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 (共 6 頁)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物品售清封帖)

發表於 :
2010-02-04, 15:29
由 社長
2012-04-26 物品售清封帖
TMB Supermonocentric 目鏡 4、5、6、7、8、9、10、12、14、16mm
Made in Germany
被喻為全球最優秀行星月球雙星目鏡之一,由已故光學大師Thomas Back於2003重新設計、德國APM監製、德國Berlinar Glas生產。在視場可容納該深空天體情況下,影像對比度及銳利度表現,比常見的廣角目鏡更優秀。
4mm至10mm - HK$2400 each
14mm、12mm、16mm - HK$4400 each
註:目前本人有三套全焦段4, 5, 6, 7, 8, 9, 10, 12, 14, 16目鏡,另有TMB Aspheric Orthoscopic 25mm目鏡(Made in Germany),其中兩套配合Baader Mark V Binoviewer作雙目觀測,另一套作後備。另有數個TMB 1.8x ED Barlow,在多個評論中被評為最優秀巴羅鏡之一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08, 09:58
由 社長
個別短焦段如Mono 4mm目鏡很受歡迎,我手上有一張預購名單,最近會少量回來,會先供給早前預訂了的同好。其他有興趣的同好可以告訴我。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0, 10:47
由 Nebulas
好东西,不知道 FC-76 搭配4mm 看木星的状况会如何。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0, 17:13
由 社長
Nebulas 寫:好东西,不知道 FC-76 搭配4mm 看木星的状况会如何。
4mm略嫌不足,若推上200倍以上會更好,月面等可試試250倍。
所以最好有個TMB 1.8x ED Barlow,但不要想了,無價無市,找個Zeiss的更容易。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12:48
由 Nebulas
我对Balow似乎一直有抗拒,除非用在漂移求精方面,4mm的目镜,国内产的镜子能搭配用上表现好的的估计不多。80口径内过150x能不显像差的里产镜似乎太少。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13:27
由 社長
Nebulas 寫:我对Balow似乎一直有抗拒,除非用在漂移求精方面,4mm的目镜,国内产的镜子能搭配用上表现好的的估计不多。80口径内过150x能不显像差的里产镜似乎太少。
我也對巴羅有點抗拒,問題是,頂級apo如APM-TMB或高橋某些目視型號(Sky90當然不在此列),是可以超越每英吋50x或每mm口徑2x的。
一些造工優良但不屬頂級的ED折射鏡如Sky Watcher的Equinox或ED系列,傳統的每英吋50x或每mm口徑2x是一個可靠的指標,例如以80mm口徑為例,APM-LOMO 80/600跟Sky Watcher 80/600比較,160x上下你會看到後者成像有落差,而到200x以上前者影像仍是結實的。頂級APO就像超級跑車一樣,是在超限速以下發揮威力,跟比它口徑大的反射折反射競賽的,而價格差就在這點上理順(或始終不能理順)。
在Cloudynights上一些頂級目視觀測者都有一個共識,這個世界真正好的巴羅只有三四個品牌,包括TMB 1.8x ED Barlow、Zeiss,另外兩個我忘了,但肯定不包括Televue。
當然我不否認自己仍是對巴羅有點抗拒,但在無辦法情況下仍是要用的,例如以f7的頂級光學計,Mono 4根本就未能提供足夠高倍率,加個1.8x ED Barlow看高對比度的目標便最好了,又或者推低一級,以1.8x ED Barlow + 5mm,對低對比度的木星會好些。
