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 APM 304 f7.5 APO VLBT 雙筒折射鏡 (2016-07-15 觀看木星、月面及火星)

最近承接了一個很特別的項目:以兩台APM 304 f7.5 APO組裝成,全球最大APO雙筒折射鏡 (暫時已知)。
現時已生產的全球最大口徑APO折射鏡為APM 356APO,由韓國客戶所有,預計會於今夏被APM 510 f12.5APO取代,將座落於意大利中部,負責改良Thomas Back光學設計,又負責鏡框溫差補償設計,獲得用戶、APM、LZOS一致認可的光學設計大師Dr Massimo Riccardi,說到時我可以去看看:
viewtopic.php?f=13&t=92
實際上300以上口徑的APO折射鏡全球為數不多,運作中的可能只有10台,高橋也是年前才首次接單生產一台300APO,但不清楚是否已交貨投入運作,故APM為大口徑APO的市場主導,其他如Pentax也停產望遠鏡,TEC及Astrophysics則最大只造到180APO,可說APM並無競爭對手。因此若說大口徑APO為稀珍之物,那大口徑APO雙筒更是傳奇,我很相信這台望遠鏡將會在業餘天文望遠鏡史上佔有席位。
以下為這套304APO雙筒的比例圖,但並未補上一個很重要而昂貴的雙鏡筒迴轉及校正裝置,因為作為目視用途,若一台折射雙筒架在德式赤道儀上,指向不同天區時,都要迴轉一下才可提供跟地面平衡的雙目角度,方便目視觀測者觀看,
細心想想,因為兩眼同時接收來自兩個300mm口徑的物鏡,兩台望遠鏡的系統解像度肯定超越300mm口徑APO,按一篇曾在Sky & Telescope發表的醫學博士文章,人眼對光線的非直線反應,在這情況下對光線的敏感度會提升40%,所以目視暗淡天體能力可能和500mm口徑APO相若。這台鏡連赤道儀雖然造價數百萬元,和一部法拉利相若(視乎型號),但仍比一台500 f12.5APO連赤道儀平宜,2.7米長300公斤的雙鏡筒及迴轉裝置,操控也容易得多。
也順道說說這台304 f7.5 APO的光學設計 - 這鏡是Thomas Back生前的夢想,但在他2008年離世前一直沒法看到成品。跟APM其他大口徑APO完全不同,228、254以上的都在f9甚至f12.5以上,以保證色差修正完美。而這台口徑達304的APO郤能造到f7.5,是因為三片空氣頭中採用了兩片LZOS的OK4 Super ED玻璃,所以修正度比我的203 f7 APO高。代價是,因為生產精度十分之高,鑄造玻璃、校正工藝,連LZOS這級別的光學大厰也要投入不少時間精力才能實現,所以一台新下單的鏡頭,隨時要兩三年才可交貨,比一台1米科研級反射鏡還要長時間。而我很相信,Thomas Back生前一定沒想過,自己設計的304 f7.5APO,會有機會以雙筒形式出現在中國的業餘愛好者手上。我也很榮幸,這個可說是瘋狂的業餘愛好者計劃,由星河科研社負責。
因為赤道儀已開始施工,另外若一切順利,兩鏡筒也可於今秋完成,我會下週瞭解觀測站組裝條件,亦會日後發報組裝過程。
現時已生產的全球最大口徑APO折射鏡為APM 356APO,由韓國客戶所有,預計會於今夏被APM 510 f12.5APO取代,將座落於意大利中部,負責改良Thomas Back光學設計,又負責鏡框溫差補償設計,獲得用戶、APM、LZOS一致認可的光學設計大師Dr Massimo Riccardi,說到時我可以去看看:
viewtopic.php?f=13&t=92
實際上300以上口徑的APO折射鏡全球為數不多,運作中的可能只有10台,高橋也是年前才首次接單生產一台300APO,但不清楚是否已交貨投入運作,故APM為大口徑APO的市場主導,其他如Pentax也停產望遠鏡,TEC及Astrophysics則最大只造到180APO,可說APM並無競爭對手。因此若說大口徑APO為稀珍之物,那大口徑APO雙筒更是傳奇,我很相信這台望遠鏡將會在業餘天文望遠鏡史上佔有席位。
以下為這套304APO雙筒的比例圖,但並未補上一個很重要而昂貴的雙鏡筒迴轉及校正裝置,因為作為目視用途,若一台折射雙筒架在德式赤道儀上,指向不同天區時,都要迴轉一下才可提供跟地面平衡的雙目角度,方便目視觀測者觀看,
細心想想,因為兩眼同時接收來自兩個300mm口徑的物鏡,兩台望遠鏡的系統解像度肯定超越300mm口徑APO,按一篇曾在Sky & Telescope發表的醫學博士文章,人眼對光線的非直線反應,在這情況下對光線的敏感度會提升40%,所以目視暗淡天體能力可能和500mm口徑APO相若。這台鏡連赤道儀雖然造價數百萬元,和一部法拉利相若(視乎型號),但仍比一台500 f12.5APO連赤道儀平宜,2.7米長300公斤的雙鏡筒及迴轉裝置,操控也容易得多。
也順道說說這台304 f7.5 APO的光學設計 - 這鏡是Thomas Back生前的夢想,但在他2008年離世前一直沒法看到成品。跟APM其他大口徑APO完全不同,228、254以上的都在f9甚至f12.5以上,以保證色差修正完美。而這台口徑達304的APO郤能造到f7.5,是因為三片空氣頭中採用了兩片LZOS的OK4 Super ED玻璃,所以修正度比我的203 f7 APO高。代價是,因為生產精度十分之高,鑄造玻璃、校正工藝,連LZOS這級別的光學大厰也要投入不少時間精力才能實現,所以一台新下單的鏡頭,隨時要兩三年才可交貨,比一台1米科研級反射鏡還要長時間。而我很相信,Thomas Back生前一定沒想過,自己設計的304 f7.5APO,會有機會以雙筒形式出現在中國的業餘愛好者手上。我也很榮幸,這個可說是瘋狂的業餘愛好者計劃,由星河科研社負責。
因為赤道儀已開始施工,另外若一切順利,兩鏡筒也可於今秋完成,我會下週瞭解觀測站組裝條件,亦會日後發報組裝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