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讓各地愛好者分享見聞,考察、展覽、觀星攝星之旅等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

社長 » 2012-01-29, 15:52

觀測站位於中科院基地內,附近有民居及人口少的小鎮,主要是藏式民居,村民都十分友善,不時帶小孩子過來看看,又或者借電話用用。論天文觀測,完全不受干擾,但拍攝廣角星野,則視覺上沒有一些名山大川那麼美。務實一點看,若我是台灣愛好者,我寧可找一個島內較理想的點也不會跑到西藏去,因為支援效率會遠高得多,同樣考慮也適用於馬來西亞愛好者。而我作為香港愛好者,反正都出去了,那就選西藏吧,但也要妥協一點,要考慮後勤支援的問題。就像去年為台灣大學在西藏阿里建的天文台,僅是最後上山的數百米路程,已讓整個項目開支及難度大幅增加,當然科研機構財力雄厚最後還能應付,但我作為個人愛好者,還是要面對現實的:

viewtopic.php?f=12&t=538

另外一張照片是在飛機上拍的,在台灣不時會看到同樣情景,雲海上是星空,雲海下是地獄,原來至少在南方一帶,兩千海拔的地方是最麻煩的,因為雲就在那裡出現。而西藏天文台位於4000多海拔,很多時就是低海拔地區的雲底高度,結果Boltwood Cloud Sensor測晴天及有雲,有點拿捏不太準確。
附加檔案
IMG_0018.JPG
IMG_0018.JPG (99.23 KiB) 被瀏覽 9907 次
IMG_0015.JPG
IMG_0015.JPG (208.81 KiB) 被瀏覽 9907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社長 » 2012-01-29, 16:09

在西藏建台還是要面對一些生活問題的....

今早準備離開,才發現帶少了些衣服,結果要穿那條幾天沒洗破爛的"工作服"上飛機,唯一安慰是機場新開了一家垃圾食品快餐店,套餐48人民幣,一解我思鄉之苦。

司機比預期早了一小時到,結果通宵工作沒睡便要離開,原來近日四川藏區的狀況導致拉薩的公路關卡也緊張起來,要多留點時間。另外今年春節民工要提早趕回廣東找工作,所以經些人事才能買到機票,但現時仍要在重慶機場等5小時才可轉機。
附加檔案
IMG_0016.JPG
IMG_0016.JPG (129.23 KiB) 被瀏覽 9904 次
IMG_0017.JPG
IMG_0017.JPG (204.6 KiB) 被瀏覽 9904 次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Subaru » 2012-01-29, 17:10

社長 寫:補幾張雜相,算是把這個帖總結。

- 每個設施落成後總要些形象照或樣版相,這種羊毛造的牛仔帽算很西藏風味了。回想98年在興隆看獅子座流星雨,零下十多度已冷得腳底赤痛,但現在隨時一件外套走跑出去架東西。


早幾年的12月到過興隆做觀測, 我雖然已經穿了重型裝備包括雪靴, 但在零下十多度暴露在夜空中, 不一會對腳已經感到那種寒氣, 看來社長在西藏天文台的確比較好一點.

社長 寫:也同時在台內拍個望遠鏡"造型照"。站在這個屬於自己,從零開始構思設計建造,位於大多數天文愛好者都夢寐以求的觀測點,又可以自由自主做任何自己有興趣項目的天文台,就算不做任何觀測,只是凝望星空,已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絕對有同感, 除了拍攝星空之外, 拍"造型照"及凝望著自己的setup可以自動地操作, 也是一種樂趣.

社長 寫:這個天文台最有價值之處是自設休息室,內有自來水供應,當外面(或圓頂打開天窗後)的氣溫已是零下十多度,房間內可以是十分舒適的零上十多度,我可以安坐休息室一面喝茶一面用電腦遙控望遠鏡觀測,又或是走過一門之隔但氣溫相差廿度的圓頂內直接動手操控望遠鏡。作為天文愛好者,我能否對自己說:我做到了... :roll:

這個項目又一次說明,玩天文的真功夫,其實在天文以外。就算是業餘天文大師,沒有固定點要終日上山打游擊看上司面色請假配合天象要老婆批準儲錢買儀器,玩起來還是很有局限,某程度上是苦中作樂。若能花點時間心血理順週邊問題,可以玩得更儘情。


絕對是! 沒有固定地點, 跟本不能做大事或把拍攝當成樂趣.

