕生之地,四合星便是由這星雲誕生。星的表面溫度極高 (最熱的達攝氏40000度),發出巨大能量,照亮24光年大的M42。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3-12-07, 11:11
David
昨晚再和學生觀星,加入一些天文舊生,氣氛很好,在沒有帶尋星鏡的情況下(!!)都觀察了不少目標,其中包括上週的天體,再加入一些我都未看過 (或沒有很刻意觀察) 的目標:

M32:M31旁的橢圓星系

仙后座eta雙星:伴星為啡紅色

仙后座M103:疏散星團,雙筒明顯可見,呈三角狀,貌似性感內褲,甚至有幾粒亮星形成T型。

仙后座NGC 663 (Caldwell 10) :在M103旁,雙筒可見,但可能大氣透明度不高,這疏散星團平平無奇,它範圍比M103大,但星沒有M103般密集。

英仙座M34:疏散星團,雙筒可見,在著名的Algol變星旁,都是平平無奇。

獵戶Iota Orionis三合星:觀察獵戶劍的三團東西,通常都只是看中間的M42。Iota Orionis三合星位於最底一團星中,是當中最光的星,和另外兩位伴星形成手槍圖案,有少許顏色。

獵戶Abell 12:行星狀星雲,只要指向參宿四旁的獵戶Mu 星,暗淡的Abell 12便是貼著這亮星。大氣透明度低,再加上沒有帶OIII,沒有成功觀察。

由於沒有尋星鏡,結果要學生用雙筒找星體,然後用雷射指著目標,再用大鏡找,不知不覺訓練了一些學生用雙筒自行尋找深空天體,都可算是好事。

我們也用18吋觀察了彎金星、彎月和木星,大家都滿足地離開。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4-01-05, 21:21
kingyo
David、社長:

下次香港的星空派對(要離家往外地就難一點了),我可否參加?

金魚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4-01-20, 19:13
kingyo
社長:

當西藏那邊上了軌道之後,你會否考慮發展到南半球?例如澳洲。那就可以連南方的寶藏也可以得到。

金魚

Re: Obsession 18" UC vs 50ED vs 10x50 Bino @石澳

文章發表於 : 2014-01-20, 23:48
社長
今年我會帶廿名學生到澳洲觀星攝星,到時會帶台Dob 16過去目視,也會用一台RH200攝星,取f3光圈夠快。但本身對南半球興趣不大,沒打算在那邊建立固定設施。

viewtopic.php?f=13&t=3808

在西藏建立了固定據點,已無興趣在北半球其他地方發展,30度緯度、4300海拔、高質量天空、合理可到達的距離、強大支援網絡,很多地點只有其中一到兩項。而南半球,我去一趟集中拍拍南天極那60度直徑範圍內,即西藏看不到的,三數個大面積天體便夠了。

我日後花時間在香港磨鏡、玩行星月球也可以,不必投入所有精力在深空上。天文可以玩的東西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