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頁 (共 1 頁)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15, 21:42
社長
本月初參加台灣星空派對,但台中海關處理需時,器材最後趕不及清關,現正退回香港途中。

viewtopic.php?f=13&t=517

本來計劃了月底27日至1月2日,每晚把Obsession 18UC及203APO、Paramount等每晚送上武嶺觀星拍攝,最後也不得不跟觀星園老闆李大哥抱歉要退房了。

viewtopic.php?f=13&t=601

最後變更計劃,現改為與Henry於28日至1月3日到中南部的塔塔加及鹿林拍攝六個晚上,亦取其冬季時比北部受季候風影響而陰晴不定的合歡山有較高勝算。希望拍些本年初沒拍好的冬季及春季星空,算是完了以單反配650焦段的一個春夏秋冬拍攝週期。

自1998、99年在興隆拍完獅子座流星雨及一些深空後,深知百多年的菲林時代已告終,但數碼年代又未成熟,決定放下深空拍攝一段時間,怎知一放就是10年。直至去年終於進了一部改濾鏡的Canon 5D Mark II,算是目前最理想的拍深空用單反吧,便一下子數月間到了七次3000海拔以上觀星拍星。

回顧過去一年,天文足跡遍佈各地,不計二月份到意大利考察LVI、Officina Stellare、聖瑪力諾共和國等一星期,從一月份到雲南洱海拍日環食之後到3200海拔的高美古試相機留了好幾天,二、七、八月到台灣3275米的武嶺攝星近20天,四月及十月兩次到西藏5100米的阿里,前後30多天組建天文台及觀星攝星,十二月台灣星空派對,到這月底又再拍一星期,今年到處走動都帶,主要就是希望重拾放下十年有多的深空拍攝,算是熱熱身吧。以上這些遊歷,坦白說玩的成份比工作多,借用7月份和Willis到台灣拍星時的一句話,7天6夜的攝星旅程,在武嶺連續6個晚上都是天晴,拍星拍到真有點累,人也有點挑剔了,例如我在阿里建台時,若月亮在東方地平線上出現時不是螢亮刺眼銀白色,滿月在東升時天頂上看不到銀河,當晚透明度就是不合格 :lol:

當然,2011年是時候從量變到質變。三十年的天文生涯中,自問有點好高騖遠,始終認為目前拍攝的作品水平及環境尚未完全優化,而且到底好戲在後頭,所以至今在Astrocafe上發表的作品都是沒平場沒暗場,僅以DSS全數疊加後用Photoshop拉拉曲線便出來的粗圖,順道給對APM-TMB有興趣的同好了解一下這品牌望遠鏡的星點銳利度及像場平整度便算,所以當明年夏天我的西藏5100米天文台啟用後,到時的出圖便是時間要鑽研一下後期處理技術,所以這次到台灣拍攝,應是在明天轉移重點至西藏阿里前最後一次類似的長期拍攝,再去的話,也可能是短留三天試試器材或捕捉某些天象如彗星而已。

viewtopic.php?f=12&t=538

全職投入發展星河科研社近8年,也是時間縮短一下白天工作及平衡個人生活了,希望2011年起,可以每年多看幾本書,增長多些不同見識…. 當然,說到底還是”生意人”的老毛病,永遠把自己推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地步才去研習所需,例如06年時為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籌備建造香港首個民間天文館時,也是到了如箭在弦時才跟多位建築界高人、教授請教、國外專家諮詢,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放棄傳統昂貴方案,為該校提出一個長治久安的天文館方案 – 其餘的就是歷史了。

viewtopic.php?f=12&t=356

話說回來,介紹一下這次到台拍攝的器材。每次都很感謝Henry借我用綠色團購版HEQ5 Pro赤道儀拍攝,讓我減輕不少重量,不用寄倉全部手提行李上機。

背包手提上機 (見下):
APM-TMB 105/650 APO折射鏡、TMB 3.5”平場鏡、BORG F4 Super ED reducer
Canon 5D Mark II改濾鏡版、Canon 180/3.5L Marco
LPS-P2 52mm、72mm濾鏡、V4 52mm濾鏡
12V 20Ah鋰電