我看社長的basic final setup只是一個開始, 有了一個workable及stable的基建, nothing is the limit!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社長 » 2012-01-30, 01:24

Subaru 寫:
社長 寫:補幾張雜相,算是把這個帖總結。

- 每個設施落成後總要些形象照或樣版相,這種羊毛造的牛仔帽算很西藏風味了。回想98年在興隆看獅子座流星雨,零下十多度已冷得腳底赤痛,但現在隨時一件外套走跑出去架東西。


早幾年的12月到過興隆做觀測, 我雖然已經穿了重型裝備包括雪靴, 但在零下十多度暴露在夜空中, 不一會對腳已經感到那種寒氣, 看來社長在西藏天文台的確比較好一點.


以我的例子,當時的衣物肯定不是用來應付零下環境,我現在入藏的全套裝備都七八千元了,不算很貴但肯定是正規應付零下十來度環境。

Subaru 寫:
社長 寫:也同時在台內拍個望遠鏡"造型照"。站在這個屬於自己,從零開始構思設計建造,位於大多數天文愛好者都夢寐以求的觀測點,又可以自由自主做任何自己有興趣項目的天文台,就算不做任何觀測,只是凝望星空,已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滿足感。

絕對有同感, 除了拍攝星空之外, 拍"造型照"及凝望著自己的setup可以自動地操作, 也是一種樂趣.


我還有一個要求,要些好的食物及熱飲,那便可以真正坐下來一段時間,用naked eye去欣賞星空了 :lol:

Subaru 寫:
社長 寫:這個天文台最有價值之處是自設休息室,內有自來水供應,當外面(或圓頂打開天窗後)的氣溫已是零下十多度,房間內可以是十分舒適的零上十多度,我可以安坐休息室一面喝茶一面用電腦遙控望遠鏡觀測,又或是走過一門之隔但氣溫相差廿度的圓頂內直接動手操控望遠鏡。作為天文愛好者,我能否對自己說:我做到了... :roll:

這個項目又一次說明,玩天文的真功夫,其實在天文以外。就算是業餘天文大師,沒有固定點要終日上山打游擊看上司面色請假配合天象要老婆批準儲錢買儀器,玩起來還是很有局限,某程度上是苦中作樂。若能花點時間心血理順週邊問題,可以玩得更儘情。


絕對是! 沒有固定地點, 跟本不能做大事或把拍攝當成樂趣.

我看社長的basic final setup只是一個開始, 有了一個workable及stable的基建, nothing is the limit!


我也很欣賞你的香港深空攝影集,至少讓大多數tied to the job的愛好者知道,他們還有機會可以幹出一番成績。

但從另外一面看,我亦對一種天文圈常見的態度很反感,就是那些標榜自己付出多少努力拍出一張不俗照片的"大師",而鄙視人家以逸代勞的成績。我甚至認為一個社會若不斷灌輸work hard而非work smart的觀念,是一個退步的社會。

若只能二者選其一,我寧要work smart,但work smarth的往往比work hard的更work hard,正如我也知道,西藏天文台建好後,直正要花時間學好後期處理技術,也花更多時間去探索天文台軟硬件的技術。因為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beautiful problem,施加了正面壓力給自己去加速學習,若是年前自己在台灣或香港拍的照片,我才不會花這麼多時間去搞後期處理。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是否值得跑到老遠建台,對我來說這只是在西藏大搞特搞的第一步,論光學天文,我想作為香港業餘愛好者,在西藏建台後,不會對北半球其他地點有興趣了,情況有如我買了203 APO後,便對很多望遠鏡免疫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Subaru » 2012-01-30, 23:09

社長 寫:我還有一個要求,要些好的食物及熱飲,那便可以真正坐下來一段時間,用naked eye去欣賞星空了 :lol:

對. 還有, Kurt有一次帶了一張戶外摺椅出來, 可以整個人躺在椅上看星, 對脊骨來講非常舒服. 如果訂到的話, 我一定會買.

雖然我知社長唔係太喜歡用雙筒鏡, 但到了這種場合用雙筒掃天鵝天區, 係一種賞心樂事.


