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Astrocafe開張以來,一直有個心願把過去數年一些全球各地的所見所聞分享一下。個人沒機會讀萬本書,故希望透過行萬里路增進一下學識,也可能因為本身的工作關係,一般行家/專家都會很樂意跟我分享其產品及技術關要,正如近日我也跟TEC老闆Yuri談得很投契,也開始出任他的亞洲區代理,幫他引進TEC的APO折射鏡。所謂跟高手下棋,當今天能到在APM老闆Markus Ludes家中住上一星期,明天到Colorado跟Yuri細談,後天在TEC總部的幾條街外拜訪Software Bisque學習Paramount赤道儀的精髓,這是增進天文技術的最好捷徑,始終作為三十年的天文愛好者,冷眼旁觀太多人枉花太多時間在同好之間以訛傳訛的方式去交流,那是遠不如花一天半天跟原創人了解訪的,正如去年我到蘇州拜訪Sky Watcher的老闆David,又或者上週到台灣星空派對跟景德光學老闆楊德良先生交流一樣(他說若在二月離台之前我的203APO能到台觀星,要通知他一聲前往)。
viewtopic.php?f=7&t=517&start=60
言歸正傳,2008年四個月內三次到訪美國,除了出席芝加哥的國際天文館年會及俄亥俄州的星象館工作坊外,還到出品Paramount赤道儀的Software Bisque公司學習,以及到亞尼桑那州陽光普照的Tucson市出席Lunt Solar System總部舉行的Solar Party太陽派對 (其實亦可叫Star Party,太陽也是恒星嘛)
行程如下:
11月5日:香港飛美國科羅拉多州
11月6日:到Software Bisque學習Paramount赤道儀、天文圓頂自動化及星象館軟體技術
11月7日:飛阿尼桑那州,到Mt. Lemmon trip利用20吋Jamieson reflector 及新建24吋RC Optical Systems望遠鏡觀星及拍攝
11月8日:參觀Lunt Solar System廠房、利用各款最新太陽鏡實習觀測及攝影
11月9日:由Andy Lunt主持工作坊即席講解各項技術,專家示範影像處理技巧
11月10日:美國飛香港
到址後的首晚活動是一起到達2800公尺海拔的Mt Lemmon上參觀,那裡有數個圓頂,最大的為1.5米反射鏡作尋找近地小行星,其餘20卡反及24"RC作公眾活動
場地導師Adam Block是在美國跟Tony Hallas、Robert Gendler等齊名的數位頂級天文攝影大師,分享其世界級天文攝影,部份於Kitt Peak基特峰攝的,也包括了一些用24" RC拍的角秒級解像度照片。日後有機會再到這裡,會花數百美元參與一次他提供的一對一深空拍攝工作坊。
到了旁晚我們一起到外面觀看日落,利用雙筒鏡看木星、金星,太陽綠"邊",注意在這海拔下影子都是藍色的。Mt Lemmon地點很特別,從這裡可以遠眺100公里外的基特峰美國國家天文台,即全球最大的望遠鏡群所在地之一。
到了晚上,我們進大型天文台觀測室,聽專家講解如何用1.5米鏡找近地小行星,也用兩台大卡反如24" RC等觀星,個人至今並不理解RC這類鏡是否真的有那種獨一無二的優勢,同感者包括Paramount赤道儀開發人Bisque大哥,而APM Markus亦無足夠理據讓我信服。要注意的是,2001年我為香港引進的APM 600 f8卡反(即現時麥理夫人渡假村的天文台),是用Classical Cassegrain的,當年廖興齊先生及朱明中教授等也提出疑問是否應用RC,但最後接受了我的方案。而去年為APM處理中科院在新疆的一份標書,最後取得一份50萬歐元的合約,那台1米望遠鏡的光學性能要求只有一句:80% energy within 20um spot size。
http://www.hko.gov.hk/gts/event/astro-photo_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