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 德國慕尼黑 PixInsight 天文影像處理工作坊

月前收到PixInsight電郵通知,10月下旬會在德國慕尼黑舉行一個天文影像處理工作坊,對我來說可謂及時雨。
viewtopic.php?f=7&t=3676
長久以來自問有點學習障礙,對電腦軟件等尤其問題大,幸好多年來得各方友人支持,克服了不少難關。小至年前David教我如何用映美精拍月面行星太陽,然後用Registax處理,大至年多前上鹿林天文台向林台長請教遙控天文台操控技術,之後我的西藏天文台便一路運作暢順。
過去兩年我的西藏天文台投入運作以來,拍了超過兩千小時的曝光、近1TB的圖檔,但至今連正式出圖也未有一張。我由最初連FITS、TIFF都搞不懂(幸好沒拍JPG),RBI Flood也沒設定,不知道Dithering的重要性,浪費了不少西藏晚上的好時光,到現在貎似手上的影像若落在有經驗人士手上,應能處理出APOD級別的照片。我的最低線是,影像處理可以慢慢來,重覆做,但拍攝不能重拍,尤其是年底換上Officina Stellare 500口徑 f3.8大光圈攝星鏡後,有些現組合未拍完的東西便不能再補拍了,所以現時可謂爭分奪秒,11月內要按優次把手上的圖檔處理出來,若有個別問題便要馬上補拍,另外還有一個去年已開始,至今尚未完成的拍攝計劃,可能要另外100多小時無月光影響下的曝光。
話說回來,從這次PixInsight工作坊,我跟搞手有些溝通,得到這樣的數據,亞洲地區PixInsight 用戶數(即付款購買軟件人數):
日本 42人,韓國 22人,香港 14人,台灣 7人,印度 6人,中國內地 5人。
計及香港只有700萬人口,原來是區內比例最多的,加上香港的拍深空條件先天不足,這數字是很正面的。
香港時間昨晚11時30分起飛,今早德國5時多到達慕尼黑,乘的士到酒店 (近廿年前考獲車牌至今,沒有一次到歐美不自駕的),休息一會便準備明早開始的兩天工作坊了,另外主持人Vicent又答應週一再給我些私人時間,解決一些拍攝及影像處理的疑問。
PixInsight可謂現時圈內備受推薦的最理想影像處理軟件,我希望透過這工作坊能讓我真正學懂這方面技巧。當然,此行另一邊際效應,是有機會跟歐洲一眾天文攝影發燒友交流,探討很多不同的國際合作可能性。在過往兩年不時的私人溝通,當我一提起在西藏建立了4300海拔的私人遙控觀測站便完全雙眼發亮的,甚至提出不同的請求,好像對他們來說,整個亞洲唯一能吸引他們的觀星拍攝地點,就是西藏,這個從地理/文化角度來說,倒可以理解的。再考慮到我的天文台器材級別:Paramount ME、Officina Stellare RiLA 500口徑f3.8攝星儀、FLI Proline 16803相機等,對不少高端攝星人來說是很標準的配置。
另外繼二月份到德國驗收304APO雙筒、奧地利考察ASA後,明天又會跟ASA友人碰面,過去半年我已賣了好一批ASA DDM85基本版及頂級版赤道儀,11月又要下單另外再加訂一些。
viewtopic.php?f=13&t=3522
viewtopic.php?f=7&t=3676
長久以來自問有點學習障礙,對電腦軟件等尤其問題大,幸好多年來得各方友人支持,克服了不少難關。小至年前David教我如何用映美精拍月面行星太陽,然後用Registax處理,大至年多前上鹿林天文台向林台長請教遙控天文台操控技術,之後我的西藏天文台便一路運作暢順。
過去兩年我的西藏天文台投入運作以來,拍了超過兩千小時的曝光、近1TB的圖檔,但至今連正式出圖也未有一張。我由最初連FITS、TIFF都搞不懂(幸好沒拍JPG),RBI Flood也沒設定,不知道Dithering的重要性,浪費了不少西藏晚上的好時光,到現在貎似手上的影像若落在有經驗人士手上,應能處理出APOD級別的照片。我的最低線是,影像處理可以慢慢來,重覆做,但拍攝不能重拍,尤其是年底換上Officina Stellare 500口徑 f3.8大光圈攝星鏡後,有些現組合未拍完的東西便不能再補拍了,所以現時可謂爭分奪秒,11月內要按優次把手上的圖檔處理出來,若有個別問題便要馬上補拍,另外還有一個去年已開始,至今尚未完成的拍攝計劃,可能要另外100多小時無月光影響下的曝光。
話說回來,從這次PixInsight工作坊,我跟搞手有些溝通,得到這樣的數據,亞洲地區PixInsight 用戶數(即付款購買軟件人數):
日本 42人,韓國 22人,香港 14人,台灣 7人,印度 6人,中國內地 5人。
計及香港只有700萬人口,原來是區內比例最多的,加上香港的拍深空條件先天不足,這數字是很正面的。
香港時間昨晚11時30分起飛,今早德國5時多到達慕尼黑,乘的士到酒店 (近廿年前考獲車牌至今,沒有一次到歐美不自駕的),休息一會便準備明早開始的兩天工作坊了,另外主持人Vicent又答應週一再給我些私人時間,解決一些拍攝及影像處理的疑問。
PixInsight可謂現時圈內備受推薦的最理想影像處理軟件,我希望透過這工作坊能讓我真正學懂這方面技巧。當然,此行另一邊際效應,是有機會跟歐洲一眾天文攝影發燒友交流,探討很多不同的國際合作可能性。在過往兩年不時的私人溝通,當我一提起在西藏建立了4300海拔的私人遙控觀測站便完全雙眼發亮的,甚至提出不同的請求,好像對他們來說,整個亞洲唯一能吸引他們的觀星拍攝地點,就是西藏,這個從地理/文化角度來說,倒可以理解的。再考慮到我的天文台器材級別:Paramount ME、Officina Stellare RiLA 500口徑f3.8攝星儀、FLI Proline 16803相機等,對不少高端攝星人來說是很標準的配置。
另外繼二月份到德國驗收304APO雙筒、奧地利考察ASA後,明天又會跟ASA友人碰面,過去半年我已賣了好一批ASA DDM85基本版及頂級版赤道儀,11月又要下單另外再加訂一些。
viewtopic.php?f=13&t=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