社長 寫:我也很欣賞你的香港深空攝影集,至少讓大多數tied to the job的愛好者知道,他們還有機會可以幹出一番成績。

但從另外一面看,我亦對一種天文圈常見的態度很反感,就是那些標榜自己付出多少努力拍出一張不俗照片的"大師",而鄙視人家以逸代勞的成績。我甚至認為一個社會若不斷灌輸work hard而非work smart的觀念,是一個退步的社會。

若只能二者選其一,我寧要work smart,但work smarth的往往比work hard的更work hard,正如我也知道,西藏天文台建好後,直正要花時間學好後期處理技術,也花更多時間去探索天文台軟硬件的技術。因為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beautiful problem,施加了正面壓力給自己去加速學習,若是年前自己在台灣或香港拍的照片,我才不會花這麼多時間去搞後期處理。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是否值得跑到老遠建台,對我來說這只是在西藏大搞特搞的第一步,論光學天文,我想作為香港業餘愛好者,在西藏建台後,不會對北半球其他地點有興趣了,情況有如我買了203 APO後,便對很多望遠鏡免疫了。

說真的, 我在香港影的深空天體, 不是甚麼好作品, 只係因為工作及家庭關係, 不能時常出外影星, 於是在有限的時間及範圍內, 每次作為練習及累積實際經驗. 而那些作品, 可以話係一種by-product, 就當作是我們的星空吧.

如果要出到好作品, 一定要在外地拍. 好簡單, 我試過在PTC同水口拍, 看單張raw已經見到明顯分別, 莫講話在台灣高山上拍的.

如果純以科學照片角度看, 現時拍深空天體的方向一定是自動化, 跟以前那種要記位置、做star hopping、目視或手動導星的方法很不同. 不用上這些自動化技術, 你看好多人出的照片, 來來去去都係那幾個最光亮的天體.

我拍深空, 還是停留在科學記錄照的階段,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種"機械式操作"的樂趣.

要再上一個層次, 就要像PaulNg那樣有這種與生俱來的藝術細胞才可以.

在西藏的那種環境, 總不能有203APO就心如止水, 我相信David的18" UC或社長將來的24"反射會大派用場, 因為我在興隆用陳玉麟的20"看星系, 就好像看照片一樣, 我相信要有這種效果, 18"口徑是少不了.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David » 2012-01-31, 10:36

Subaru 寫:就當作是我們的星空吧


很喜歡這一句,喜歡到想用紅色大字體...... 8-)

Subaru的本地深空照,是我曾經夢想的目標,我其實下載了不少拍攝資料給自己作參考用。社長的西藏深空照,便令我完全放棄了深空攝影,他的首批相一出,我便放了LVI。 :lol: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David » 2012-01-31, 10:43

社長 寫:在西藏建台後,不會對北半球其他地點有興趣了


莫非社長對南半球有興趣? :roll:
APM 80/480, SW 120mm Equinox, C8, Obsession 18"UC with Argo Navis & StellarCat
Lunt LS60T/CaK, LS152T with DSII
DMK31AF03, DMK21AF04, DBK21AF04
Mark V Binoviewer, Ethos (3.7mm, 6mm, 13mm), 19mm Panoptic, 5mm TMB mono
http://www.imsc.edu.hk/pages/astronomy
頭像
David
全域版主
 
文章: 1270
註冊時間: 2010-02-01, 19:33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社長 » 2012-01-31, 11:45

David 寫:
社長 寫:在西藏建台後,不會對北半球其他地點有興趣了


莫非社長對南半球有興趣? :roll:


按理貴國文化不會非黑即白的,是不是其實像Markus Ludes那樣,來自德國邊境那面?  :roll:

我的意思是有了私人天文台作據點,打開了進入西藏的大門,在那一大片土地上,深空太陽月面行星什麼都可以玩,離香港又算是可以接受的距離,其海拔及光害環境又是得天獨厚,我想不想去其他北半球地點發展的理由了。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社長 » 2012-01-31, 11:56

David 寫:
Subaru 寫:就當作是我們的星空吧


很喜歡這一句,喜歡到想用紅色大字體...... 8-)

Subaru的本地深空照,是我曾經夢想的目標,我其實下載了不少拍攝資料給自己作參考用。社長的西藏深空照,便令我完全放棄了深空攝影,他的首批相一出,我便放了LVI。 :lol:


Astrocafers 的猜忌心都很重的,同樣當我看你用LS152T後,自己的LS75F都想賣了,留台LS35T便算 :lol: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社長 » 2012-01-31, 12:35

Subaru 寫:
社長 寫:我還有一個要求,要些好的食物及熱飲,那便可以真正坐下來一段時間,用naked eye去欣賞星空了 :lol:

對. 還有, Kurt有一次帶了一張戶外摺椅出來, 可以整個人躺在椅上看星, 對脊骨來講非常舒服. 如果訂到的話, 我一定會買.