我手上也有Pentax XO 5 及2.5,後者也出現在Markus Ludes的目鏡箱內,但只是一隻而非一對雙目用,我至今沒有機會很詳細的比較其表現相對於Mono如何,但在Cloudynights上評價很高的。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2:12
由 sgr
小熊兄的FC-76搭4mm是150倍,我曾搭2.8mm到214倍看木土星仍很清晰,所以沒問題的,
高橋那些焦比F8的FC,FS系列小折射,高倍時的目視真的不錯,
Sky90如果沒加原廠1.6x的延焦鏡,高倍的目視效果確實普通,
使用相同目鏡情況下,高倍目視的細節甚至比不上同焦長,但口徑更小的FC-65.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2:22
由 社長
sgr 寫:小熊兄的FC-76搭4mm是150倍,我曾搭2.8mm到214倍看木土星仍很清晰,所以沒問題的,
Hi Or 2.8mm是Markus的至愛,他個室內星點測試也用這個來投影的 (以縮小點光源影像至被測試鏡的解像度以下)
viewtopic.php?f=5&t=98&p=586&hilit=aberrator#p586http://aberrator.astronomy.net/scopetest/index.html我希望日後有些目視報告可以分享一下 Pentax XO2.5 vs Mono 4 + 1.8x ED barlow vs Takahashi Hi Or 2.8mm 的表現。
這幾個關於目鏡的帖挺有意思的,或許我把主題分割至目鏡版.....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2:38
由 Nebulas
sgr 寫:小熊兄的FC-76搭4mm是150倍,我曾搭2.8mm到214倍看木土星仍很清晰,所以沒問題的,
高橋那些焦比F8的FC,FS系列小折射,高倍時的目視真的不錯,
Sky90如果沒加原廠1.6x的延焦鏡,高倍的目視效果確實普通,
使用相同目鏡情況下,高倍目視的細節甚至比不上同焦長,但口徑更小的FC-65.
高倍下还是需要个微动,当然也需要固紧!这次合欢山有sgr兄吗?一直都说你人真热情!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2:50
由 社長
小熊,FC76若僅作目視的,在內地三數百元找個EQ1,大不了加個馬達便可以。
很遺憾那次在星空派對沒跟sgr兄打個招呼,連樣子也沒搞清楚....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2:59
由 Nebulas
sgr 寫:小熊兄的FC-76搭4mm是150倍,我曾搭2.8mm到214倍看木土星仍很清晰,所以沒問題的,
高橋那些焦比F8的FC,FS系列小折射,高倍時的目視真的不錯,
Sky90如果沒加原廠1.6x的延焦鏡,高倍的目視效果確實普通,
使用相同目鏡情況下,高倍目視的細節甚至比不上同焦長,但口徑更小的FC-65.
Sgr兄对高桥的认识和经验我很是认同,近三十年前三寸镜能上到200倍已经是传奇了!大家普遍比较尊重高桥FC,FS两、三代镜,相反我对四代高桥没什么大深印象,在社长这我对业余顶级品质的APM-TMB认识了不少!摄星镜的F往往小于6,很难体现目视的锐度。事实上我未来也放弃了延焦和减焦的计划。刀仿剑刺终不利,剑如刀砍始无力!和兄一样,计划一个好的F8目视镜,一个好的短焦深空镜,三只镜头,轻型十字军,Let's over!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3:00
由 Nebulas
sgr 寫:小熊兄的FC-76搭4mm是150倍,我曾搭2.8mm到214倍看木土星仍很清晰,所以沒問題的,
高橋那些焦比F8的FC,FS系列小折射,高倍時的目視真的不錯,
Sky90如果沒加原廠1.6x的延焦鏡,高倍的目視效果確實普通,
使用相同目鏡情況下,高倍目視的細節甚至比不上同焦長,但口徑更小的FC-65.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3:12
由 Nebulas
社長 寫:小熊,FC76若僅作目視的,在內地三數百元找個EQ1,大不了加個馬達便可以。
很遺憾那次在星空派對沒跟sgr兄打個招呼,連樣子也沒搞清楚....

