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米反射鏡目視觀星 – 參觀高米古天文台

日前寫了一篇文章,講述年多前到訪美國Yerkes天文台透過全球最大口徑的40英吋口徑折射鏡目視觀星的體驗 http://www.astrocafe.hk/viewtopic.php?f=6&t=97
本年初1月15日於日環食後隨團到訪雲南高美古天文台,有幸又透過2.4米反射鏡目視星空。
當晚觀看目標為獵戶座大星雲內的四合星,望遠鏡焦距18000mm、目鏡14mm下,倍率為1300x,在當晚的視寧度,其實是過了頭,星點如何調也只能呈現為一個小圓面,並無美感可言,但總算是個人體驗…
我想帶出的,高美古天文台的2.4米反射鏡是一台頂級科研儀器,但並不能以目視美感去評鑑,因為有更多其他影響因素,科學研究跟愛好者觀星要求根本不一樣。又有些愛好者以是否普通消色差(achromat)或複消色差(APO)去評價Yerkes天文台的折射鏡是不對的,因為她過去百多年來的科學成果已證明了其本身價值,並不是以目視美感而去決定。實際上,Yerkes天文台那位老天文學家告訴我,有些人誤以為玻璃並非穏定物質,故這些古老巨型折射鏡會隨時間老化,鏡面隨之變型云云,他們發現這台40英吋折射鏡拍出來的照片的確有些不對稱像差,但比較一百年前的照片也發現同樣問題,所以只是製鏡大師Alvan Clark當年的造工有少許誤差造成而已,某程度反證這些望遠鏡性能穏定之處,而性能穏定,正是一部科研器材的首要指標之一。所以老天文學家說,經過一百年這個世界沒有再大的折射鏡後,他們是不排除再造更大的60英吋(1.5米)口徑折射鏡的。
當然,我仍很希望實現少年時的那個夢,再到加州柏洛瑪山天文台,透過那些雄霸世界最大望遠鏡寶座半世紀的5米口徑海爾望遠鏡目視觀星,因為2008年11月到美國亞利桑那州Tucson出席Lunt太陽派對時,我告訴Lunt的合夥人及美國NEAF主席Alan Traino (Northeast Astronomy Forum & Telescope Show),七月時到過Yerkes目視觀星,他回覆我說,兩星前才到柏洛瑪山天文台,使用海爾望遠鏡目視觀星…
星空下的高米古天文台 - 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 24mm f8, ISO6400,累計固定曝光8分鐘
本年初1月15日於日環食後隨團到訪雲南高美古天文台,有幸又透過2.4米反射鏡目視星空。
當晚觀看目標為獵戶座大星雲內的四合星,望遠鏡焦距18000mm、目鏡14mm下,倍率為1300x,在當晚的視寧度,其實是過了頭,星點如何調也只能呈現為一個小圓面,並無美感可言,但總算是個人體驗…
我想帶出的,高美古天文台的2.4米反射鏡是一台頂級科研儀器,但並不能以目視美感去評鑑,因為有更多其他影響因素,科學研究跟愛好者觀星要求根本不一樣。又有些愛好者以是否普通消色差(achromat)或複消色差(APO)去評價Yerkes天文台的折射鏡是不對的,因為她過去百多年來的科學成果已證明了其本身價值,並不是以目視美感而去決定。實際上,Yerkes天文台那位老天文學家告訴我,有些人誤以為玻璃並非穏定物質,故這些古老巨型折射鏡會隨時間老化,鏡面隨之變型云云,他們發現這台40英吋折射鏡拍出來的照片的確有些不對稱像差,但比較一百年前的照片也發現同樣問題,所以只是製鏡大師Alvan Clark當年的造工有少許誤差造成而已,某程度反證這些望遠鏡性能穏定之處,而性能穏定,正是一部科研器材的首要指標之一。所以老天文學家說,經過一百年這個世界沒有再大的折射鏡後,他們是不排除再造更大的60英吋(1.5米)口徑折射鏡的。
當然,我仍很希望實現少年時的那個夢,再到加州柏洛瑪山天文台,透過那些雄霸世界最大望遠鏡寶座半世紀的5米口徑海爾望遠鏡目視觀星,因為2008年11月到美國亞利桑那州Tucson出席Lunt太陽派對時,我告訴Lunt的合夥人及美國NEAF主席Alan Traino (Northeast Astronomy Forum & Telescope Show),七月時到過Yerkes目視觀星,他回覆我說,兩星前才到柏洛瑪山天文台,使用海爾望遠鏡目視觀星…
星空下的高米古天文台 - Canon 5D Mark II Modified, 24mm f8, ISO6400,累計固定曝光8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