雖然我知社長唔係太喜歡用雙筒鏡, 但到了這種場合用雙筒掃天鵝天區, 係一種賞心樂事.


我認同自己在雙筒觀測方面的經驗很貧乏,現在有機會隨時去享受那裡的星空,或許到一切安頓下來我會試試這方面的觀測。

在天文中我比較遊戲人間(有人說我在玩有奬遊戲,因為邊玩邊賺錢),天文攝影、製作望遠鏡、目視觀測等樣樣都懂些皮毛又間中玩一下,現在在西藏有了據點,又在正規的中科院基地內,若一切安頓下來,天文台上了軌道,說不定像哪位國外的瘋狂愛好者,花數萬元手磨一台勉強可用的1米鏡拖出去做目視,反正我將要在那邊帶學生,人力不是問題。暫時先當我痴人說夢,但我很相信一些忽發奇想的概念,慢慢發發酵後有機會成真,正如今天的西藏天文台,便是我2006年首次到西藏時發白日夢的結果。噢對了,是否要回到拉薩大昭寺向釋迦牟尼拜謝一下 :roll:

Subaru 寫:
社長 寫:我也很欣賞你的香港深空攝影集,至少讓大多數tied to the job的愛好者知道,他們還有機會可以幹出一番成績。

但從另外一面看,我亦對一種天文圈常見的態度很反感,就是那些標榜自己付出多少努力拍出一張不俗照片的"大師",而鄙視人家以逸代勞的成績。我甚至認為一個社會若不斷灌輸work hard而非work smart的觀念,是一個退步的社會。

若只能二者選其一,我寧要work smart,但work smarth的往往比work hard的更work hard,正如我也知道,西藏天文台建好後,直正要花時間學好後期處理技術,也花更多時間去探索天文台軟硬件的技術。因為我為自己創造了一個beautiful problem,施加了正面壓力給自己去加速學習,若是年前自己在台灣或香港拍的照片,我才不會花這麼多時間去搞後期處理。

或許有些人會質疑,是否值得跑到老遠建台,對我來說這只是在西藏大搞特搞的第一步,論光學天文,我想作為香港業餘愛好者,在西藏建台後,不會對北半球其他地點有興趣了,情況有如我買了203 APO後,便對很多望遠鏡免疫了。

說真的, 我在香港影的深空天體, 不是甚麼好作品, 只係因為工作及家庭關係, 不能時常出外影星, 於是在有限的時間及範圍內, 每次作為練習及累積實際經驗. 而那些作品, 可以話係一種by-product, 就當作是我們的星空吧.

如果要出到好作品, 一定要在外地拍. 好簡單, 我試過在PTC同水口拍, 看單張raw已經見到明顯分別, 莫講話在台灣高山上拍的.

如果純以科學照片角度看, 現時拍深空天體的方向一定是自動化, 跟以前那種要記位置、做star hopping、目視或手動導星的方法很不同. 不用上這些自動化技術, 你看好多人出的照片, 來來去去都係那幾個最光亮的天體.

我拍深空, 還是停留在科學記錄照的階段, 不過我還是很喜歡這種"機械式操作"的樂趣.

要再上一個層次, 就要像PaulNg那樣有這種與生俱來的藝術細胞才可以.


視覺上,我的天文台可能不會比台灣武嶺好太多,因為附近小鎮有小量燈,但因為大氣透明度高,拍攝出來影響不大,也看到有明顯分別。若我作目視的話或拍廣角星野的話,最好的方法是走一兩百米,到台後那片空地,但晚上我總不想獨自一個人留在外面,總要對未名的動物有所防範,前兩天才發現一隻巨兔跑過,可能有60cm長吧。那晚拍攝時又有些不知名動物在我的圓頂上製造噪音,真不明白零下十多度跑出來幹什麼。

論自動化技術,我看其實拍行星月面更需要這點,因為視寧度隨時變,架東西時間的overhead又隨時比拍攝時間要比,月面往往三兩分鐘拍完一段,但可能花半小時架東西,另外尚要熱平衡器材,所以我這次把DMK31 + Televue 5x Powermate裝在12"牛反上,又裝了另一套羽毛電子調焦,可能未來兩三天會對月亮開光。我的想法是,只要那面的視寧不過份差,但以逸代勞的話,有機會從量入手,最終總有些出品比香港這種低晴天率環境的要好。