是啊!Sgr兄,人很热情的,是该认识。 EQ3赤道仪我这边有一个,KSON的赤道仪还搁我这了,每次搞外出都用它. 未来我一直考虑上个好的木质三脚架,摄影观星两不误!社长觉得Berlebach的木质脚架如何?内地少卖,价格二千内的载重可到十来公斤。可贵的是作为木质的它不比其它品牌如:Manfrotto的贵是我喜欢它的地方。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3:12
由 Nebulas
社長 寫:小熊,FC76若僅作目視的,在內地三數百元找個EQ1,大不了加個馬達便可以。
很遺憾那次在星空派對沒跟sgr兄打個招呼,連樣子也沒搞清楚....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3:29
由 社長
Nebulas 寫:社长觉得Berlebach的木质脚架如何?内地少卖,价格二千内的载重可到十来公斤。可贵的是作为木质的它不比其它品牌如:Manfrotto的贵是我喜欢它的地方。
一個基本定律,攝影腳如何好,也不會比一個廉價的望遠鏡腳架好。
我寧可找個數百元的信達鋼管腳架了,配EQ6承152APO都沒問題。
viewtopic.php?f=10&t=176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1, 23:52
由 社長
Nebulas 寫:Sgr兄对高桥的认识和经验我很是认同,近三十年前三寸镜能上到200倍已经是传奇了!大家普遍比较尊重高桥FC,FS两、三代镜,相反我对四代高桥没什么大深印象,在社长这我对业余顶级品质的APM-TMB认识了不少!摄星镜的F往往小于6,很难体现目视的锐度。事实上我未来也放弃了延焦和减焦的计划。刀仿剑刺终不利,剑如刀砍始无力!和兄一样,计划一个好的F8目视镜,一个好的短焦深空镜,三只镜头,轻型十字军,Let's over!
30年前三寸鏡能上200倍不是傳奇,我的70年代日本Royal Astro製76 f12普消,焦距910mm,隨時用Or 5或Mono 4看雙星、火星、土星及月面等,影像還是結實的,在土星光環全開的年份,卡西尼環縫是那麼清晰的,在純光源下看這空氣分離鏡組的Newton ring,也是那麼漂亮的,不要忘見還有更長焦的f15型號啊。
所以普消不是罪,只要厰家用心造出來的,焦比是合乎光學原則的(例如三寸普消要f12以上、四寸要f16至20),光學成像不會差到哪裡去。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2, 01:40
由 sgr
在這裏看到社長很多的工作經歷及體驗分享,一直是我所關注及稱羨的,下次會把握機會見面認識的.
小熊兄,聽說台灣將開放自由行,說不定有天你也會來台遊玩.
在早期網路未發達的年代裏,在台灣像我這種只是單純對觀星有興趣之人,
對於業餘天文器材的認識,很依賴少數書店裏賣的 "天文ガイド" 這本雜誌中的介紹和廣告,
所以日後自然而然會從熟悉的日系品牌及型號中,去尋找自己合適的器材,
直到近幾年,才慢慢認識其它歐美品牌,不過仍沒有太多實際比較及體驗的機會.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2, 02:32
由 社長
sgr 寫:在這裏看到社長很多的工作經歷及體驗分享,一直是我所關注及稱羨的,下次會把握機會見面認識的.
小熊兄,聽說台灣將開放自由行,說不定有天你也會來台遊玩.
在早期網路未發達的年代裏,在台灣像我這種只是單純對觀星有興趣之人,
對於業餘天文器材的認識,很依賴少數書店裏賣的 "天文ガイド" 這本雜誌中的介紹和廣告,
所以日後自然而然會從熟悉的日系品牌及型號中,去尋找自己合適的器材,
直到近幾年,才慢慢認識其它歐美品牌,不過仍沒有太多實際比較及體驗的機會.
