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小聚 - Lovejoy和ISON彗星觀察 (17-11-2013)

兩年前在阿根廷巧遇過數十度長的彗星 (viewtopic.php?f=16&t=1633&p=13801),其實對近日的4粒彗星興趣一般,不過一些學生未見過彗星,都希望為他們安排觀察活動。
上星期六晚 (16-11-2013) 天氣預測為天朗氣清,於是在短時間聯絡了一些學生和社長到石澳觀察。在星期日凌晨二時,我們一行七人見天色仍然良好便決定如期出動,由香港各處(包括大嶼山和天水圍) 出發,並在4時左右到達石澳。
一般接近滿月的晚上,天文同好都可以好好睡覺,這天凌晨卻有數十位同好帶齊三腳架和攝影器材 (甚至帳幕!) 在石澳出現,非常熱鬧。我們出動16吋Skywatcher GOTO 杜蘇鏡配Televue Ethos 目鏡 (包括21、13、6和3.7mm) ,也有學生帶6吋短焦折射做目視觀察。雖然拍攝較方便和其他人分享自己觀察了什麼東西,但我個人都是較喜歡享受光子直接打入眼睛的快感,帶了300mm f2.8鏡頭都懶得使用。
我首先用Canon 15x50防震雙筒找尋Lovejoy彗星,由獅子座主星出發移向北斗方向,很快便找到一個貌似球狀星團的Lovejoy,再用16吋由獅子座用跳星法指向它 (我總是喜歡人肉尋星多於使用GOTO) 。21mm Ethos下的目視效果比我想象中好,明顯看到彗尾的方向,部份觀察者看到一些顏色,仔細的彗尾結構當然看不到,高倍觀察沒有明顯增益。
ISON當然是下一個目標。沒有仔細的星圖,我只能在角宿一的上方尋找,在透明度不高和天色開始漸光的情況下,我用雙筒鏡掃描了一會也不能肯定哪一粒星點是彗星。之後再用16吋配21mm Ethos搜索一會,竟然非常幸運地找到這彗星。彗核部份沒有明顯特徵,和Lovejoy一樣明顯看到彗尾的方向。沒有期望,沒有失望,總算曾經到此一遊。
社長用電腦介紹剛在西藏天文台拍攝到的彗星照片,當然也包括展示前數天拍攝到的Lovejoy彗尾變化動畫。
viewtopic.php?f=16&t=3759#p24050
離開前我們把鏡指向木星,發現木星表面有一粒不尋常的東西,原來木星的其中一位衛星 (歐羅巴) 正在離開木星表面,情況如同木星表面有粒突起的暗瘡般,非常有趣。類似現象在數年前拍攝過(viewtopic.php?f=16&t=46),不過目視卻是第一次,我個人覺得這比彗星有趣得多,今早犧牲睡眠來觀星突然變得相當值得。
我們最後望一望火星極冠便離開。
上星期六晚 (16-11-2013) 天氣預測為天朗氣清,於是在短時間聯絡了一些學生和社長到石澳觀察。在星期日凌晨二時,我們一行七人見天色仍然良好便決定如期出動,由香港各處(包括大嶼山和天水圍) 出發,並在4時左右到達石澳。
一般接近滿月的晚上,天文同好都可以好好睡覺,這天凌晨卻有數十位同好帶齊三腳架和攝影器材 (甚至帳幕!) 在石澳出現,非常熱鬧。我們出動16吋Skywatcher GOTO 杜蘇鏡配Televue Ethos 目鏡 (包括21、13、6和3.7mm) ,也有學生帶6吋短焦折射做目視觀察。雖然拍攝較方便和其他人分享自己觀察了什麼東西,但我個人都是較喜歡享受光子直接打入眼睛的快感,帶了300mm f2.8鏡頭都懶得使用。
我首先用Canon 15x50防震雙筒找尋Lovejoy彗星,由獅子座主星出發移向北斗方向,很快便找到一個貌似球狀星團的Lovejoy,再用16吋由獅子座用跳星法指向它 (我總是喜歡人肉尋星多於使用GOTO) 。21mm Ethos下的目視效果比我想象中好,明顯看到彗尾的方向,部份觀察者看到一些顏色,仔細的彗尾結構當然看不到,高倍觀察沒有明顯增益。
ISON當然是下一個目標。沒有仔細的星圖,我只能在角宿一的上方尋找,在透明度不高和天色開始漸光的情況下,我用雙筒鏡掃描了一會也不能肯定哪一粒星點是彗星。之後再用16吋配21mm Ethos搜索一會,竟然非常幸運地找到這彗星。彗核部份沒有明顯特徵,和Lovejoy一樣明顯看到彗尾的方向。沒有期望,沒有失望,總算曾經到此一遊。
社長用電腦介紹剛在西藏天文台拍攝到的彗星照片,當然也包括展示前數天拍攝到的Lovejoy彗尾變化動畫。
viewtopic.php?f=16&t=3759#p24050
離開前我們把鏡指向木星,發現木星表面有一粒不尋常的東西,原來木星的其中一位衛星 (歐羅巴) 正在離開木星表面,情況如同木星表面有粒突起的暗瘡般,非常有趣。類似現象在數年前拍攝過(viewtopic.php?f=16&t=46),不過目視卻是第一次,我個人覺得這比彗星有趣得多,今早犧牲睡眠來觀星突然變得相當值得。
我們最後望一望火星極冠便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