你和Paul Ng絶對是一個典範,都用好了自己的器材不會一天到晚三心兩意,另外我也看太多人太貪心,本來出去拍一次,有三兩張理想作品已很不俗,或者最少一張也好,但往往上山三晚最後只有一晚多些是晴天,但又要用盡那十小時多拍十個八個天體,結果大部份的曝光不足。

正如我這張照片,就算我在西藏也沒有濫用自己的透明度及晴天率優勢,若非中途出錯,我根本會用盡三晚拍廿小時以上的獵戶天區,不要忘記我白天還要勞動的,最後一天更廿四小時工作,到飛機上才睡,臨行前獵戶座下山才把相機收起來,兩小時後天未亮車便來送我到機場,在那種高海拔環境下,本應工作量減半,加倍休息時間,但我是倒過來,因為我珍惜機會。

viewtopic.php?f=17&t=1759

Subaru 寫:在西藏的那種環境, 總不能有203APO就心如止水, 我相信David的18" UC或社長將來的24"反射會大派用場, 因為我在興隆用陳玉麟的20"看星系, 就好像看照片一樣, 我相信要有這種效果, 18"口徑是少不了.


不,我的意思是,在香港有了203APO就心如止水了,在下月304APO回來落戶香港前我不會改變這想法 :lol:

正如我一直所說,到了西藏那種天空,就如無限速公路,一定是口徑取勝,若有固定點空間不成問題又不用運輸的話,APO的對比度優勢遠低於其口徑劣勢,所以我之前訂了一台Dob 16 GOTO (GOTO可以幫我找暗天體),但24"應是進入日程了。對我來說,西藏不是一個純拍深空的地點,而是一個過百萬平方公里的實驗空間,我可以在那裡製造大鏡,做目視光學實驗,只要先期的機械電子製作工具購置一下,我也可以用些錢聘一些西藏大學的理工科學生過來參與製作一些創意的天文項目,甚至造台定日鏡又如何?

你知道國家將投巨資在拉薩興建科學館及置一台1米鏡在市內供人觀星嗎?我很相信這筆錢是花得十分有價值的,因為在當地固有文化基礎上,讓下一代青少年看看宇宙真貌是很有意思的。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Subaru » 2012-01-31, 23:04

社長 寫:論自動化技術,我看其實拍行星月面更需要這點,因為視寧度隨時變,架東西時間的overhead又隨時比拍攝時間要比,月面往往三兩分鐘拍完一段,但可能花半小時架東西,另外尚要熱平衡器材,所以我這次把DMK31 + Televue 5x Powermate裝在12"牛反上,又裝了另一套羽毛電子調焦,可能未來兩三天會對月亮開光。我的想法是,只要那面的視寧不過份差,但以逸代勞的話,有機會從量入手,最終總有些出品比香港這種低晴天率環境的要好。


對, 要善用8"以上口徑, 拍到可歌可泣用盡支鏡的高解像力作品的確比拍深空更難捕捉. 因為我覺得transparency可以到了無人煙的地方找, s/n ratio也可以用數晚去做, 但好seeing就真係要講地方同當時的情況. 西藏天文台的seeing就真係要社長measure一下.

如果seeing許可, 拍月面行星就可以話比拍深空更自動, 因為支鏡stable之後, 就只係不斷record video, 當然那些AVI的size很大, 社長可能要用remote desktop用天文台的電腦去疊相, 再把結果FTP到香港的電腦再process. 幾年前剛開始流行用webcam影月面行星的時候, 感覺這個process也是頗mechanical.

社長 寫:你和Paul Ng絶對是一個典範,都用好了自己的器材不會一天到晚三心兩意,另外我也看太多人太貪心,本來出去拍一次,有三兩張理想作品已很不俗,或者最少一張也好,但往往上山三晚最後只有一晚多些是晴天,但又要用盡那十小時多拍十個八個天體,結果大部份的曝光不足。

說實話, 用好一點的器材(只係比入門級好一點, 我相信社長明白Honda跟Porsche的分別)來拍, 壓力比用入門級器材大很多, 因為已經無藉口說, 係支鏡唔掂.