sure sgr 兄希望不久將來可以再遇
開個玩笑,當03年搞香港自由行時,廣東省長教訓了香港旅行社代表一頓,說現在中國不夠自由嗎? 正式應叫"個人遊"
很坦白的說,"天文ガイド" 是我多年前一直拿來發夢流口水過乾癮的,而當年的Sky & telescope,除了那一小格Astrophysics的廣告外,其他東西都十分之土。但時而世易,我十多年前到日本的天文儀器店,面對著多少愛好者的dream telescope,已沒有什麼購買慾。後來到美國opt參觀,又或者德國Markus的店,也有類似感覺。當我進了203APO後,這種感覺更可以說是心如止水。
可以想像,若是玩車,又或者玩音響,要達到這種境界是要花費多很多倍的。所以玩天文其實還是很"實惠"的,因為要讓自己心如止水,總花費的錢不會比一部好一點的車貴,所以我在未畢業時已下了決定,與其耗心力浪費光陰去折騰望遠鏡,不如努力去讓自己能負擔想要而合理的器材,至少我沒要求自己擁有一台510APO啊。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2, 13:22
由 Nebulas
非常认同!过犹不及,其实存着低使用效率的高档镜,比受器材要求人去发挥的折磨更让人失落!我想我拍第一张深空时的喜悦不会胜过三月前用千元内价格的普消手持拍月面的兴喜。努力把握工作机会,三年内我是不会冷漠我手上的老器材的。三年后希望有机会去挑战E-180ED的调校这样的事情中,而不是过去很多人跟风向高手靠拢,镜子,导星,赤道仪上上下下尽其所能照搬,没有一点独创。我一直也想:不自由往往由愚昧所生。 回归话题:MonoCentric三年内别停产就好!经典的三片式吧,我想肯定有Asph面,片数少,对加工精度要求肯定高了,高亮度和反差肯定是该镜凸现性特点!
Re: 出TMB Supermonocentric目鏡

發表於 :
2010-12-12, 22:03
由 社長
Nebulas 寫:非常认同!过犹不及,其实存着低使用效率的高档镜,比受器材要求人去发挥的折磨更让人失落!我想我拍第一张深空时的喜悦不会胜过三月前用千元内价格的普消手持拍月面的兴喜。努力把握工作机会,三年内我是不会冷漠我手上的老器材的。三年后希望有机会去挑战E-180ED的调校这样的事情中,而不是过去很多人跟风向高手靠拢,镜子,导星,赤道仪上上下下尽其所能照搬,没有一点独创。我一直也想:不自由往往由愚昧所生。 回归话题:MonoCentric三年内别停产就好!经典的三片式吧,我想肯定有Asph面,片数少,对加工精度要求肯定高了,高亮度和反差肯定是该镜凸现性特点!
TMB Supermonocentric 數年前已經停產了,目前說的是能否重新投產,有些東西很怪,叫好不叫座的。
論Epsilon 180ED,我以2萬元多點賣了給深圳一位用戶,完全不後悔。在你跟人家關於FSQ及Epsilon的爭論中,很抱歉我其實是跟對方的觀點一致,在實際表現上FSQ大多數佔優。因為在眾多高橋望遠鏡中,有不少極優秀,也有很多很合理的,但最敗筆的一款產品就是Epsilon 180ED,一項在菲林年代很成功的F3.3或F4光學系統,到了數碼年代對焦平面準直、光軸、調焦要求更高下,竟然僅加了片ED玻璃便了事更推上f2.8光圈。另一款我懷疑情況相若的,可能就是BRC250,這個我見過實物但沒有機會親身體驗,所以整時不敢妄下評斷。
我最近有機會跟Dream telescope的負責人溝通,他的生產望遠鏡技術讓我耳目一新,團隊內有美國國家天文台的巨型望遠鏡開發人,簡單的說,要做一台f3或更大光圈的反射鏡又要把設計圖上的性能完全發揮出來的,並非一般人想像那麼容易:
http://www.dreamscopes.com/pages/2010/1 ... elm_01.htm人家每晚發現12到24顆小行星的:
http://www.dreamscopes.com/pages/2010/1 ... _u1_03.htmRH攝星儀是F3光圈的,但鏡片都是全球面,對光軸不敏感的,而且鏡筒也十分重型,抱上手後你會馬上看到跟Epsilon的分別:
viewtopic.php?f=13&t=92我不是說高橋沒有能力造一台好的F2.8反射系攝星儀,但在Epsilon 180ED上,其固步自封的機械設計就是致命傷。
當然,只要經濟許可,我是鼓勵任何人去實踐自己的信念,但更可行的方法,是找個有這鏡的朋友先一起試拍試調一陣子,你會明白我們之前所說的問題。