手帶箱手提上機:
SBIG ST8300M相機、FW8300濾鏡盤、Astrodon LRGBHa濾鏡組
防露帶、LVI導星器、導星鏡、個人物品等。

另外12V 60Ah鋰電或會以平郵先寄給Henry,以便到時使用冷凍ST8300M相機及手提電腦拍星。下圖是我的手提上機的背包及八月份在台灣武嶺對下數百米石門山停車場的裝備照,那張未完成的NGC6960就是在這裡拍的:

viewtopic.php?f=17&t=442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19, 02:51
社長
這次也在想是否多帶一台鏡,配合ST8300M拍深空.....

剛在香港完成測試,配Canon 180/3.5 Macro拍是可以的,仰或配望遠鏡拍好些?
viewtopic.php?f=17&t=621

前者是廣角,但後者在單一深空目標上像質較好,不過又似乎會重覆同場的Canon 5D Mark II,以及西藏天文台啟用後的工作,反正一旦啟用後便會持續自動化大量拍攝,需不需要這次到台灣做這種工作? 糾結中..... :roll:

看ST8300M配APM-TMB 105/650及80/600的像場。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20, 00:09
Robin
社長 寫:這次也在想是否多帶一台鏡,配合ST8300M拍深空.....

剛在香港完成測試,配Canon 180/3.5 Macro拍是可以的,仰或配望遠鏡拍好些?
viewtopic.php?f=17&t=621

前者是廣角,但後者在單一深空目標上像質較好,不過又似乎會重覆同場的Canon 5D Mark II,以及西藏天文台啟用後的工作,反正一旦啟用後便會持續自動化大量拍攝,需不需要這次到台灣做這種工作? 糾結中..... :roll:

看ST8300M配APM-TMB 105/650及80/600的像場。

拍广域星空吧,反正以后做单一对象拍摄的机会多的是。:) 祝愿社长这次旅途愉快!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20, 00:28
社長
廣域星空比單一天體對天空的要求更高,我在西藏拍好了....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20, 00:41
Robin
社長 寫:廣域星空比單一天體對天空的要求更高,我在西藏拍好了....

这也是,我拍流星的时候用27mm的镜子,非常容易受到云雾的干扰。。。拍到最后我也不奢望有个干净的天空,反正云雾进来参一脚也多了份美感。

我还需要大概一天的时间进行后期处理,稍后会发上来。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23, 14:09
社長
剛收到小熊寄來借給我用的兩枝鏡頭,感謝對我的信任,會好好在台灣拍些照片回來的。

對Carl Zeiss那枝25/2.8很感興趣,說不定今晚天氣好就拿出來配ST8300M試試,而那枝Nikon 16/2.8正是我1998年在興趣用來拍星流跡的那一枝,見下圖。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23, 18:11
Nebulas
数码时代,好好看看两只镜头的表现了,

25 被我开过镜头,按道理是更好了,鱼眼镜头给我的经验就是: 视场中央还比较锐利,靠近边缘的相差较大。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0-12-23, 23:08
社長
Nebulas 寫:数码时代,好好看看两只镜头的表现了,

25 被我开过镜头,按道理是更好了,鱼眼镜头给我的经验就是: 视场中央还比较锐利,靠近边缘的相差较大。


16那枝我略知一二,現在最有興趣的是那枝Carl Zeiss 25.

Re: 2010年12月台灣攝星之旅

文章發表於 : 2011-04-17, 21:12
Nebulas
社長 寫:
Nebulas 寫:数码时代,好好看看两只镜头的表现了,

25 被我开过镜头,按道理是更好了,鱼眼镜头给我的经验就是: 视场中央还比较锐利,靠近边缘的相差较大。


16那枝我略知一二,現在最有興趣的是那枝Carl Zeiss 25.


这次去西藏,好好试试这支镜子。

我一直都很期待这支镜子 配 ST 8300M 的效果。 :twisted:

看了你拍的猎户,自己都有点中 ST 8300M 的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