我相信我是屬於那些曝光不足及濫拍的人, 看Kurt可以用幾晚拍一個天體, 我就希望一晚可以拍多個, 因為拍攝對我來講是一種觀測手段或方法, 我希望可以捕捉多一點的objects, 去了解它們的型態.
Subaru
 
文章: 270
註冊時間: 2011-09-03, 21:06

Re: 2012-01 西藏之行 - 調校天文台設施

文章社長 » 2012-02-01, 15:11

Subaru 寫:
社長 寫:論自動化技術,我看其實拍行星月面更需要這點,因為視寧度隨時變,架東西時間的overhead又隨時比拍攝時間要比,月面往往三兩分鐘拍完一段,但可能花半小時架東西,另外尚要熱平衡器材,所以我這次把DMK31 + Televue 5x Powermate裝在12"牛反上,又裝了另一套羽毛電子調焦,可能未來兩三天會對月亮開光。我的想法是,只要那面的視寧不過份差,但以逸代勞的話,有機會從量入手,最終總有些出品比香港這種低晴天率環境的要好。


對, 要善用8"以上口徑, 拍到可歌可泣用盡支鏡的高解像力作品的確比拍深空更難捕捉. 因為我覺得transparency可以到了無人煙的地方找, s/n ratio也可以用數晚去做, 但好seeing就真係要講地方同當時的情況. 西藏天文台的seeing就真係要社長measure一下.

如果seeing許可, 拍月面行星就可以話比拍深空更自動, 因為支鏡stable之後, 就只係不斷record video, 當然那些AVI的size很大, 社長可能要用remote desktop用天文台的電腦去疊相, 再把結果FTP到香港的電腦再process. 幾年前剛開始流行用webcam影月面行星的時候, 感覺這個process也是頗mechanical.


我不介意人手遙控遠端電腦拍行星月面,至少我可以省郤架望遠鏡、對赤道儀、熱平衡等工作的時間成本,反正拍的時候就是那三數分鐘,人手遙控一下無傷大雅。我之前甚至想過是否應該在香港郊區海邊村落租個天台,架套簡單的遙控設備拍行星月面,但二者選其中,我寧可先在晴天率高的西藏試試,因為一台調好的Paramount ME,本身已有無比優勢。

西藏阿里的台址,去年北京及上海有人去測定過,視寧度好像是0.7",非常的好:

viewtopic.php?f=12&t=538

但我那裡不得而知,暫時拍的星空,解像度比香港同一台鏡要低一些,是否冬天刮著風稍差,這個不得而知了。

Subaru 寫:
社長 寫:你和Paul Ng絶對是一個典範,都用好了自己的器材不會一天到晚三心兩意,另外我也看太多人太貪心,本來出去拍一次,有三兩張理想作品已很不俗,或者最少一張也好,但往往上山三晚最後只有一晚多些是晴天,但又要用盡那十小時多拍十個八個天體,結果大部份的曝光不足。

說實話, 用好一點的器材(只係比入門級好一點, 我相信社長明白Honda跟Porsche的分別)來拍, 壓力比用入門級器材大很多, 因為已經無藉口說, 係支鏡唔掂.

我相信我是屬於那些曝光不足及濫拍的人, 看Kurt可以用幾晚拍一個天體, 我就希望一晚可以拍多個, 因為拍攝對我來講是一種觀測手段或方法, 我希望可以捕捉多一點的objects, 去了解它們的型態.


從結果去看,你的照片或許可以增多些曝光,但相對來說若你是曝光不足,則太多人的照片簡直像沒拍過一樣,但儀器倒是經常換的。

就以這張我和David在石澳試LVI時拍的單張10分鐘計,其實近乎所有初學者都拍到,但很多人不斷換器材,在香港在外地一天到晚的拍拍,也只是拍到這樣子:

viewtopic.php?f=9&t=31#p437

對我來說,用了不太差的器材,又不時跑到外地拍的,這樣的才是合格的照片,我甚至有點遺憾,當時因為工作過勞,沒法兼顧所以出錯,否則累計廿小時曝光就好了:

viewtopic.php?f=17&t=1759
兩個天文台 - 白鷺湖天文台、西藏自動化天文觀測站
主鏡 - Officina Stellare 500 口徑f3.8 RiFast攝星儀、APM/TMB 254 f9 APO、SkyWatcher Dob 18、305 f8.5 牛頓鏡、Paramount ME 赤道儀
配件 - 2 full sets of Supermonocentrics、Baader Mark V Binoviewer、Ethos、Canon 5D Mark II Mod、FLI Proline 16803冷凍相機、Mercedes SUV
星河科研社 http://www.astro.hk 電郵 saviofong@astro.hk
頭像
社長
Site Admin
 
文章: 12686
註冊時間: 2010-02-01, 14:17
來自: 香港

上一頁

回到 天文遊蹤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